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疫情消毒工作計劃

疫情消毒工作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倏忽之間,前方等待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壹份工作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的狀態吧,下面就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疫情消毒工作計劃(總第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疫點消毒工作計劃 1

當核酸檢測陽性者轉入哨點治療醫院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後,應對疫源地所在農村(社區)已活動的病人、接觸過的物品進行終末消毒。

壹、對汙染物及其汙染的物品要隨時消毒,做到 "三點"、"六消毒"

二、消毒工作程序

(壹)按規定穿戴個人防護用品,觀察現場,劃定汙染區和清潔區;

(二)測量估計需消毒的面積、體積,計算消毒劑用量,配置消毒劑;

(三)先消毒壹個通道,進入室內進行消毒前采樣,包括空氣和物體表面采樣;

(四)分別使用恒量噴霧器、超低量噴霧器對室內環境中的物體表面和空氣進行消毒;消毒順序為先外後內,先上後下,從左到右,從汙染輕到重,再打到出口邊緣,作用禁閉1小時以上;消毒重點為門、地面、家具、墻壁、汙染物等。

(五)消毒後,按要求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再次進行空氣和物體表面采樣。

(六)按照防汙染原則脫下每件個人防護用品。

三、消毒方法

(壹)室內空氣。在無人居住的條件下,關閉門窗後使用500mg/L二氧化氯、3%雙氧水或5000mg/L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按20mL/m3~30mL/m3的用量,使用超低容量噴霧器進行空氣消毒。雙氧水、二氧化氯作用時間為 30 分鐘~60 分鐘,過氧乙酸為 1 小時。消毒完成後,打開門窗徹底通風。

(二)環境物體表面。有可見汙染物時,應徹底清除汙染物後再消毒。無可見汙染物時,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二氧化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水擦凈。

(三)地面、墻面。有可見汙染物的,應徹底清除汙染物後再消毒。無可見汙染物時,可用含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擦拭或噴灑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灑壹次,噴灑量為100mL/㎡~300mL/㎡,待室內消毒完畢後,再由內向外重復噴灑壹次。消毒時間應不少於 30 分鐘。

(d) 衣物、床上用品和其他紡織品。收集時應避免產生氣溶膠,建議全部作為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無肉眼可見汙染物,如需重復使用,可采用循環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按常規清洗;或采用水溶袋裝直接放入洗衣機,邊洗邊消毒30分鐘,並保持有效氯含量500mg/L;貴重衣物可選用環氧乙烷的方法進行消毒。

(五)皮膚、粘膜。皮膚被汙染物汙染後,應立即清除汙染物,然後用壹次性吸水材料蘸0.5%碘伏或雙氧水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鐘以上,用清水沖洗幹凈;黏膜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或0.05%碘伏沖洗消毒。

(六)餐(飲)具。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洗凈。

(七)汙染物(病人血液、分泌物和嘔吐物)。少量汙染物可用壹次性吸附材料(如紗布、抹布等)蘸有效氯為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可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幹毛巾)小心清除。大量汙染物應完全覆蓋吸附消毒粉或漂白劑,或完全覆蓋壹次性吸附材料,然後將足量的有效氯含量為 5000mg/L 至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倒在吸附材料上 30 分鐘以上(或可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幹毛巾),然後小心清除。清除過程中應避免接觸汙染物,並將清洗後的汙染物作為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病人的分泌物、嘔吐物等應收集於專用容器內,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按物、藥1:2的比例浸泡消毒2小時。

清除汙染物後,應對汙染環境表面進行消毒。盛放汙染物的容器可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鐘,然後清洗幹凈。

(八)糞便和汙水。設有獨立化糞池的,在進入市政排水管網前需進行消毒處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劑,池內投加含氯消毒劑(初次投加時,有效氯40mg/L以上),並保證消毒1.5小時後,總余氯達到10mg/L。消毒後的廢水應符合《醫療衛生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

無獨立化糞池時,用專用容器收集糞便,消毒後排放。稀薄糞便:每公升糞便加入 25 克漂白粉,攪拌後放置 2 小時,或每公升糞便加入 1 升 20 克/升有效氯消毒液,攪拌後作用 2 小時。成型類糞便:每千克糞便加入2L濃度為50g/L的有效氯消毒劑溶液,攪拌均勻,作用2小時,或集中無害化處理。

(九)病人生活垃圾。病人生活垃圾按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規範使用雙黃醫療廢物收集袋,按照常規處置工藝進行封裝處置。

(十)運輸、轉移方式。應先進行汙染評估,汽車等運輸工具上有明顯汙染物時,應先用壹次性吸附材料蘸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可達到高水平消毒效果的消毒濕巾/幹抹布)徹底清除汙染物、然後使用含氯消毒劑與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劑 進行酒噴或擦拭消毒,並在作用 30 分鐘後用清水擦拭幹凈。織物、坐墊、枕頭和床單建議作為醫療廢物集中處理。

四、個人防護

(壹)防護用品穿戴要求

1、消毒人員。消毒人員采取二級防護,佩戴KN95/N95微粒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長袖膠手套、長膠鞋、護目鏡

2.評價人員。評估人員采取二級防護,佩戴 KN95/N95 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壹次性手套(雙層)、鞋套、護目鏡。

(二)手衛生

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手衛生措施,按照七步洗手法勤洗手,每次用流動水洗手不少於15秒。必要時可使用含酒精速幹洗手液或酒精復方速幹洗手液,或直接用75%乙醇擦拭消毒;酒精過敏者,可使用季銨鹽等有效無酒精洗手液;特殊情況下,也可使用3%雙氧水消毒液、0.5%碘伏等擦拭雙手。

五、消毒評價

(壹)消毒過程的評價

1.評價內容

(1)消毒對象:名稱、清潔程度、處置面積或體積;

(2)消毒劑:名稱、有效成分含量、產品有效期、配置比例;

(3)消毒效果:消毒因子、作用濃度或強度、作用時間/min、消毒方式、消毒頻次、使用量。

2.評價方法

由專業人員現場對消毒過程進行實時評價。

(二)消毒效果評價

1.采樣。以村或居委會為單位,按照10%的比例對患病家庭進行抽樣,最少5戶,少於5戶全部抽樣。

2.評價采樣方法。對每個患病家庭消毒前後選擇地面、墻壁、門把手、桌面、餐(飲)具、衣物或床單等5個物體表面采樣(消毒前後的樣品必須壹致);同時,還必須抽取消毒前後的空氣樣本(病家面積不超過 30 平方米的,設置內、中、外對角線的 3 點,內外點應距墻 1 米處;超過 30 平方米的,設置四角和中心的 5 點,四角點的位置應距墻 1 米處;采樣高度為距墻 0.8至1.5米)。

3、效果評價。采樣樣品應在 P2 十實驗室進行實驗檢測。測試通過標準要求的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自然菌滅殺率均不低於 90%。

自然菌滅率按下式計算:

自然菌滅率=(消毒前細菌總數、消毒後細菌總數)/消毒前細菌總數×100%

六、有關要求

(壹)準確掌握消毒藥品的濃度,嚴格消毒程序,規範工作。

(二)開展消毒效果采樣時註意規範操作,嚴格按生物安全要求做好樣品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三)按規範做好個人防護。

隔離點個人防護要求

(壹)集中觀察點管理人員應佩戴壹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壹次性手套,並與被隔離對象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如轉移病人或其他工作需要與被隔離對象密切接觸時,應佩戴N95口罩。

(二)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進行密切接觸調查時,應佩戴壹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壹次性手套,與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調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時,建議穿工作服、壹次性工作帽、壹次性手套、防護服、KN95/N95 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鞋套等。

(三)標本采集人員。建議穿工作服、壹次性帽子、雙層手套、防護服、KN95/N95 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鞋套等。必要時,可以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

(四)清洗或消毒人員在配制消毒劑時,應穿工作服,戴壹次性工作帽、壹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五)所有工作人員下班後要註意洗手和消毒。

二、隔離點消毒工作要求

(壹)醫護人員在測體溫、醫學巡查、消毒、送貨時按照二級防護標準,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戴N95口罩、帽子、鞋套,穿工作服、隔離衣。

(二)隔離室每天在門窗緊閉、無人、密閉的條件下,用0.2%過氧乙酸或二氧化氯含量為5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按10ml/m3的量噴霧消毒,密閉作用60分鐘後開窗通風。

(三)每個房間在衛生間和生活區各放置壹個垃圾桶,要求在桶內隔離物上均設置醫療垃圾袋,每次清理垃圾時要求將醫療垃圾袋密封嚴實,放置在房間門口,由工作人員統壹清理。

(四)工作人員清理垃圾時,應戴醫用外科口罩,穿壹次性隔離服,戴壹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發現醫療廢物包裝袋未封口或破損的,用預先配制好的 1000mg/L 含氯消毒劑噴灑在封口處或破損處,再加壹層醫療廢物包裝袋套封。

(五)壹次性防護用品按醫療廢物處置。每次取下消毒後裝入醫療廢物專用袋中,擰緊袋口,放置於醫療廢物桶內。收集後工作人員要做好個人清潔,並用含酒精速幹洗手液進行手部消毒。

(六)拖把和抹布等衛生用具應按房間分區專用,使用後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幹凈,幹燥存放。

(七)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汙染的表面每天消毒兩次,被唾液、痰液等汙染的隨時消毒。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劑1000mg/L、75%酒精或其他消毒劑進行表面消毒,消毒劑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水擦拭。

(八)地面和可能被汙染的墻面等表面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作用時間不少於 30 分鐘。

(九)防控消毒小組負責隔離點的日常消毒和解除隔離後的終末消毒。加強公共**** 區的通風換氣,做好環境清潔衛生,每日對地面、門把手及樓梯、過道、電梯按鈕等人員接觸較多的部位、公共**** 衛生間、垃圾桶等進行消毒。

(十)加強隔離醫療觀察點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做好生命防護。餐具首選煮沸消毒15分鐘,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鐘後再用清水沖洗。

(十壹)嚴格按照規範處置隔離場所醫療廢物和糞便汙水消毒,有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隔離場所所有垃圾應裝入黃色醫療廢物處置袋,按照醫療廢物處置要求,每日定時集中回收。隔離場所貯存的垃圾可根據實際貯存量每2~3天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用專車進行回收處置,並做好日期、數量、交接雙方簽字登記工作。

(十二)單人隔離使用的廁所每天消毒壹次。水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廁所門把手、水龍頭等手經常接觸的部位,可用含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消毒劑進行表面消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水擦拭幹凈。

(十三)類便排汙。設有獨立化糞池的,在進入市政排水管網前需進行消毒處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劑,池內投加含氯消毒劑(初投時,有效氯40mg/L以上),並保證消毒1.5小時後,總余氯量達到10mg/L。消毒後的廢水應符合《醫療衛生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GB18466-2005)的規定。無獨立化學藥劑池時,用專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後排放。用有效氯20000mg/L的氯消毒劑,按糞、藥1:2的比例浸泡消毒2小時;若有大量稀釋排泄物時,應選用有效氯70%~80%的漂白粉幹粉,按糞、藥20:1的比例加藥,充分攪拌,消毒2小時。

(十四)隔離期間轉為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在轉出隔離室後的終末消毒參照《農村(社區)及運載工具終末消毒技術方案》執行。

疫點消毒工作方案 3

壹、消毒對象

農村(社區)人行道、活動室、室外健身器材等公共****、超市、電梯間、電梯按鈕、樓道扶手、公共****、衛生間、拉圾收集點、排水溝、陰溝、化糞池(糞便)等場所。衛生防護,包括消毒、通風、個人防護等措施。

二、消毒工具和消毒劑

(壹)消毒工具

恒溫電動噴霧器、配藥桶、量杯等。

(二)消毒劑

二氧化氯泡騰片、漂白粉、漂白劑或 "84 "消毒液等。

(三)消毒劑的配制和使用

1.含二氧化氯泡騰片(1 克/片,含有效氯 8%):3片溶於1升水中;

2.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的比例為1:99;

3.漂白粉(次氯酸鈣)、含有效氯25%~32%(25%)的漂白粉(次氯酸鹽)、漂白粉(漂白粉)、漂白粉、漂白粉、漂白粉、漂白粉或 "84 "消毒液。漂白粉(次氯酸鈣),含有效氯 80% 至 85%(按 80%計)。

三、個人防護

第壹級防護:帽子、醫用口罩、隔離衣、工作服、乳膠手套、長筒雨靴、護目鏡、面屏。

四、消毒方法

(壹)樓道和電梯等公共****、地面、墻壁、門窗、物體表面等部位:用有效氯量為200-2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500mg/L的 "84 "消毒液,噴霧消毒30分鐘。噴霧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

(二)公共**** 垃圾場所(箱、桶)。用200-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或500-1000mg/L. "84 "消毒液噴灑消毒或倒垃圾至完全濕透。

(三)公廁:地面、墻壁、門窗表面的消毒方法參照第壹項。糞便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按糞便、藥液1:2的比例浸泡消毒2小時;如有大量稀糞便,應用含有效氯70%-80%的漂白粉幹粉,按糞便、藥液20:1的比例加入藥液後,充分攪拌,消毒2小時。

(四)環境、物體表面消毒:可見汙染物,應徹底清除汙染物後再消毒。無可見汙染物時,可用500mg/L~1000mg/L二氧化氯或氯氣浸泡、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30分鐘。

五、消毒過程的評價

(壹)評價內容

1.消毒對象:名稱、清潔程度、處置面積或體積;

2.消毒劑:名稱、有效成分含量、產品有效期、配置比例;

3.消毒方式:消毒因素

(二)評價方式

由專業人員現場對消毒過程進行實時評價。

六.註意事項

含氯消毒劑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時,建議戴口罩和手套,兒童不要接觸。

疫點消毒工作方案 4

壹.消毒對象

本技術方案適用於新發冠心病肺炎疫情,正常使用的重點場所(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及賓館、商場、影劇院、遊泳館、博物館、候(機)廳、辦公室外套、電梯、樓道、公共****、衛生間、。

二、場所衛生操作指南

(壹)清洗消毒

1.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面。要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每天定時消毒,並做好清洗消毒記錄。對於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電梯按鈕、扶手、門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2.當有人員嘔吐時,應立即用壹次性吸水材料蘸取足量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或有效消毒幹毛巾覆蓋嘔吐物進行消毒,清除嘔吐物後,再用季銨銨鹽消毒劑或含氯消毒劑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

3.加強餐(飲)具消毒,餐(飲)具要進行殘留、清洗、煮沸或循環蒸汽消毒15分鐘;或采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法;或使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的溶液,漫流消毒30分鐘,消毒後應將殘留消毒劑沖洗幹凈。

4.保持衣物、被褥、座套等紡織品清潔,可定期清洗、消毒處理。可用循環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後常規洗滌。

5.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即可使用。

6.有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消毒。

(二)通風換氣

場館應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首選自然通風,盡量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也可采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時,應保證空調系統送風安全,保證有足夠的新鮮空氣輸入,所有排風口確實與室外相通。不使用空調時,應關閉回風通道。

(三)洗手設施

確保場所洗手設施正常運行,配備速幹洗手液,有條件的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四)垃圾處理

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加強垃圾桶等垃圾容器的清潔,可定期消毒。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也可用消毒濕巾擦拭。

(五)設立應急區

在公共場所 **** 設立應急區,當出現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時,及時上報設區市進行臨時隔離,然後按照其他相關規範的要求進行處理。

(六)健康教育

在場所醒目區域,采用視頻滾動播放或張貼宣傳畫等方式開展防控健康教育。

三、個人防護指導

(壹)工作人員防護

1、在人員較為密集的公共****,建議工作人員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罩)。建議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清洗和消毒。可通過循環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鐘,或在 500 毫克/升含氯消毒劑中浸泡 30 分鐘,然後進行常規清洗。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做好個人防護。

2.註意手衛生。應加強手衛生措施,隨時做好工作人員手衛生。洗手或使用速幹洗手液,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3、註意身體狀況。註意在崗期間的身體狀況,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及時按規定到定點醫院就診,盡量避免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公共****,前往醫院途中及醫院內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罩)。

(二)流動防護

1.減少聚集。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要避免人員聚集,特別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外出應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公共****,建議佩戴醫用口罩。

2.勤洗手。盡量減少接觸公共**** 場所的公共**** 物品和部位,從公共**** 場所返回後,咳嗽後用手捂住口鼻,飯後用洗手液或肥皂下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能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和眼睛;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捂住口鼻。減少與他人接觸,以點頭致意代替握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與他人保持壹定距離。

3.來訪者的管理。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樓等場所應加強對來訪人員的健康監測和登記等工作。

疫情消毒工作預案 5

壹、消毒原則

(壹)沒有病人或無癥狀的疫點場所,平時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當面臨傳染病威脅或人群密集活動時,才有必要進行消毒。

(b) 外部環境原則上不需要消毒,室外空氣也不宜消毒。對於地面、綠化帶、墻壁、宣傳欄等極少用手接觸的地方,如果沒有明顯的嘔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汙染,則不需要進行消毒。室外健身器材、公共**** 座椅等人群使用頻率較高的物品,可增加清洗頻次,如有明顯汙染,應進行表面消毒。

(三)社區、單位不需要進入的人員、汽車、自行車及其攜帶的物品等進行消毒。

(四)壹般情況下,室內下水管道不需要定期消毒。

(五)消毒劑對物品有腐蝕作用,特別是對金屬的腐蝕性很強,對人體也有刺激作用,殘留的消毒劑對環境造成汙染,對物品造成損害,要適度消毒。

二、消毒劑的選擇

表面消毒可選擇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部消毒可選擇含酒精速幹手消毒劑,皮膚消毒可選擇0.5%碘伏。其他有效消毒劑也可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印發消毒劑使用規範的通知》(國衛辦監督函〔2020〕147號)中《消毒劑使用規範》的要求選擇。

三、消毒方法

(壹)室內空氣

以開窗透風為主,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註意人員保暖。

(二)手、皮膚

洗手為主,在接觸疑似汙染環境後可使用含酒精的速幹手消毒液擦拭消毒,皮膚在可能接觸疑似汙染物後建議選用0.5%碘伏。

(三)地面和可能被汙染的墻面等表面

500~1000mg/L含氯消毒劑(以含氯消毒劑為例,含氯量為5%,1000mg/L含氯消毒劑的配制濃度為取1份消毒劑,加49份水)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順序由外向內,消毒時間不少於30分鐘。消毒時間不少於 30 分鐘。

(四)餐飲具

首選煮沸消毒 15 分鐘,也可用 250mg/L 含氯消毒劑浸泡 15 分鐘,再用清水洗凈。(例如,壹種含氯消毒劑,有效氯含量為 5%,配制成濃度為 25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取 1 份該消毒劑,加入 199 份水)

(五)物體表面

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等可用 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例如、壹種含氯消毒劑,有效氯含量為 5%,配制成濃度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取 1 份該消毒劑,加入 99 份清水),可用 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擦拭,作用 30 分鐘後用水擦拭幹凈。

(六)衛生間

衛生間的消毒應以手接觸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幹凈。

(七)拖把和抹布等衛生用具

應專用於特殊區域、特殊物品,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後要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存放。

(八)衣物、被褥、毛巾等紡織品

可循環蒸煮或煮沸消毒15分鐘,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鐘後,按常規清洗。

(九)嘔吐物、排泄物和分泌物直接汙染地面

汙染物可用壹次性吸附材料(如紗布、抹布等)蘸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劑(例如壹種含氯消毒劑,有效氯含量為5%,配制成10000mg/L含氯消毒劑,取1份消毒劑,加4份水)小心清除。)小心清除。地面 用 1000mg/L 氯消毒劑擦拭受汙染的表面及其周圍可能受汙染的表面。處理汙染物時應戴手套和壹次性醫用口罩,處理後應洗手或進行手部消毒。

四、註意事項

(壹)消毒劑具有壹定的刺激性和毒性,配制和使用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防護用品包括口罩、帽子、手套和工作服等,配制消毒劑時為防止濺入眼睛,建議佩戴防護眼鏡。同時,消毒劑有壹定的腐蝕性,註意達到消毒時間後用水擦拭,防止損壞消毒物品

(二)含氯消毒劑對織物有漂白作用、織物消毒時應慎用

(三)用其他消毒劑消毒時,使用前應閱讀消毒產品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使用範圍、使用方法使用;正確使用濃度的作用、時間的作用。

(四)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劑必須現用現配。

(d)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

  • 上一篇:愛心義賣海報制作-愛心義賣的活動策劃書
  • 下一篇:珠海橫琴自貿區稅收優惠政策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