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冰毒的危害 長期濫用可致人死亡
甲基苯丙胺,又稱冰毒、麻古,純白色晶體,晶瑩剔透,外觀如冰,俗稱 "冰毒",吸食者、販毒者也稱其為 "冰"。吸食者和販毒者也稱其為 "冰毒"。該毒品小劑量服用有短暫的興奮和抗疲勞作用,故其藥丸也有 "大藥丸 "之稱。甲基苯丙胺最早是由日本人發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者給士兵服用甲基苯丙胺,以提高戰鬥力。50年代在我國稱為 "抗疲勞素片",1957年在重慶曾出現過甲基苯丙胺成癮人群。1962年,在山西、內蒙古等地也發生過濫用問題。後來,國家禁止地西泮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麻黃堿屬於苯丙胺類中樞神經興奮劑,是我國管制的精神藥品。苯丙胺類藥物具有強烈的興奮作用,因此在臨床上使用不久就開始被濫用。從 1932 年起,人們就開始服用苯丙胺類藥物來刺激感官。雖然甲基苯丙胺(冰毒)問世較晚,但其起效快、作用持久的特點使其傳播速度非常快。1996 年 11 月 25 日,聯合國緝毒署在上海召開的興奮劑國際專家會議上壹致認為,苯丙胺類興奮劑將逐步取代鴉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本世紀流行的常用毒品,成為二十壹世紀全球範圍內濫用最廣的毒品。21 世紀全球最廣泛濫用的毒品。
苯丙胺類興奮劑具有強烈的中樞興奮作用。濫用者會處於強烈的興奮狀態,表現為:不吃不喝不睡覺、活動過度、情緒沖動、失去理智、妄想、妄想癥、幻覺和暴力傾向。過量服用苯丙胺會產生急性中毒,通常表現為煩躁不安、頭暈、震顫、反射亢進、多言、易怒、煩躁、妄想幻覺或恐慌狀態,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自殺或殺人傾向。可能會出現頭痛、發冷、面色蒼白或發紅、心悸、心律失常、心絞痛、血壓升高、血壓降低或循環排便等心血管癥狀;還可能出現口幹、口中有金屬味、厭食、惡心、嘔吐、腹瀉、腹部絞痛等胃腸道功能障礙;嚴重時可導致抽搐、腦出血和昏迷而死亡。慢性中毒可導致體重下降和精神異常(即苯丙胺精神病或妄想癥,出現類似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的幻覺和妄想狀態)。濫用苯丙胺還可能導致其他感染性並發癥,包括肝炎、細菌性心內膜炎、敗血癥、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
我國不生產苯丙胺類藥物,也嚴禁在臨床上使用。中國所有涉及苯丙胺類毒品的案件,無壹例外都與境外販毒集團有關。近年來,我國廣東、福建等地公安機關破獲了壹批港臺販毒集團在內地非法生產、走私、銷售冰毒的案件,繳獲了大量毒品、半成品和化學制劑,摧毀了分布在我東南沿海省市的多個地下冰毒加工廠(點),給國際制販冰毒犯罪活動以有力打擊。吸食甲基苯丙胺會產生強烈的依賴性,在體內起效快、作用強,壹旦斷藥,就會出現戒斷癥狀。吸毒後,精神興奮,性欲亢進,對食物和睡眠的要求降低,常導致情緒激動和暴力行為。
近年來,新型苯丙胺類毒品 "搖頭丸 "問世,它是甲基苯丙胺的衍生物,曾出現在廣東等沿海城市的歌舞廳、卡拉OK廳等娛樂場所。服用搖頭丸會使人精神亢奮,聽到音樂就搖頭不止,持續時間長達6至8小時,並出現幻覺和性沖動。壹些吸食搖頭丸的人被警察抓走後,還在警車裏扭來扭去。搖頭丸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反復服用會上癮,過量會導致死亡;而且會導致行為失控,誘發治安、刑事案件。
"冰毒 "成癮者的特點是每天強迫性地吸食大量毒品。這些人對毒品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毒品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這種口服濫用的危害之壹是導致有害的 "興奮劑-安眠藥 "或 "興奮-抑制 "循環濫用。每天,他們使用 "冰 "來保持興奮,否則就難以度過白天;晚上,他們又必須使用安眠藥來鎮靜高度亢奮的神經,彌補 "冰 "的後期效應所帶來的不愉快,否則就難以度過夜晚。第二天又開始這種惡性循環,如此反復,不能自拔。這種惡性循環極易導致過量中毒。"冰毒濫用者通過靜脈註射來獲取和感受強烈而短暫的快感或興奮,這種體驗會積極強化濫用者的覓藥行為。快感過後,取而代之的是嚴重的抑郁、疲勞和憤怒,這種痛苦的體驗與重溫 "快感 "的強烈欲望交織在壹起,導致強迫性吸毒。這種類型的吸毒會導致精神錯亂狀態,其特點是過度活躍、情緒沖動、野蠻、妄想、偏執、幻覺,甚至有殺人傾向。這種狀態之後是極度疲憊和抑郁,曾有過因嚴重抑郁而自殺的案例。
長期濫用 "冰毒 "後突然停藥,患者會出現高度疲勞、抑郁、饑餓和強烈的覓藥行為。這就是戒斷綜合癥。過量吸食甲基苯丙胺會導致急性中毒。嚴重者會出現精神錯亂、性欲亢進、焦慮、易怒和幻覺狀態。長期濫用會導致慢性中毒、體重減輕、消瘦、潰瘍、膿腫、指甲變脆和夜間磨牙。靜脈濫用可導致多種感染性並發癥,包括肝炎、細菌性心內膜炎、敗血癥和艾滋病。大劑量或反復使用 "冰 "會產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現為被害妄想、幻覺,主要是視覺幻覺,也有聽覺和觸覺幻覺。現代醫學稱之為苯丙胺精神病。長期吸食會增加對毒品的耐受性,對於沒有產生耐受性的人來說,吸食 30 毫克苯丙胺就會導致中毒。據報道,長期吸食者為了達到初次吸食時的興奮效果,甚至將劑量加大到2000毫克,極易引起急性中毒,可導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a/20080110/000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