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典規定人用藥品大黃應來自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藥用大黃(Rheum offcinale Bail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幹燥根和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幹燥或直接幹燥 。商品有兩類:壹西寧大黃:多加工成圓錐形或腰鼓形,俗稱蛋吉,長約6~17厘米,直徑約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殘留,外表黃棕色或紅棕色,可見到類白色菱形的網狀理,俗稱錦紋(系由灰白色薄壁組織與棕紅色射線交錯而成),有時可見菊花狀螺旋形星點,壹端常有繩孔。
質地堅硬,橫斷面黃棕色,顯顆粒性(習稱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圍有時可見暗色形成層及半徑放射向的橘紅色射線,髓部中有紫褐色星點,緊密排列成圈環狀,並有黃色至棕紅色的彎曲線紋,亦稱錦紋。
氣特殊,味苦而微澀。
主產於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涼州大黃、河州大黃和岷縣大黃,亦皆屬西寧大黃壹類。
其中涼州大黃又名涼黃、狗頭大黃,因其整個的形有如狗頭,頂端平圓;下部漸細而鈍圓,品質亦佳,產於甘肅武威、永登等地。
二銓水大黃壹般為長形,切成段塊,個大形圓者常縱剖成片,質地較松,內色較西寧大黃淡,錦紋不甚明顯,斷面星點亦排成圈環狀,其它與西寧大黃相似。
主產於甘肅銓水、西禮等地。
屬於銓水大黃型的商品,尚有文縣大黃、清水大黃、莊浪大黃等數種,產於甘肅文縣,成縣、清水等地。
②南大黃又名:四川大黃、馬蹄大黃。
為藥用大黃的幹燥根莖。
多橫切成段,壹端稍大,形如馬蹄,少數亦呈圓錐形或腰鼓形,長約6~12厘米,直徑約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黃棕色或黃色,有微彎曲的棕色線紋(錦紋)。
橫斷面黃褐色,多空隙,星點較大,排列不規則,質較疏松,富纖維性。
氣味較弱。
商品有雅黃、南川大黃等,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彜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陜西、湖北、貴州、雲南、西藏等地亦產。
以上各種大黃,均以外表黃棕色、錦紋及星點明顯、體重、質堅實、有油性、氣清香、味苦而不澀、嚼之發粘者為佳。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根木栓層和栓內層大多已除去。韌皮部篩管群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密,寬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導管非木化,常1至數個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並含多數澱粉粒。
根莖髓部寬廣,其中常見黏液腔,內有紅棕色物;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位於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於形成層內方,射線呈星狀射出。
粉末黃棕色。草酸鈣簇晶直徑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緣紋孔導管、網紋導管、螺紋導管及環紋導管非木化。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或多角形,直徑3~45μm,臍點星狀;復粒由2~8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少量,進行微量升華,可見菱狀針晶或羽狀結晶。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時,濾過,取濾液5ml,蒸幹,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加熱回流30分鐘,立即冷卻,用乙醚分2次振搖提取,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蒸幹,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五個橙黃色熒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後,斑點變為紅色。
檢查 土大黃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溫浸10分鐘,放冷,取上清液10μl,點於濾紙上,以45%乙醇展開,取出,晾幹,放置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不得顯持久的亮紫色熒光。
幹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幹燥6小時,減失重量不得過15.0%(附錄Ⅸ G)。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不得少於25.0%。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理論板數按大黃素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蘆薈大黃素對照品、大黃酸對照品、大黃素對照品、大黃酚對照品、大黃素甲醚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各80μg,大黃素甲醚40μg的溶液;分別精密量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各2ml,混勻,即得(每1ml中含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各16μg,含大黃素甲醚8μ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1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燒瓶中,揮去溶劑,加8%鹽酸溶液10ml,超聲處理2分鐘,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置分液漏鬥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滌容器,並入分液漏鬥中,分取三氯甲烷層,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並三氯甲烷液,減壓回收溶劑至幹,殘渣加甲醇使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蘆薈大黃素(C15H10O5)、大黃酸(C15H8O6)、大黃素(C15H10O5)、大黃酚(C15H10O4)和大黃素甲醚(C16H12O5)的總量不得少於1.5%。
飲片
炮制大黃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晾幹。
酒大黃 取凈大黃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幹。
熟大黃 取凈大黃塊,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內外均呈黑色。
大黃炭 取凈大黃片,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與主治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用於實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疔瘡,腸癰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癥。
用法與用量3~15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敷於患處。
註意孕婦及月經期、哺乳期慎用。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
另有壹種山大黃為同屬植物波葉大黃的根莖及根,又稱苦大黃(因含有毒性成分土大黃苷而不得用做藥材)。
常呈不規則圓柱形,外表紅褐色而黃,無橫紋,質堅而輕,斷面無星點,無錦紋,有細密而直的紅棕色射線。
氣不香,味苦而澀。質次。服後有腹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