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場急救的特點
(1)突發的現場急救往往發生在突發的災難性事件中,有時人數少,有時成批,有時分散,有時集中。常見的病人大多生命垂危,不僅現場的人需要參與急救,呼叫中心外的人也需要更多的人參與急救。
(2)緊迫性突發災害和事故發生後,傷員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很多人同時有兩根以上的管子受損,很多人生命垂危。傷者和家屬都處於非常緊急的呼救情緒中。心臟驟停6分鐘,大小便失禁,昏迷,腦細胞不可逆損傷。4分鐘內開始心肺復蘇,可能救50%。10分鐘後開始恢復的人有10%不能存活。所以,時間就是生命,分秒必爭。對心臟驟停、呼吸驟停的人員,要通過復蘇技術將其從懸崖邊緣搶救過來,對嚴重出血、骨折者,要進行止血、固定等搶救。否則就會出現“失之毫厘,失之千裏”的嚴重錯誤。
(3)困難困難是指災害中傷病員種類多,傷情嚴重。壹個人可能同時涉及多個系統、多個器械,需要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過硬的技術來完成急救任務。實際上,經常有病人多,要求急,要求高,知識少的情況不適應。有些災害,雖然傷病員較少,但往往處於突發的緊急狀態,甚至傷病員周圍沒有人,更談不上專業的衛生人員,只能依靠具備基本生命支持技術的路人提供幫助和急救。這種情況對於學過醫學的人和受過訓練或沒受過訓練的人來說都是壹個難題。
(4)靈活性現場急救往往是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進行的,往往沒有完備的搶救設備、藥品和旋轉工具。所以要靈活地在傷病員周圍尋找替代品,修舊利廢,獲取洗滌消毒劑、繃帶、夾板、擔架等。就地取材;否則就會失去搶救的機會,給傷病員造成更大的災難和不可挽回的後果。
(5)重點醫療急救包括院外急救,客觀上要求醫療技術培訓、急救醫療設備和器材,特別是綜合性急救專業裝備:醫院急救要專業化,群眾急救要普及化,社區急救組織要網絡化,急救指揮體系要科學化。這些都是完成急救的關鍵問題。
2、現場急救的原則
(1)先復位後固定原則是指在心臟驟停、骨折的情況下,通過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方法使心肺腦復蘇,然後固定骨折的原則。
(2)先止血後包紮原則是指在大出血和傷口的情況下,立即用指壓法、止血帶或藥物止血,然後對傷口進行消毒和包紮的原則。
(3)先重後輕的原則是指優先照顧危重病人,其次才是輕傷病員。
(4)先救後者的原則過去大部分傷病員都是先送後救,往往延誤了搶救時機,導致不該死的人喪失了生命。是時候倒過來了,先存後發。在送往醫院途中,不要停止搶救措施,繼續觀察傷情變化,避免磕碰,註意保暖,安全到達目的地。
(5)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當遇到大量傷病員時,很多人都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快速贏得急救外援。
(6)處理與醫療的壹致性原則過去在處理危重病人時,處理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是與醫療、監護分開的。交通部門負責搬運,衛生部門負責途中醫療,好像只是救助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