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是壹種病毒。該病是壹種人和動物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這種疾病在壹年中的任何季節都可能發生,但在春季和秋季傳播很快。感染途徑為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皮膚。被病毒汙染的飼料、飲用水、剛康復的病羊都可以成為媒介。病羊痊愈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癥狀
在自然情況下,羊痘只發生在綿羊身上,不會傳染給山羊等家畜;山羊痘只感染山羊,同壹群羊不感染。該病的特點是在無毛或無毛的皮膚和粘膜上出現痤瘡皮疹。典型病例壹開始是丘疹,然後是水皰、膿皰,最後幹成痂,脫落愈合。羊痘對成年羊危害較小,死亡率約為1% ~ 2%。對羔羊危害嚴重,死亡率在5%左右。
預防和治療
加強飼養管理,不得從疫區引進羊和購買羊肉、羊毛制品。發生疫情時,應對該區域進行封鎖和隔離消毒。疫苗接種定期進行。綿羊常用山羊痘和雞胚減毒疫苗,所有綿羊尾部或大腿內側皮膚註射0.5 ml。免疫期可持續1年。目前,對山羊沒有特異性的免疫預防。
病羊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再用碘酒、紫液、硼酸軟膏、硫磺軟膏、紅黴素軟膏、四環素軟膏等擦幹。繼發感染時,肌肉註射青黴素80萬~ 1.6萬國際單位,每日1 ~ 2次;或用10%磺胺嘧啶鈉註射液10 ~ 20ml,肌肉註射1 ~ 3次。也可以用免疫血清治療。每張羊皮下註射10 ~ 20ml,必要時重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