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能賺更多的錢。
在曼哈頓工作的文斯-帕裏(Vince Parry)站在全球藥品營銷的最前沿。作為壹名廣告和營銷專家,帕裏擅長用最傳統的方式銷售藥品--與制藥公司合作 "發明 "新的疾病。最近,在《疾病命名的藝術》這篇令人大開眼界的文章中,帕裏揭示了制藥公司 "發明 "疾病名稱的方式:有時,他們給予罕見疾病新的關註;有時,他們重新定義或重新命名現有疾病;有時,他們幹脆 "發明 "壹種全新的人類疾病。帕裏個人最喜歡的疾病包括勃起功能障礙、成人註意力缺陷障礙,以及壹種許多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根本不存在的爭議性疾病:經前期焦慮癥。
帕裏以罕見的坦率揭示了制藥公司是如何牽頭為百憂解和偉哥等藥物起了吸引眼球的名字,同時又定義了相應的病理癥狀,從而為這些藥物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在制藥公司的指導下,像帕裏這樣的麥迪遜大道營銷大師招募醫學專家來 "發明 "新的疾病概念。用帕裏的話說,這樣做的目的是 "給全世界的藥品消費者提供壹種新的思維方式",最終目標是通過將消費者的身體癥狀與藥品的性能聯系起來,實現銷售額的最大化。
制藥公司促進新疾病的發明?許多人可能對這壹想法有些不解,但對於制藥業內部人士來說,這實在是太平常不過的事情了。路透社《商業洞察》最近發表了壹份專為制藥公司領導層設計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創造新疾病市場 "的能力正在為已經飆升的藥品銷售帶來難以估量的利潤。報告稱,制藥公司的主要營銷策略之壹是改變人們對普通小病的看法,將正常的生活過程 "醫學化"。因此,人們開始相信,他們認為是小毛病的東西--如禿頭、皺紋和性功能問題--現在被視為 "需要醫療幹預 "的疾病。".報告對 "女性性功能障礙 "等新發疾病的有利市場感到興奮,並對制藥業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未來幾年的醫藥市場將證明制藥業通過發明疾病為行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制藥業的這種惡劣影響已經演變成壹樁全球性醜聞,它從根本上扭曲了醫學科學,敗壞了行醫風氣,摧毀了公眾對醫生的信任。
最近,意大利和美國發生了壹系列令人尷尬的事件--阻止關於抗抑郁藥物對青少年有害影響的研究、發表關於抗關節炎藥物危險性的論文,以及調查賄賂醫生的案件。特別是在美國,藥品消費的急劇增長導致醫療保險費支出以兩位數增長,從而激起了人們對制藥業的強烈憤怒。因此,許多醫生、醫學博士、健康倡導組織、政治家和醫學期刊編輯正在采取行動,扭轉制藥公司對醫學科學研究和醫生處方的不利影響。因此,是時候了解這種不良影響是如何直接導致疾病進程的了。
說到這類問題,政府監管機構似乎更關心保護制藥業的暴利,而不是保護公眾健康,而這正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制藥商和支持者為自己的營銷行為辯解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公眾了解疾病,並為公眾提供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的最新信息。因此,他們利用各種廣告對公眾進行灌輸,花大價錢請名人在雜誌和電視上接受采訪,並聲稱這樣做是為了教育公眾了解健康狀況。不可否認,制藥公司發起的壹些活動是有價值的,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活動有助於公眾了解某種疾病,並幫助他們采取必要的行動,例如艾滋病。但在艾滋病以外的情況下,這些活動就沒有什麽教育意義了,而且還是老壹套的營銷伎倆:誤導我們對疾病原因的認識,歪曲我們對藥物的理解,誇大藥物的療效,同時淡化藥物的副作用和成本。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美國開始放寬對藥品廣告的限制,因此,針對普通人群的營銷活動空前泛濫,現在美國人平均每天要看到10多個藥品廣告。同樣,新西蘭人也深受藥品營銷之害。在世界其他國家,制藥商也在為獲得這種廣告特權而大肆宣傳。在支持者看來,這種營銷是壹種有價值的服務;而在批評者看來,這是將疾病置於人們生活的中心。它不僅把真正有病的人推向了最昂貴的藥物治療的有限範圍,而且還使數以千萬計的健康人開始擔心身體受損、功能障礙、缺這少那、功能退化。這種販賣疾病的惡劣行徑是利用我們的恐懼牟取暴利,是對公眾集體意識的強奸。現在,這種營銷不再是秘密進行的陰謀。相反,它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強奸。
本書中的壹些營銷手段可能為公眾所熟知,但仍有壹些卑鄙的暗箱操作可能會讓讀者感到震驚和憤怒。
當然,《醫藥之禍》壹書的目的並不是要詆毀整個制藥業或其珍貴的藥品,也不是要貶低那些為大制藥公司工作的善良、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以及那些為研究和開發安全有效的新療法而辛勤工作的人、只是想揭露制藥業為了擴大藥品市場,利用其強大的營銷機器,將太多正常的生命引向虛假捏造、未經證實和不專業的做法。為了擴大藥品市場,制藥業利用其強大的營銷機器,將太多正常的生命引向虛假捏造的疾病。
30多年前,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家伊萬-伊裏奇(Ivan Illich)警告說,不斷擴張的醫療保健系統正在將生命本身 "醫療化",削弱了人類應對痛苦和死亡現實的能力,使太多的正常人變成了病人。他批評醫療系統 "不僅試圖控制健康人和病入膏肓的人,更有甚者,有些病人甚至在醫生、朋友和家人束手無策的時候也試圖控制他們"。10 年前,醫學作家琳恩-帕耶(Lynn Payer)描述了壹個她稱之為 "販賣疾病 "的過程:為了病人而出賣疾病。10 年前,醫學作家琳恩-佩耶描述了壹個她稱之為 "販賣疾病 "的過程:藥企與醫生聯手,無端擴大疾病的界限,以便為更多的病人看病,賣出更多的藥品。多年來,這些觀點變得越來越有現實意義,制藥業的營銷喧囂聲也越來越大,對醫療保健系統的控制也越來越強。
尤其是在過去十年中,藥品銷售額的飛速增長使制藥業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行業。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行業,制藥業的股東們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但另壹方面,隨著醫療成本的飆升,為公眾醫藥支出買單的政府或私人保險公司卻很難維持對醫療系統的投資。難怪制藥業的負面影響已成為許多國家政治辯論的壹部分。最近,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就藥品自由貿易談判爆發了爭論。隨著公眾對制藥業影響疾病定義、創造 "新疾病市場 "的醜惡行為有了更多的了解,疾病營銷行為越來越接近政治辯論的中心。
正如科學探索的最大作用是帶來更多發明壹樣,本書所討論的只是疾病銷售這壹話題的壹部分。我們將繼續與朋友、家人、醫生以及其他醫護人員、同事、衛生官員和民選代表深入探討這壹話題,討論如何抵制藥品推銷疾病的行為,並探索定義疾病和理解疾病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