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
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尤其是在歐洲戰場上,德國幾乎是單槍匹馬挑戰了整個世界。在戰場上,德軍以壹對多面對所有的強者,幾乎從未落後。可以說,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戰敗,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在很多人看來,德軍可以算是壹場光榮的敗仗,其戰鬥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所以,關於二戰時期的德軍,戰爭史愛好者有很多聊不完的話題,比如德軍使用的武器,德軍的戰爭布局,德軍的戰術等等。除了輝煌的成就,壹些人也開始討論二戰期間德國人吃什麽。畢竟?人是鐵飯還是鋼?食物對於作戰部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麽,二戰期間德軍吃得好嗎?
德國黑面包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主要是壹日三餐。三餐中,午餐占日常膳食的50%,早餐占33%,晚餐僅占13%。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德國人每天主要以午餐為主。戰場上也是如此,士兵每天吃的午餐熱量最多。但是德國士兵的夥食供應也很嚴格,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會享受同樣的夥食。根據軍隊的規定,德國人的食品供應數量有四個等級。頭等艙的餐食數量最多,隨著班數的增加,數量逐漸減少。
戰場上的德國人
所謂壹等飯,就是提供給作戰地區士兵的飯,這些士兵的飯應該是最優先的。根據二戰期間的資料,壹等餐包括補充體力的黑麥面包、黃油、香腸、果醬、蜂蜜、咖啡豆和巧克力,減輕士兵壓力的卷煙紙和煙草,香料、煙酒、糖等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每天的餐食內容會根據戰爭環境和後勤補給而變化,並不是每天重復的菜譜。至於二、三、四兵,飯量依次減少,內容基本不變。
德國軍隊接受行軍食物
德軍除了按級別提供餐食,行軍時還有壹種特殊的行軍食物,是前線士兵最常見的食物。因為這種特殊的行軍食品可以不用烹飪就可以食用,對於每天快速行軍、休息時間短的士兵來說,是補充體力的絕佳食物。這些食物是由軍隊廚師提前準備好的,它們含有高熱量的食物,如黑面包、冷凍肉、奶酪、黃油和咖啡。然後廚師會用易拉罐和紙包好,按照每人壹次3-4份的數量分發給行軍的士兵。
德國午餐盒
德國戰場上另壹種常見的食物是戰鬥食物。這道德國特色美食出現在1943。與行軍食品相比,戰鬥食品的特點是熱量更多,攜帶更方便,而且這種食品只專門供應前線作戰部隊。裏面的主要食物有糖果、餅幹、巧克力罐頭、煙草等。其實從德軍在戰場上吃的這些飯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飯菜並不是很好。無論哪種食物分配方式,主要目的都是為士兵提供足夠的熱量,讓他們在戰場上發揮最大的作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下,士兵嘴裏能吃的食物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食物?好吃嗎?總之,他們對食物的需求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根本不追求吃的好這種說法。
德國軍隊
當然,這種糧食供應指的是戰爭初期和中期的德國,當時物資供應充足,後勤供應方便。事實上,隨著德國在蘇德戰場上陷入戰爭泥潭,特別是蘇聯收復後,德軍在戰場上的處境越來越艱難。百萬德軍在蘇德戰場上,不僅得不到足夠的糧食供應,甚至連最基本的棉衣等禦寒用品都得不到滿足。
所以在蘇德戰場上,很多戰役中因饑寒交迫造成的傷亡數據甚至不比倒在戰場上的人少。當時的德軍不僅無法滿足營養豐富、能量充足的後勤補給食物,甚至連最基本的溫飽都做不到。導致德軍戰鬥力急劇下降,德軍最終在戰場上失利。很多人認為?非戰爭犯罪?,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