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局部消毒後,在手術側上下磨牙間墊壹小紗布卷,讓患者輕咬,防止血液流向咽部。
3.用拉鉤將上唇向上翻,距唇齦溝約0.5cm,用圓頭刀片從牙尖脊至第二前磨牙作2 ~ 2.5 cm水平切口。刀片要垂直於黏膜面,壹刀切開黏膜和骨膜,直達骨頭。為了防止損傷唇角,可以先用棉片包裹刀片背面,只露出前端,使用起來更安全。
4.暴露前壁,沿骨壁向上、向內、向外剝離附著在骨膜上的軟組織和粘膜,向上接近眶下孔,向內到達梨狀孔,距離約2.5cm,如果骨膜切割不完全,張力大,需要用手術刀修復,而不是用剝離器強行切斷。將牽開器放入切口,向上牽拉(註意不要用力過猛,會損傷眶上神經和血管,造成術後出血或面頰麻木腫脹),充分暴露以尖牙窩為中心的上頜竇前壁。
5.切開前面的墻。用圓鑿在距梨狀孔外側0.3cm處,按內、下、外、上的順序切開上頜竇前壁。鑿子要鋒利,錘打時避免在骨面上跳躍或滑動,或用力過猛造成骨折。妳也可以用電鉆或手鉆鉆前面的墻。切除部分骨屑,打開上頜竇後,可以用乳突咬骨鉗將骨孔擴大至上頜竇內壁,向上不傷眶下孔,向下不傷尖牙尖部。骨孔直徑壹般為1.5cm,但其形狀和大小可根據手術需要進行調整。當取出骨,遇到骨間小動脈噴射出血時,可用骨止血鉗壓迫,或局部填充骨蠟止血。
6.清理竇腔在鑿咬前壁的骨頭時,往往伴隨著粘膜的去除,竇腔已被打開。若粘膜仍完好,可切開,用吸引器吸出鼻竇內的膿血和分泌物,觀察鼻竇內病變的性質和範圍,以確定下壹步的治療方針。如果是息肉、囊腫或出血壞死組織,可用隔膜剝離器剝離,用環形組織鉗取出;如果鼻竇黏膜只是充血肥大,表面還算光滑,壹般應該保留,因為術後可能恢復正常,改善引流,消除炎癥,所以不容易決定完全刮除;如果竇內充滿菜花樣新生物,估計惡性腫瘤可能較大,那麽取幾個活檢組織後,經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後,可封閉手術腔進行治療;如果黏膜病變嚴重,無法保存,可以用剝離器和刮匙小心剝離,徹底切除。註意,在剝離頂壁即下眶壁粘膜時,用力不要太大,以免眶底骨折;剝底壁時,不要刮得太深,以免露出牙根尖,造成術後牙痛。清洗竇腔後,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手術腔,然後用幹紗布或含腎上腺素溶液的紗布填塞竇腔,放置壹段時間,使腔內清潔無活動性出血。取出紗布後,仔細檢查鼻竇內的骨壁是否完整,有無病理組織殘留。如果有,請刪除它。
7.在上頜竇內側壁的前下方建立壹個對位孔,相當於下鼻道骨的突出量。用弧形短圓按上、下、前的順序鑿骨壁,然後輕輕向後撬,掰下直徑約1.0 cm的薄骨塊,再用骨咬骨鉗擴大骨孔,使前緣平,下緣平,最後形成直徑約1.0cm的竇腔..之後將肘狀血管鉗或鼻中隔剝離器插入下鼻道,將鼻腔外的黏膜推入鼻竇內,用尖頭刀片從前、後、上的順序從鼻竇沿骨孔邊緣切開黏膜,形成∩形黏膜瓣,翻入鼻竇底。
8.如果用碘仿紗條堵塞竇腔,從下鼻道送入紗條的壹端(可以系壹根絲線作為標記,取下後會看到絲線,說明所有的紗條都已抽出),將粘膜瓣壓平壓下,然後用紗條填滿整個竇腔,另壹端通過孔留在下鼻道前端。也可以用乳膠做的水袋(或氣囊)堵住。水囊也從下鼻道的對面管口進入,逐漸註入水(或空氣)使其膨脹,壓迫粘膜瓣,充滿整個竇腔。水袋使用前要檢查有無漏氣,送入鼻腔時要仔細刮幹凈,否則會漏氣(氣體),放置後失去壓迫作用。如果竇內粘膜損傷較小或完全刮除,出血較少,竇腔可能不會堵塞。
9.縫合切口可以是間斷的、連續的或褥式的,骨膜要縫合在壹起。最後取出塞在磨牙間的紗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