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氣三法,治血三法。
張琦教授提出冠心病氣病宜用補氣、理氣、散氣三法,血液病宜用補血、活血、止血三法。針對氣虛證,制成益氣養心湯,重用人參、黃芪補氣。血虛證,用四物湯加減。同時強調血虛證不能單純補血,還需要補氣。正氣可納而化,血可源源。對於氣血兩虛的患者,常用歸脾湯、人參楊蓉湯、八珍湯、余省湯治療。對於氣虛血瘀的患者,以行氣為主,輔以活血通絡,達到理氣活血的效果。
註意祛瘀,適度祛瘀。
張琦教授非常重視瘀血理論,但並不主張壹味使用強藥活血破血,否則不僅無效,反而會促進病情惡化。
在臨床上,張琦教授喜歡用麥琪化瘀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氣陰兩虛、血瘀內阻型冠心病。對於合並心力衰竭者,常采用附子湯或真武湯加活血藥。
治療心臟病,兼顧他的臟。
五臟都包含氣血陰陽。張琦教授強調,從氣血論治心臟病需要兼顧其他臟器,或心腎同治,或心肺同治,或調理脾胃,或疏肝通絡。
因人、因時、因地。
張琦教授指出,人類的疾病譜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現在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安逸,他們的疾病發病機理和仲景的有很大不同。臨床上要因時、因地、因地施治,重視經典,不可過於死板。需要結合人們的生活方式靈活辨證用藥,才能貼合病機,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