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曝氣生物濾池法
醫院汙水主要來自診療室,病房,化驗室,手術室,洗衣房,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食堂,宿舍等排放的汙水,主要汙染物為有機汙染物,病原微生物及病毒。醫院汙水現在只經格柵除渣及消毒後處理既排放,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劑,余氯和細菌學指標能達標,但有機物未被去除。
為了全面達標,醫院增加了曝氣生物濾池汙水處理工藝處理汙水。考慮到該醫院汙水處理廠占地有限以及水中含有壹定量消毒劑的特點,決定采取負荷高,占地少,對進水有機物濃度範圍適應性錢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曝氣生物濾池具有以下特點:
(1)有機負荷高,占地少
(2)生物量大,活性高,抗沖擊能力強
(3)具有生物降解反應與過濾雙重功能,不需二沈池
(4)由於濾料的切割作用,氧利用率高
(5)運行穩定可靠,管理方便
2、氯化法
(1)次氯酸鈉法。次氯酸鈉是普通的化學試劑,起運輸,儲存和購買都比較方便。次氯酸鈉溶於水生產次氯酸根離子,可用於消毒殺菌,但它不穩定,光照,受潮易於分解,消毒能力很弱。
(2)液氯法。液氯在水中能迅速產生次氯酸根離子。該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醫院的汙水消毒。液氯中有效氯含量比次氯酸鈉溶液高5-10倍,消毒能力強且價格便宜。由於氯氣是壹種強刺激性有毒氣體,因此要用專用的存儲設備進行存儲。
(3)二氧化氯法。二氧化氯是壹種強氧化劑,它可以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和病毒等。有關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溶於水後,有50%-7o%轉變為次氯酸根離子和亞氯酸根離子,對紅細胞有損害,會幹擾人體對碘的吸收,還可以使血液膽固醇升高。因此,目前壹般用前兩種方法處理醫院汙水。
擴展資料
處理原則
1、全過程控制原則。對醫院汙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汙水和汙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汙水與病區汙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汙分流。
嚴禁將醫院的汙水和汙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汙水輸送過程中的汙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汙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汙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汙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6、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汙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百度百科-醫院汙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