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地球的石油能源。我們還能使用多久?

地球的石油能源。我們還能使用多久?

1.世界石油儲量

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數據,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1.497萬億桶石油(按阿拉伯輕質原油的世界平均比例計算,每桶原油的體積約為159升),其中79.4%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64.5%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委內瑞拉和伊朗這兩個受制裁的國家持有石油輸出國組織30%的儲備。尼日利亞和利比亞持有另外5%的石油,這使得世界上35%的石油處於地下風險之中。

然而,盡管石油輸出國組織擁有世界石油的最大份額,但在未來十年,大部分新的石油供應將來自美國。因為美國的頁巖油技術,美國成為了最大的產油國。

2.石油需求增長

未來幾年,石油需求的增長將會放緩。但需求增速放緩並不代表需求增長為零,“石油見頂”的聲音依然遙遠。因此,盡管目前全球每天可能使用6543.8+億桶石油,但根據EIA的估計,20654.38+0654.38+萬桶/天的石油消費量將平均增加。到2020年,預計將增加654.38+0.4萬桶/日。然而,這些預測經常被調整,最近幾周需求增長預測被下調,因為分析師預測經濟疲軟,因此需求源於中美貿易戰。

石油輸出國組織預計,從2019到2023年,石油需求將增加730萬桶,從2019到2040年,將增加1450萬桶。這意味著到2040年,全球每年將使用近420億桶石油。

世界各國的石油消費

目前,石油每天消耗1億桶。

能源信息署(EIA)估計,2019年全球日均消費9692萬桶,前10名消費者占總消費量的60%。每天近65438+億桶。

按照今天布倫特原油每桶60美元的平均油價計算,這相當於消耗了58億美元。

石油消費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20%)、中國(13%)和印度(5%),占世界消費量的三分之壹以上。在這三個國家中,只有美國是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是全球三大產油國中的兩個,在消費量方面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

因此,以已知的1.5萬億桶原油存量,每天1億桶仍可使用41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要到2060年才能動用。但隨著新發現石油的增加和采油技術的進步,人類就不用擔心了。

世界石油儲量

油可以用50年左右,這是肖友平在課本上學到的。肖友平曾經信以為真,但大學選擇學油氣後,認識就變了。小油瓶想說,隨著石油行業勘探開發技術的發展和地質認識的不斷提高,石油資源再利用100-200年的問題應該不大,原因如下。

1.廣義的石油資源有哪些?石油是油氣資源的總稱。根據儲存形式和油品的不同,石油資源可分為常規石油和非常規石油(稠油、重質油、頁巖油和致密油)兩種。天然氣資源還可分為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包括頁巖氣、致密氣、煤層氣、可燃冰等。,都是最近10年最熱的)。

這些石油資源只是人類迄今發現的類型。也許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人類在未知領域和未知地域發現了新類型的石油資源,這是不為人知的。

2.目前世界上有多少石油資源?那麽,我們可以計算出,全球常規石油剩余可采儲量為4523億噸,國內平均為1.255立方米天然氣= 1噸原油。天然氣已開采62.9萬億立方米,約50654.38+0億噸,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43865.438+0億噸。

此外,按照油氣勘探每年提交的儲量增加比例,未來待發現的常規石油和天然氣量將達到3065億噸。

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提高,非常規油氣資源是常規油氣資源的重要補充。據統計,全球非常規油氣資源總可采量為5834億噸。

目前非常規油氣勘探成本最低,最受益的是頁巖氣。在美國,頁巖氣的成本已經降到了很低的水平,相當於每桶油28.3-42.5美元,低於中國東部老油田。10年來,中國也加大了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力度,先後建立了涪陵和威遠兩個頁巖氣生產基地。據報道,在鄂西發現了地質資源。

除了在頁巖氣領域的發現,我國在海域天然氣、水和物質(可燃冰)成藏的理論創新和開發技術方面壹直處於領先水平。2017年,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進行了首次可燃冰測試,標誌著中國具備了這壹古老而年輕的資源開發能力。為什麽說可燃冰是壹種既古老又年輕的資源?古老的在於其地質年代久遠,年輕的在於其被人類發現和研究較晚,因此也被稱為未來能源。

這種未來能源潛力巨大。從儲量來看,可燃冰非常豐富,約為剩余天然氣儲量的128倍,其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世界已知的煤、石油、天然氣碳含量的兩倍。僅海底勘探可燃冰的分布,人類就可以利用1000年。

3.石油資源可以用多少年?在已知剩余資源和每年全球資源消耗的情況下,這是壹個簡單的計算問題。

據計算,世界剩余可采石油資源量約為9000-1000億噸。按照全球原油產量43.82億噸計算,全球石油仍可開采200年。

按照全球天然氣產量5.3萬億立方米計算,全球天然氣可開采160年以上。

在千帆,有數百個種族。在能源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相信人類壹定會找到更多種類的油氣資源,目前有效提高老油田的采油率並不是很高。油氣資源將持續近200年,就像耀眼壹樣,永不停歇!

很久以前就有所謂的石油枯竭論或者資源有限論。

其要點如下:

1)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2)如果人們以現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會用完;

由於石油對現代工業的極端重要性,許多人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石油還能維持多少年?據估計,如果地球上的人們現在不勘探新油田,消費量不變,還需要50年(BP石油公司2016年6月發布世界能源統計報告2017,2016年末世界已探明原油儲量為2707億噸,比上年增長0.9%,儲采比為50。)。其實類似的估計還有很多,大概幾十年到幾百年,但其實這樣的估計是很不靠譜的。

但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原油儲存的年增長遠遠超過原油消費的年增長。

此外,原油消費每年都在變化。例如,在過去的50年裏,原油的消耗量翻了很多倍。如果是50年前估計的話,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如1987年,全球已探明原油儲量930億噸,全球原油產量30.92億噸。所以當時的開采年限“只有”30年左右。事實上,2017最新數據顯示,探明庫容2707噸,翻了近3倍。

2017年原油日均消費接近1億桶,約1300噸。

另壹方面,世界能源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新能源逐漸被發現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正在下降。但從中短期來看,原油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盡管如此,值得註意的是,原油的邊際開采成本在增加,比如頁巖氣;因為簡單的石油已經差不多被回收了,剩下的很多回收起來更貴。不過技術也在進步,技術進步會緩解這種情況。但是妳能跟上速度嗎?不好說,不過不用太擔心,能量守恒;

能源是壹門科學。如果真的想看懂,還有很多部分要學。個人覺得不用擔心原油能不能用完。反正這輩子都用光了。發展中的問題自然會在發展中得到解決。有專家來解決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長艾哈邁德·紮基·亞馬尼在談到能源轉型的未來時所預言的那樣,“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石材的枯竭,而是石油時代也會在原油枯竭之前結束”。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現代世界的命脈。全世界的油井每年從地下抽取約1億桶原油,各國消耗的石油量相同。按照這種速度,我們還能繼續從地下開采石油多久而不會耗盡供應?

自然,我們不可能從壹口井中開采出整個地球的石油。地球表面遍布數不清的油井:有些是活躍的,有些是枯竭的。每口油井都遵循產量曲線,產量在幾年內上升並穩定,然後下降為零。這就是所謂的哈伯特曲線,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地質學家馬丁·金·休伯特在1956年提出的。

休伯特還將他的曲線外推至全球石油產量。石油公司首先找到容易開采的大油田,然後在大油田衰退時轉移到更小更深的油田。新技術也繼續使以前未開發的石油儲量變得可行。總體曲線預測全球產出將上升,達到峰值,然後下降。然而,在這種逐漸下降開始之前,人類將達到壹個石油峰值。

想象壹個裝滿水的大瓶子。起初,它毫不費力地倒壹杯又壹杯,直到最後只能倒出壹點。最終,妳不得不重重地靠著去倒水。峰油是最後壹滿杯。需求持續增長,而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石油儲量卻在減少。個別國家已經到了石油的頂峰。美國產量在1971達到頂峰。隨著2005年全球石油產量的穩定,壹些分析家認為世界石油已經見底。

2006年,劍橋能源研究協會預測地球上仍有3.74萬億桶石油,是石油峰值支持者估計的3倍。該協會預測,全球石油產量將在21世紀中葉達到頂峰。石油峰值後會發生什麽?最糟糕的石油危機預測包括飆升的天然氣價格,全球化的結束,普遍的無政府狀態和對以前受保護的鉆井的無情開采。

石油供應不可能永遠滿足全球石油需求,因此需要新的能源和使用方法。即使技術讓我們可以獲得地球上的每壹滴石油,但在人類真正耗盡石油之前,日益稀缺和不斷上漲的價格還需要廣泛的變化。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十幾年前,據說石油可以用20到30年。今天,據說石油儲備可以維持30到50年。總之這個石油儲備看起來很緊張,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大,消耗越來越多,但是石油儲備看起來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對此事存疑,認為石油能源短缺是陰謀論,其實不然。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石油儲量被開采,甚至超過了前幾十年的石油消耗量。所以總給人壹種錯覺,以為石油永遠是短缺的,但是隨著石油儲備的消耗,越來越多,這也是原因之壹。

世界石油總儲量估計約為6543.8+0.8億噸。如果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在40億噸左右,那麽這些石油足夠人類使用40多年。然而,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我們正在不斷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比如19年,中國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8億噸。雖然石油資源被認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但關鍵問題是我們還沒有勘測所有的石油資源,我們會在使用它們時發現它們。

目前石油的形成原因有兩種:第壹種是有機質形成石油。這種觀點認為,古代的動植物死後被深埋地下,通過特殊的環境溫度和壓力,有機物分解形成石油和煤炭。造成這種化石能源的原因是石油和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用得越多越好。第二種是無機物形成油。這種觀點認為,地球中的碳、氫等無機物在特殊情況下發生反應,形成化石能源。這個理由認為,石油和煤炭是可再生能源,它們也是隨著使用和消耗而不斷形成的。

事實上,人類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是壹種不好的趨勢,尤其是石油和煤炭的使用,會產生有害物質,危害地球的生態環境。現在全球溫室效應在上升,因為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溫室氣體,同時由於開發森林的面積減少,光合作用會減弱,二氧化碳的消耗自然會減少。

隨著發展,能源結構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清潔能源的使用越來越多。如果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等,特別是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有壹天真的實現了,那麽就不需要依賴化石能源了,因為利用核能的效率是很高的。雖然壹直宣揚石油即將耗盡,但真實情況是發現的石油儲量越來越多,目前的石油可以用幾十年。當然,沒有人知道幾十年後能源結構會是什麽樣,是否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

關於石油的“無機物生成說”有壹個驗證方法,因為如果石油的形成與生物無關,那麽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其他天體上也會形成石油。然後在太空探索中,以太陽系的天體為例,發現火星或月球上儲存有石油,那麽石油很可能是無機物形成的。當然,這種演示方式並不是絕對的。

但無論如何,石油是我們目前乃至未來幾十年所依賴的能源,工業的大發展離不開石油的使用。

我提供壹個數據給妳參考。2019年6月,BP發布了壹份報告。目前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7297億桶,其中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最大,達到3030億桶,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2970億桶,然後是加拿大的177。

考慮到人類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約為1億桶,這1.7297億桶石油足夠人類使用47年,但47年絕對不止,因為人類還沒有搞清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隨著地質勘探的進展,全球石油儲量肯定會繼續增加。能增加多少說起來容易,但是從人類的消耗速度來看。

另外,還有壹個問題。壹般來說,壹個油田開采到40%就會廢棄,因為到後面成本更高。在自然壓力下,最好開采的部分只占65,438+00%,剩下的需要註水加壓,因為後面的油很粘稠,運輸、脫水、收集都太難,所以石油公司收40%。

美國的壹些公司多年前就開始轉向頁巖油。頁巖油是壹種特殊的石油,開采成本相對較高。但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開采頁巖油變得有利可圖。但無論是頁巖油還是普通石油,遲早都會被取代,因為隨著石油總量的減少,它們的價格會越來越貴,從幾十年到10不等。

地球上有多少石油儲量,之前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準確的數值,因為人們對地球石油儲量的勘探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比如20世紀30年代,人們普遍使用重力、地震折射波、沈積學等理論來探測石油。剛開始探明儲量很低,無法形成全球總儲量的統計。60年代采用板塊理論和地震勘探疊加技術,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水平。到1987,世界原油探明儲量930億噸。進入新世紀後,人們應用信息技術,在地殼小斷塊和隱蔽油氣藏勘探方面取得突破,2017年躍升至2700億噸,比80年代增長了3倍。但近年來勘探潛力被充分挖掘,全球石油儲量的修正速度也有所放緩。目前,世界公認的地球石油資源探明儲量為2700億噸。

同時,隨著石油消費行業的規模調整,特別是新能源的開發和油頁巖的開采,石油資源的消費增長壓力逐漸緩解。以目前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2700億噸計算,剔除已開采的原油約6543.8+030億噸,現在全球直接消耗石油33億噸,那麽在未來40年左右,全球石油資源將會枯竭。

從全球範圍來看,石油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平衡。中東地區占比最高,達到48%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爾、敘利亞等亞洲國家。其次是拉丁美洲,約占19%,多在委內瑞拉。第三位是北美,約占13%,多在加拿大。剩下的20%主要集中在俄羅斯、非洲和亞太國家。其他地區的石油資源相對較少。

石油屬於傳統化石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石化行業的汙染物排放壹直以來都是量大、強度大。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需要不斷創新汙染控制和治理技術,在減少汙染物排放的同時,提高原油產投比,提高能源生產和使用效率。另壹方面,從能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生物質能,提高其在壹次能源中的比重,達到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的目的。這是有效應對石油資源危機的根本途徑。

這是個傷腦筋的問題!過去人們認為地下的石油是動植物腐爛後長期進化形成的。現代科學認為,石油是地球熱能運動的“汗水”。但是不管怎麽形成,誰也改變不了用的越來越少的趨勢!有時候我們很多人壹起聊,壹旦油用完了,所有的車都停了,化肥和塑料的產量急劇下降。那時,我們回到古代社會,騎著馬和驢,燒著柴火和雜草...西方國家做過統計,說地球上的石油儲量大約是1.729億桶,可供人類使用大約40到50年。看到這些統計數據真的很讓人擔心!看來我們必須尋找新能源。

地球上有多少石油?為人類提供地球需要多久?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就知道世界的石油還可以供人類使用50年左右。當然,今年已經是2020年了。如果按照80年代算,已經40年了。現在儲備狀況如何?人類能用多久?如果沒有石油,人類該怎麽辦?下面我們做壹個簡單的分析。

世界上還剩下多少石油?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共有12個成員國,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原料國和出口組織。其宗旨是“協調統壹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和價格,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當然,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發展似乎有些陳腐,與壹些成員國的理念相沖突,所以卡達在2065,438+2009,65,438+0年先後從石油輸出國組織撤軍。

2019年6月,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回顧》報告顯示,全球石油儲量為17297億桶,與早前公布的數據相比變化不大,按照目前全球需求,可開采50年。沙特已從2017的2662億桶調整至2018年末的2977億桶,但仍略低於委內瑞拉的3030億桶。加拿大以168億桶排名第三,伊朗以156億桶排名第四,伊拉克以147億桶排名第五。

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分布

妳應該很好奇。委內瑞拉排名第壹,但世界上關於石油出口的委內瑞拉聲音總是不多。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委內瑞拉的石油屬於高硫原油,含硫量高達5.5%,而且催化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北海布倫特原油含硫量為0.37%,屬於優質原油,所以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是全球石油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

壹些原油的API值和硫含量。越靠左上,油越多;越往右,越往下,油越好。

委內瑞拉的原油含硫5.5%,煉油成本很高,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環保成本。所以委內瑞拉雖然石油儲量豐富,但是呼聲不高!

當然,回到石油能用多少年的話題,其實就像核聚變壹樣,永遠都是50年。如果按照現在的消費量1億桶/年來算,大概是47年,所以50年沒什麽問題!

油到底能不能用完?其實上世紀80年代以來被忽悠的油已經不多了。糊弄了40年,每年還說可以用50年,跟騙局壹樣,還是哄擡物價的騙局。但其實這和石油的成因有關系。如果是生物有機物造成的,那就真的用完了。畢竟地質歷史上積累的碳是有限的,但如果是無機因素造成的,問題就不壹樣了。雖然有限,但這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的。

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壹直是石油的有機起源,其證據非常充分。石油餾分具有生物有機物的普遍旋光性,而無機物沒有。但是如果加熱到300攝氏度,無機環境就很容易超過300攝氏度,世界上溫度最高的油田只有100攝氏度,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另壹種說法是,構成石油的各種碳氫化合物都出現在現代和現代沈積物中,也就是說,即使在現代沈積物中,石油的產生也在繼續,只是這個過程有點長,我們不能等到現代沈積物變成石油!

無機成因理論來源於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和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拉·庫德裏亞Vchev合作的《無機成因理論》。他們認為地球誕生時有大量的碳氫化合物,在高壓巖層中逐漸形成石油,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富集,進而形成油田!

至於旋光性,兩位大佬認為只是被微生物汙染了。

但現代石油成因仍以有機成因為主,因為無機成因無法解釋幾乎所有的油田都誕生於沈積巖中,也無法解釋石油中廣泛分布的生物標誌物現象,如馬沙烷、植烷、甾烷、加霍烷、萜類和較輕同位素!

所以,作為吃瓜群眾,我們支持有機事業!

油用完了怎麽辦?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知道石油是用來做什麽的。油主要有兩個作用,壹個是作為能源,壹個是作為化工原料(包括日常使用),當然還有壹個輔助作用就是作為潤滑油!

替代功能性能源似乎並不難,因為電能在大多數場合都可以替代其能源使用,比如目前如火如荼的電動汽車。但是,在現代條件下,有壹個地方是替代不了的,那就是航天工業,因為暫時還不能用電來發射火箭。但現代火箭燃料多樣化似乎是可以的,比如現在流行的液氧煤油可以用液氧和液氫代替,還有鋼鐵俠馬斯克研發的甲烷液氧火箭。

還有壹種工業原料,包括我們日常的化纖和塑料制品,以及各種工業復合材料等。理論上這個可以通過合成解決,但是價格挺高的,但是作為化工節省下來的燃料油可以用很多年,所以解決了!

最後壹個是潤滑油。估計應該沒什麽能替代這個了!

當然上面只列舉了幾個關鍵的功能,比如汽車行業的合成橡膠(還有電纜絕緣),醫藥行業的各種提取物,日用清潔用品和化妝品等。提煉後的殘留瀝青也是交通道路建設的重要鋪路材料!

所以石油暫時是不可替代的,只能靠燃油省下來勉強支撐!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但是我覺得這個資源總會枯竭的!

  • 上一篇:怎麽治療敗血癥?
  • 下一篇:兒童型開喉劍噴霧使用說明書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