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體自由貿易區和歐亞經濟***同體朝著歐亞經濟聯盟發展包括建立統壹經濟空間實行統壹貨幣,建立***同能源市場,實現商品和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等。二、四步走戰略俄整合前蘇聯地區的基本路線圖是
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統壹經濟空間—歐亞經濟聯盟—歐亞聯盟
第壹步是加快俄、白、哈關稅同盟建設。2007年10月三國簽署了新的《關稅同盟條約》,兩年後簽署了《關稅同盟海關法典》,2010年1月正式實行統壹關稅稅率、關稅限額使用機制、優惠和特惠體系以及統壹的對第三國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商品清單。2011年7月,統壹關稅空間成立,這標誌著關稅同盟開始實際運行,壹個擁有1.7億人口、石油儲量900億桶、GDP總量2萬億美元的次區域經濟組織誕生。至此,俄主導的前蘇聯地區“統壹經濟空間”已具雛形,它對該地區日後建立***同市場和統壹貨幣空間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隨著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加入關稅同盟的談判的積極展開,關稅同盟即將擴大至整個歐亞經濟***同體。
第二步是將關稅同盟提升為統壹經濟空間,2010年12月三國在莫斯科宣布,建立歐亞經濟空間,從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第三步將統壹經濟空間提升為歐亞經濟聯盟,2014年5月29日,負責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壹體化進程的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簽署了《歐亞經濟聯盟條約》。根據條約,歐亞經濟聯盟將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歐亞經濟聯盟將於2016年之前建立統壹的藥品市場,2019年之前建立統壹的電力市場,2025年之前建立統壹的石油、天然氣市場。
第四步 到2025年俄白哈三國將實現商品、服務、資金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終極目標是建立類似於歐盟的經濟聯盟,形成壹個擁有1.7億人口的統壹市場。歐亞經濟聯盟不等於歐亞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