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基本概念與指標
效果:當衛生服務的產出是用壹般醫療衛生服務的衛生統計指標或對疾病和健康影響的結果指標來表示的。
是醫療衛生服務及藥品治療的直接結果;是有效勞動產生的有用效果;可以包括直接由貨幣形式表示的結果。
效果指標:
中間指標:壹般是指預防和臨床藥物治療的短期效果指標。例如:肝轉化酶指數下降等,短期內可反映幹預措施效果的。
最終指標:壹般是指反映預防和臨床藥物治療的長期效果指標。例如:某疾病的死亡率等,是幹預措施的長期效果,壹般與幹預的因果關系不明顯。
成本效果分析(CEA):
對不同衛生計劃或治療方案實施的成本和結果直接進行比較分析,進而評價計劃或方案:三經濟效果的壹種方法。
基本思想:最低投入或成本實現確定的衛生服務目標,或以壹定的投入或成本取得最大的衛生服務效果。
指標:成本-效果比(C/E)
註意:單位不同及未定單位適用範圍:
1、不適用單壹方案;2、用於相同目標、同類指標不同方案的比較,對各個方案實施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方法:1、效果相同比較成本的高低;2、成本相同比較效果的大小;3、比較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
第二節 效果的識別與測算
成本效果分析的局限性:對單壹方案無法判別經濟性;僅限於效果相同或相當的方案,縮小了成本效果分析的範圍;成本效果分析中的效果應該是總效果,但實際很難得到此目的。
成本效果分析壹般有以下三種方法:效果相同比較成本的高低(C/E);成本相同比較效果的大小(E/C);比較增量效果和增量成本的比率(△E/△C)
第三節 療效評定
1.計算積分:患者癥狀、體征采用評分法衡量
2.由積分計算療效指數:療效指數=(1-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3.確定療效等級:痊愈、顯效、有效、無效
4.最後計算總顯效率:總顯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第四節 成本的計算
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忽略不計
直接成本=床位費+抗病毒藥費+輔助藥費+註射費+檢驗費+濕敷費;
抗病毒藥費:指阿昔洛韋、萬乃洛韋、病毒唑的藥費以及需與其配伍的輸液的藥費之和;
輔助藥費:指營養神經藥、對癥治療藥、抗生素等藥費;
檢驗費:為病人所做檢查項目的花費,為血、尿、糞3常規;
濕敷費:為重癥病人濕敷0.1%雷夫奴爾所花費用。
第五節 結果
療效比較:將總顯效率經x2檢驗,0.01<P<0.05,3組總顯效率有顯著性差異。再將3組進行x2分割,兩兩比較。得出:阿昔洛韋與萬乃洛韋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病毒唑組與其它兩組有顯著性差異(0.01<P<0.05);3組平均住院天數經方差分析,P>0.05,3組住院天數間無顯著性差異。
成本—效果分析結果:療效有統計學差異,采用成本-效果分析。計算成本—效果比(C/E)。計算增量成本—效果比(△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