這個問題字數不多,但實際上信息量很大。參加臨床試驗通常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很多情況下臨床試驗是使用的雙盲隨機控制試驗。也就是說,無論是研究人員(醫生)還是被實驗者(患者),雙方都不知道被分配到哪個組,為此目的是盡量減少偏向。如果使用安慰劑對照,基本上可以確信“雙盲”試驗。因為不能讓研究人員和受試者知道自己在使用安慰劑。但是有些實驗沒有辦法進行“雙盲”實驗。例如,實驗組服用藥物,對照組為輸液。或者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不同的治療,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
那我回到問題上來。如果這種實驗被分配到對照組,有必要退出嗎?正如剛才所說,這種實驗壹般不能成為安慰劑對照,確實可以成為陽性治療的對照,這種實驗的對照組壹般采用目前準則或規範的標準治療。例如晚期膀胱癌,實驗組使用PD-1聯合化療,對照組明顯為標準化療。例如,在過去兩年中進行的晚期前列腺癌,實驗組是新型內分泌治療,對照組是國際標準阿維特龍治療(當時阿維特龍還沒有參加醫療保險)。因此,基本上,可以確信,即使是臨床試驗的對照組,這也是目前可以使用的最佳標準治療方案,最重要的是,通常是免費的。所以,我認為對壹般人來說,即使臨床試驗被分配給控制組,實際上也是壹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即使不參加臨床試驗,普通人也采用同樣的標準。
很多人說參加實驗是當老鼠隨心所欲地處理。妳這樣想可能是妳把老鼠想得太便宜了。做實驗並不像餵老鼠藥那麽簡單。實驗用老鼠可以做幾十到幾百只。在用老鼠做實驗之前,科研人員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實驗不是為了殺死老鼠,而是為了使老鼠活得好,觀察藥物的毒性和功效。只有在動物獲得足夠的數據後,才能對患者進行實驗。對患者進行的實驗變得更加慎重。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最重要的生命倫理問題。
細胞實驗、動物實驗不證明沒有明顯的毒性,才能開始人的實驗。臨床試驗分為三期,第壹期是在誌願者身上測試藥物的安全性,即在身邊測量藥物副作用。在沒有明顯毒性,可以接受副作用的前提下進入第二期。同時進壹步觀察藥物副作用。只有確認藥品的安全性好,有初步療效後,第三期實驗才會開始。這就是普通患者接觸的臨床試驗。因此,試驗藥物的安全性得到初步保障。由於個人差異,新藥總是有未知的危險,實驗藥也有引起嚴重副作用的情況,但總的來說是小概率事件。此外,臨床試驗過程有嚴格的監測和報告機制,如果確認有明顯的副作用,臨床試驗將及時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