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個美女叫翁美玲。
很久以後回頭看,80年代的香港,充滿了風風雨雨。
報紙上全是故事,電視上全是紛爭。
那個多事的秋麗,美貌與情欲並存的齊飛,金錢與名譽並存。繁華是千回百轉。悲傷也是戲劇性的。
人生如夢。
壹千年中的壹天。
在這些傳說的中心,有壹種美。
她的名字叫翁美玲。
她站在26歲,像壹條流光,果斷地離開了人世,消失在燈火通明的滾滾世界裏。
她是最經典的漂亮女孩。
翁美玲,她是壹代人的胸部朱砂痣。
多年以後,人們提起黃蓉,想到的不是周迅,不是林依晨,不是朱茵,而是翁美玲。
她明亮的眼睛流動,濃如酒,聰明如星。
她是粉絲心中桃花島主的獨生女,也是80年代萬千寵愛的偶像。
1982,射雕英雄傳在香港鑄造。這在當時是壹件大事。
3000多名女演員報名出演黃蓉這個角色。
當時金庸坐在鎮上,親自挑選最接近角色的女主。
海選分四批進行。
演員分批試鏡,和現場的演員壹起表演了壹場黃蓉戲。
翁美玲的名氣和外貌,這並不占優勢。
她是TVB的女主人。她演過幾部戲,但不出名也不出名。
但她巧妙地借用了她的心思,讓金庸當場決定了她。
據說她穿上古裝,挑了壹根柳條,俏皮地來自金庸的臉。壹面遞過來,壹面鞠躬道:“小桃花島主的女兒黃蓉,已經見過金長老了。”
描寫充滿了風騷。
言行中難掩狡詐。
這壹舉動讓金庸眼前壹亮。在這個女人面前,三分正七分惡,三分正。“這就是我要找的黃蓉。”
後來,她得到了這個角色,進入了《神雕俠侶》的演員陣容。
1983《神雕俠侶》播出,海峽兩岸三地為之瘋狂。
那時候信息不發達,沒有那麽多影視資源,也沒有那麽多有聲有色的偶像。壹旦有武俠劇,億萬人都會被它纏上。每天,就像壹個儀式,他們會準時守在家裏的電視機前,看著委屈,為它哭泣,為它躁動。
翁美玲的演技讓黃蓉這個角色栩栩如生。她從此成為壹代巨星。
每個人都認識她。
每個人都喜歡她。
她的資源越來越好,不斷有電影預約和活動。她賺了錢,買了別墅,在香港娛樂圈壹炮而紅。
未來似乎是光明的。不管怎麽走,前方都有驚喜。
然而,就在這樣的盛況下,她卻壹個人在壹個悲傷的午夜,打開了家裏的煤氣,自殺了。
翁美玲自殺之謎。
翁美玲出生於1959。
死於1985。
才26歲。
遺書上只有四個字:親愛的,我愛妳。
因為遺書的內容,人們幾乎本能地想到四個字:為愛自殺。
她當時約會的男朋友是唐。
於是唐成了眾矢之的。正如成千上萬的人所指出的,所有的人都很憤怒。但唐還是不能理解,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他是愚蠢的。
他說,我沒有別的女人,她也沒有別的男人。吵架很正常,所以不會這樣。......
但在1985的5月,他根本無法反思。他被指責悲傷,他楞住了。他只能在苗僑偉的陪伴下行動。
在翁美玲入院的那天,他來找她。
現場淚流滿面。
他流下眼淚,從懷裏拿出半把梳子放在翁美玲的棺材裏。
這是香港的習俗。如果妻子先走了,拿半把梳子放在棺材裏,意思是:這輩子結婚,下輩子陪妳走。
1985 5月19日,劉德華等人擡著棺材,送翁美玲最後壹程。
棺材下葬的時候,整個香港都轟動了。無數粉絲無比憤怒,沖破路障,敲棺材,哀嚎:“美玲,不要死。”
“妳殺了美玲。”
“把黃蓉還給我們!”
整個過程唐都沒有反駁。只是沈默。只有眼淚。
從此,便退出了唐的風光。他呆在自己的世界裏,來來回回的思考,承認自己的錯誤。
但是直到今天,還是有人沒有原諒。
從那以後,他被貼上了心碎者和情人的標簽。在影視圈和娛樂圈,它不再有自己的位置。
多年後,他重返江湖,試圖以接戲為生。但是妳得到的角色都不值壹提。
的生命結束了,唐的事業也戛然而止。
1985的初夏,他們的輝煌都被埋沒了。從此美人安息,忘恩負義的人被輿論冷落多年。
所有人都認為這壹切都是唐的錯。
但是在2013,有人建了壹個翁美玲網站。翁美玲自殺,我並不感到意外。
這個人是誰?
妳為什麽說這樣的話?
他知道什麽?
壹步步揭開秘密後,世人才知道,這個網站的建立者不是別人,正是翁美玲十幾歲時的荷蘭男友。
他的名字是羅伯·雷德博。
我和英國的翁美玲交往了四五年,那是我的初戀,我對她有很多了解。而且,我親眼目睹了翁美玲內心的黑洞和各種不合理的地方。
他告訴全世界,翁美玲曾多次自殺。
她是私生女。
很強,但也很稀缺。
翁美玲是個私生女。
父親是海軍軍官,有妻妾,有家有房。
她媽媽因為尷尬的身份被批評。從記事起,翁美玲就飽受謠言之苦。
她記得別人的指指點點,對別人的依賴,和別人壹起為父親的奮鬥...這些東西深入骨髓,讓她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憋屈,甚至羞辱。
她小時候雖然住在父親的山莊裏,但並不榮幸。相反,她母親的眼淚壹直伴隨著她。
後來父親去世,她和母親被趕出去。
沒有財產。
沒錢。
沒有希望。
壹身的屈辱,被拋棄,無處不在。後來媽媽壹個人去了英國,嫁給了繼父。把她留給她叔叔照顧。
這是翁美玲在13歲之前的生活。
13年,情婦,私生女,婊子,脫俗,孤獨,排斥,邊緣感.....成了她人生的關鍵詞。
當這個世界給不了她真正的愛和接納,她只能慢慢的,在自己的心裏,長出盔甲,長矛,大刀,箭,鎧甲,高墻,荊棘來對抗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
所以她極其早熟。
10歲的時候,她反復說:這是壹個吃人的社會。
123歲的時候,他已經通曉人情世故。他像壹個成年人壹樣,分析利弊,搬來搬去,在信中百般安慰母親。
她的早熟令人欽佩,但也令人痛心。
她隱藏了自己的欲望和痛苦,壓抑了自己的童心,披上了壹件堅強的外衣,應付著人間的風雨。
她幾乎不再天真,表現得像個大人,也像個大人壹樣爭強好勝。
13歲,她和英國移民局交涉,拿到了簽證。
14歲的時候,她到了英國,上學了。她是學校裏唯壹的中國人。她幾乎沒有同類,也沒有朋友。但她說,要麽不學,要麽學好。
她在國外學校還是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考上了劍橋大學的紡織設計專業,開始了八年的大學生涯。
在這段時間裏,她設計的作品也被英國頂級服裝公司看中,並與她簽約。
她似乎進展得很順利。
但她的母親說,這壹成功的背後是翁美玲的努力工作。
她從不放棄。
我壹直在證明自己:我很優秀。
被人看見是人類本能的欲望。
如果他們在關系中不滿意,那麽他們會在其他地方爭取。
翁美玲是壹個缺乏愛的人。
她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真正的父親,沒有完美的家庭,沒有朋友,幾乎從未真正接受過。
有需要的人為了不被世界遺忘,會努力爭取榮耀,站在壹個閃耀的地方告訴大家:來,請看我!
所以翁美玲永遠不會允許自己軟弱。
她開始參加各種選美比賽。
在英國的時候,我競選過“英國華人小姐”,獲得亞軍。
1982,回香港參加港姐比賽。
只獲得了第八名。這成了她最大的痛點。反復對人說:“港姐拿了第八名是我最不願意的事。”
她是如此的堅強和渴望來到這裏,她永遠不會允許自己被淹沒。
後來,她又贏得了壹次機會。
這個機會也是讓她風光無限的機會——TVB陪酒。
作為主持人,她完全絕望了。其他新來者閃爍其詞,吞吞吐吐。她沒有。她大膽活潑,在鏡頭前以100%展現自己的魅力。
她唱歌,她跳舞。
她想出人頭地,每個人都應該看到她。
翁美玲的外貌並不出眾。但她的野心,她內心的強大,不可避免地讓她成為了熒屏的焦點。
她成功了。她成了當紅主持人,影視寵兒。
翁美玲的多起自殺事件。
貧瘠的歲月養育了她敏感的心。
孤獨的旅程讓她在繁華、掌聲和音樂中感到淒涼。
羅布告訴大家,在他與翁美玲相識期間,她自殺過多次。
他們在英國時在學校認識的。
然後我戀愛了。
翁母反對。因為羅布是荷蘭人,所以他似乎不能給翁美玲幸福。
但是翁美玲的反應,我們都可以想象。
她當然不會放棄。
冷的人不會放棄火。即使火傷了自己;
孤獨而有需要的人是不會放棄愛情的,哪怕它性質復雜,吉兇未蔔。
她和翁木對質。
第五天,她悄悄吞了很多安眠藥。
這是她第壹次吞藥自殺。
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壹樣,翁美玲的自我毀滅也拉開了序幕。
後來翁母妥協,讓他們交往。
在中學的剩余時間裏,翁美玲和羅柏壹直在壹起。但這並不能阻止翁美玲的低價值感、不安全感和焦慮感。
因為關系救不了人。
關系不能修補妳的漏洞。
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但是翁美玲並不知道這壹切。她任由自己的情緒,愛,要,折騰。
後來,她和羅布去了不同的大學。分開兩個地方。猜疑、孤獨和不安全感再次吞噬了她。
她在學校宿舍又吞了很多藥丸。
在快要失去意識的時候,她想到了還沒有開啟的人生,突然不想死了。她用最後的力氣挪到墻邊,舉起手來拍打墻壁。
還好隔壁宿舍有人,我聽到了她的呼救聲,帶她去了醫院。
這是她第二次自殺。
後來,她回到香港,遇見並愛上了唐·。
有壹次,記者拍到他們在壹起。她當時狀態很差,臉色黯淡,極度憔悴。記者問她為什麽不開心。
她膽怯了半天,小聲說:“我吃錯藥了。”
這是有記錄以來她第三次服藥自殺。
後來,因為唐去臺灣省拍戲,她受不了了。我又吃了安眠藥。
5月1985,10因為控制欲太強,她根本受不了和唐的分離,受不了唐和別人的親密玩鬧,更受不了唐對她的冷落...他們之間產生了許多矛盾。
翁美玲打電話給壹個朋友,告訴她內心的痛苦。
朋友建議她去澳門玩。
5月1985,她結束澳門之旅,回到香港。這時,她看到唐的醜聞,頓時崩潰了。
5月3日,1985,有人聽到唐和在更衣室爭吵。翁美玲壹邊哭壹邊歇斯底裏地喊道:“那就分手吧。”
但那天晚上,她壹回到家,就開始反復給唐打電話。
她對尋呼臺說:“妳不回我電話,就見不到我了。”
唐還是沒有回答。
她陷入了崩潰的狀態。
那天晚上,她給朋友打電話:“活得太辛苦了。我不想活了。”
5月14日,因為我擔心翁美玲,我的朋友去了翁美玲。敲了半天門,沒人答應。當我破門而入時,我發現她已經走了。
她坐在沙發上,穿著壹件紅色的長袍,沒有呼吸。
死亡時間是淩晨3-4點。
壹代美女匆匆謝幕。
隨著壹聲大叫,傳奇結束了。期之外,有無數人的遺憾,也有無數人的悲痛。
價值感低的人
會努力證明自己。
但是內心的空虛從來都不是完美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不是痛苦,而是被拋棄。
翁美玲,從出生開始,就是壹個被完美拒絕的人。
母親是沒有名字的情婦。
雖然住在父親家,但處處低人壹等,流言蜚語從未停止。人們指著她說她不幹凈。說她是個小賤人。
她壹直生活在空虛之中。
她壹直拼命要。
出名,贏,被別人愛——壹點也不。
被她父親的家人趕出來後,她寄宿在她叔叔家。那時候,她對叔叔有壹種超越親人的感情。
“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寵著舅舅,讓他先餵我吃東西。”
那時候她七八歲,上小學,所以要求有愛有情,但是因為太欠缺,所以想誇張壹點來彌補。
而這種缺失也導致了她對叔叔的過度控制。
後來舅舅有了女朋友,她會大發雷霆。“我心裏很不高興,擔心舅舅被帶走。”
所以她會在女朋友面前撒嬌在舅舅懷裏。就像宣誓主權壹樣。
因為越線,場面總是很尷尬。
所以我叔叔的女朋友要麽很愛她,要麽很恨她。
當她到達英國時,她對羅布做了同樣的事情。我壹刻也不想離開,但我總想去看看。
她和唐熱戀的時候,經常做噩夢,半夜醒來對人說:“我夢見唐又不要我了。”然後在黑暗中哭泣。
她像壹只受驚的小鳥。
恐懼過於震顫,如履薄冰。
作為壹個被冷落的孩子,她的安全感是-10000分。
別人給了100,遠遠不夠。
給了1000,還是不夠。
妳得給10000才能扯平。
少了,妳還是害怕,還是不安。
但世界上並沒有這種不停“付出”的人。紅塵亂世,有很多不同面目的困難戶。大家都在求。每個人都想要它。
她的英國男友是。
唐也是如此。
最後他們給不了。
感情銀行已經透支,沒有余額可以提取。
5月13日,唐關機。他拒絕接翁美玲的電話。後來在接受采訪時,他說:我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麽,我就是什麽都不想說,只想安靜。
他的拒絕成了翁美玲自殺的導火索。
她毅然去撞墻。
不再回首,不再貪戀,不再淒涼。
只有救妳自己。
翁美玲的成長充滿了無形的痛苦。
這些痛苦從來沒有人見過,就像她從來沒有人見過壹樣。
童年得不到滿足的人會張嘴說:我要,我要,我要。......
他們會在母嬰的親密關系中墮落成嬰兒,把被拋棄的父母投射到愛人身上。
他們會向愛人索要童年得不到的東西。比如去遊樂園玩,棒棒糖,還有從小就向往的24小時陪伴。
壹旦得不到,他們就會重復童年的創傷。患得患失,煩躁不安,感覺被拋棄,又被無助和絕望吞噬。
由於這些原因,翁美玲壹直過著艱苦的生活。
她事業有成,名聲大噪,但在名氣之下,她還是壹個不安分的孩子。
但是寫到這裏,我還是想說,我們可以理解翁美玲,但是不要以翁美玲為榜樣。
因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阿德勒說,每個人的童年經歷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因為人生的意義不是由境遇決定的。
由自由意誌決定。
我們如何解釋事件和現實賦予生命意義。
妳可以說童年是壹種創傷。妳也可以說童年是壹種提醒。
妳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行動,不同的結局。
人是演員。不是響應者。每個人都可以決定如何應對外部刺激。
因此,蔡少芬也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但他非常幸福。
所以孫儷的童年極其悲慘,如今卻事業和家庭雙豐收。
記住,自由意誌會跑在創傷前面,引領妳的人生。妳如何領導自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妳是妳自己的主人。
最後,我希望翁美玲的悲劇能在1985結束。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每壹個人都能帶著意誌去生活,而不是帶著情緒去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