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對城鄉居民特困人員(含孤兒)實行全額資助;
壹、二類低保對象以及城市全額保障對象按照220元標準差額資助;
三、四類低保對象、城市差額保障對象以及返貧致貧人員按照160元標準差額資助;
易返貧致貧人員(監測人員)和已脫貧人口按照100元標準差額資助。
這個標準由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最新通知規定的。但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合作醫療收費標準上漲了,但相同的對居民的人均財政補助標準也在增加,像以前住院報銷比例較少,但提高之後報銷比例達到了80%,住院自己只需要花20%的錢,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其實根據近幾年的國家政策來看,就是讓農民在繳納了合作醫療之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農村醫保報銷
1、門診補償:
(1)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報銷60%,每次就診處方藥費限額10元,衛生院醫生臨時補液處方藥費限額50元。
(2)鎮衛生院就診報銷4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藥費限額100元。
(3)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藥費限額200元。
(4)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藥費限額200元。
(5)中藥發票附上處方每貼限額1元。(6)鎮級合作醫療門診補償年限額5000元。
2、住院補償
(1)報銷範圍:A、藥費:輔助檢查:心腦電圖、X光透視、拍片、化驗、理療、針灸、CT、核磁***振等各項檢查費限額200元;手術費(參照國家標準,超過1000元的按1000元報銷)。B、60周歲以上老人在興塔鎮衛生院住院,治療費和護理費每天補償10元,限額200元。
(2)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3、大病補償
(1)鎮風險基金補償:凡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住院病人壹次性或全年累計應報醫療費超過5000元以上分段補償,即5001-10000元補償65%,10001-18000元補償70%。
(2)鎮級合作醫療住院及尿毒癥門診血透、腫瘤門診放療和化療補償年限額1.1萬元。
農村醫療保險如何參保?
農村居民了解了農村醫療保險的繳費標準之後,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參保?社保局工作人員表示,農村居民辦理農村醫療保險可以接待戶口薄、第二代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到戶籍所在地的村(居)委會提出參加農村醫療保險申請,並選擇繳費的檔次,填寫好《新型農村社會醫療保險參保登記表》壹式二份,即可辦理好農村醫療保險的參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四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五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
《國家醫保局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
壹、合理提高籌資標準
為適應醫療費用增長和基本醫療需求提升,確保參保人員醫保權益,2022年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各級財政繼續加大對居民醫保參保繳費補助力度,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610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30元,達到每人每年350元。中央財政繼續按規定對地方實施分檔補助,對西部、中部地區分別按照人均財政補助標準80%、60%的比例給予補助,對東部地區各省份分別按壹定比例補助。統籌安排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以下簡稱“大病保險”)資金,確保籌資標準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掛鉤的動態籌資機制,進壹步優化籌資結構。放開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切實落實《居住證暫行條例》持居住證參保政策規定,對於持居住證參加當地居民醫保的,各級財政要按當地居民相同標準給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