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100高分關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醫療大事記和中國目前的醫療行業。。。。。

100高分關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醫療大事記和中國目前的醫療行業。。。。。

2009年6-5月,我國醫藥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341.97億元,同比增長17.80%。利潤總額332.68億元,同比增長65,438+07.90%,較2008年有所下降。但從全球來看,在危機中,中國的醫藥經濟仍處於快速增長國家的前列。“這是2009年9月中國管理協會發布的《中國醫藥工業60年發展報告》中披露的數據。

這樣的數據無疑令人振奮。短短60年,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了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如今,中國正在努力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邁進。

回顧中國醫藥工業發展的60年,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原高級顧問、被譽為中國醫藥工業“活字典”的於冠文十分感慨。在他看來,中國醫藥工業特別是化學制藥工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30年,即“第壹個30年,努力打基礎;最近30年,改革開放有了很大發展。”

努力打基礎。

“新中國成立時,我國化學制藥工業的基礎非常薄弱,主要以簡單的原料加工成制劑為主,廠房設備簡單,品種少,產量低。”於冠文說,“新中國處於缺醫少藥的狀態。”

於冠文給記者提供了這樣壹個數據:1950年,中國只能生產幾十噸原料藥。

“前30年,中國的醫藥工業,特別是化學工業,以自力更生為主,外援為輔。”於冠文說。

我國第壹個五年計劃綱要規定,醫藥工業要以發展原料藥為重點。余冠文認為,這在當時是非常必要的。原料藥的發展離不開化工基礎。當時我國的化工基礎也很薄弱,化工原料品種少,醫藥生產等不及。壹些化學原料只能自己生產。華北制藥廠是前蘇聯在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援助的156重點項目之壹。支援中醫的玻璃廠是由民主德國設計和裝備的。華北制藥廠的建成投產,結束了中國完全依賴進口青黴素和鏈黴素的歷史。

原國家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金總結了我國醫藥工業前30年的發展:在三年恢復、“壹五”和試點托管期間,行業日新月異,抗生素、磺胺類藥、退燒藥、抗結核藥、地方病藥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為防治當時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三年“大躍進”和十年“文革”動亂,醫藥工業受到“左”的幹擾,出現了亂辦藥廠、亂制藥的混亂局面。但是,在黨政領導和廣大幹部職工的努力下,在改進原料生產工藝和提高制劑生產機械化水平方面,在研制口服避孕藥、心血管疾病藥物、老年慢性支氣管疾病藥物和抗腫瘤藥物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前30年,通過沿海地區醫藥企業的擴建、改建和新建,以及從1960年代開始加強內陸建設(當時叫‘三線’建設和‘小三線’建設),醫藥工業布局更加合理,偏遠省份也建立了藥廠。"於冠文指出,"當時除了北京和上海兩個醫藥工業研究所外,還建立了10多個省市醫藥工業研究所,新建和擴建了工廠和醫用玻璃廠。藥品品種增加了,產量擴大了,管理加強了,配套設施更好了。醫藥行業有壹定基礎。"

在科技進步、產量擴大、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出現了我們現在習慣的壹種情況——1959 ~ 1979,國家七次降低藥品價格,以減輕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購藥負擔。1976唐山地震時,飛往唐山的第壹架飛機是上海醫藥采購供應點運送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各藥企加班加點生產救災產品,滿足了救災需要。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醫藥工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壹階段:

“壹五”期間主要發展了原料藥、抗生素和多發病、地方病專用藥,顯示了我國醫藥工業的雛形;

◆第二階段:

“信托”階段,計劃經濟體制下,醫藥“信托”緩解了當時國內醫藥行業發展不平衡造成的醫生和藥品短缺,加快了科技進步的步伐;

◆第三階段:

65438-0978改革開放後,醫藥行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和國家制定了壹系列促進行業進步的正確政策,為醫藥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藥品監管的規章制度日益規範和完善,使我國醫藥工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據統計,目前我國可生產原料藥1500種,多種藥物產量居世界首位,如青黴素、維生素c等,壹批植物藥和天然藥物,如抗感染藥黃連素、抗腫瘤藥秋水仙堿等已在我國大量生產並廣泛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解熱鎮痛藥、氨基酸、生物堿等產品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和地位。中國生產的青蒿素產品在世界上廣泛使用,為瘧疾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可生產預防26種病毒和細菌感染的疫苗41種,年產量超過1億劑量單位,其中預防乙肝、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常見傳染病的疫苗產量達到5億人。在滿足國內居民預防疾病需求的同時,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國產疫苗,用於其他國家的疾病預防。在醫療器械方面,我國可生產3000多個品種,其中數字x光機、磁振、超聲、CT等高科技診斷治療產品在市場上占有壹定份額。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從1998上升到1371億元,到2007年達到6679億元。

醫藥行業的增長速度壹直高於GDP。

事實上,中國醫藥行業的增長率壹直高於GDP的增長率。醫藥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79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6679億元,30年增長了84.5倍。醫藥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2.17%上升到2007年的2.71%。改革開放前十年,醫藥行業年均增速為14.4%,高於同期GDP年均9.7%的增速。第二個十年,GDP年均增速提高到9.9%,而醫藥行業年均增速高達21.4%。近十年來,醫藥行業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仍高於GDP年均增速,年均增速為18.8%。

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國有醫藥企業迅速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建立了新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藥工業企業從1985家發展到1829家,2007年增加到5979家。1995年,全國共有醫藥股份制企業148家,產值1188億元,占當年醫藥行業總產值的12.4%;外資企業395家,總產值654.38+05.47億元,占當年醫藥行業總產值的654.38+06.2%。1997年,醫藥股份制企業增至342家,總產值增至193億元,占當年醫藥行業總產值的15.7%,比1995提高3.2個百分點;外資企業626家,總產值291.2億元,占當年醫藥工業總產值的23.6%,比1.995提高了7.4個百分點。相關數據顯示,從65438年到0985年,我國醫藥生產行業出現了非公有制經濟類型,僅占當年的0.02%。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醫藥行業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到2006年,比例高達91.56%,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新生力量。

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2004年以來,由於全面實施藥品GMP認證,行業優勝劣汰,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提升了中國醫藥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醫藥市場發展向少數大企業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維生素、青黴素工業鹽等部分產品已初步實現寡頭壟斷。在全國51家大型企業集團中,醫藥企業集團占15家。從65438到0997,大型醫藥企業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的50.5%,中型企業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的26%。規模化、標準化的主流企業集團競爭優勢逐步顯現。到2007年,我國醫藥行業10強的市場集中度已經達到13.14%,是提高整體產業集中度最明顯的群體。2007年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大多集中在6543.8+0億~ 20億元之間,在醫藥百強企業中占30-72位,比2006年增加了6543.8+0 3位。中型企業的快速崛起,為我國醫藥行業註入了更多的新生力量,顯示出更大的發展潛力,醫藥企業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原料藥方面,環保成本上升導致原料藥生產準入門檻提高;在準備方面,市場的逐步規範會增加小企業的運營成本,顯示大企業的規模優勢;在醫藥流通方面,批發環節的低利潤率使得規模效應更有價值;在零售領域,有實力的企業也會通過並購進行擴張。從整個產業鏈來看,每壹級都有導致集中度提高的驅動因素,醫藥行業集中度提高的趨勢不可阻擋。

  • 上一篇:泉州、福州哪裏好玩?
  • 下一篇:心臟病突發如何正確使用急救盒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