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轉移溶液時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溢出,所以答案是:玻璃棒不用於引流;
C.定容:膠頭滴管不要深入容量瓶,要直接滴在容量瓶上方,所以答案是:膠頭滴管不要伸入容量瓶;
(2)a、二氧化硫不與氯化鋇溶液反應,通入二氧化氮時,與水反應生成硝酸,硝酸可將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硫酸與氯化鋇反應:H2SO4+BaCl2═BaSO4↓+2HCl,生成硫酸鋇沈澱,故a正確;
B、氯氣不與BaCl2溶液反應,二氧化碳不反應,不生成沈澱,故B錯誤;
c、氨不與氯化鋇溶液反應,而是通入二氧化碳後反應:2NH3+H2O+CO2═(NH4)2C03,(NH4)2C03+BaCl2═BaCO3↓+2NH4Cl,產生碳酸鋇沈澱,故c正確;
d、二氧化硫不與氯化鋇溶液反應,但通入硫化氫:2H2S+SO2═3S↓+H2O後,硫化氫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沈澱,故d正確;
所以答案是:acd;
(3)①制備氯化鐵需要先制備氯氣,所以儀器連接從A開始,然後連接E(去除氯氣中雜質氯化氫的裝置),D連接幹燥氯氣的裝置的導管C。幹燥後的氯氣從導管B經導管H進入反應裝置,反應裝置右側的導管也需要連接幹燥裝置,即I連接C,最後尾氣吸收需要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所以B連接G,正確的連接順序是:A → E。
所以,答案是:e;d;c;b;h;我;c;b;
(2)氯化氫具有揮發性,所以配制的氯氣會與氯化氫混合,飽和氯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氣中的氯化氫。
所以答案是:吸收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
(4)①2SO2(克)+O2(克)?2so 3(g)△h 1 = 197 kj/mol?
②2H2O(g)= 2H2O(1)△H2 =-44kJ/mol?
③2so 2(g)+O2(g)+2H2O(g)= 2h2so 4(l)△H3 =-545 kj/mol
利用格斯定律:(③-①-②)÷2?得到:SO3(g)+H2O(L)= h2so 4(L)△H =-152 kj/mol,
所以,答案是:SO3(g)+H2O(L)= h2so 4(L)△H =-152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