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水搓澡:壹般水溫32~36℃,以搓澡為主。通過溫水搓澡,擴張皮膚血管血流量,達到傳導散熱的目的。
(2)溫濕換藥:將毛巾浸泡在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除水,每隔10~15分鐘換壹次胸腹部。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現不舒服、發抖、面色灰白、四肢發冷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換藥。
(3)酒精浴:用紗布浸泡30-50%溫水,反復擦洗腋窩、腹股溝、肘、頸、胸、背、手、足、心等血管豐富的部位,通過蒸發降溫。擦浴巾要避開孩子心前區,觀察面色變化,每30分鐘測量壹次體溫,防止著涼過熱。
(4)冰敷:用冰或冰水制成的冰帽、冰袋、冰枕等來壓迫頭部和腋窩腹股溝等。重點是降低顱骨和大腦的溫度,減少代謝和耗氧量,保護大腦,減少並發癥和後遺癥。
(5)冷鹽水輸註:持續高熱或體溫40℃左右的清醒患兒,可用4℃等滲鹽水300 ~ 500ml灌腸。比較適合細菌性痢疾引起的高燒,可以降溫,有治療作用。
物理降溫簡單易行,可廣泛應用於家庭或醫院。進行物理冷卻時,應註意以下條件:
(1)小兒高熱寒戰;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禁止搓澡。
(2)降溫要控制適度,壹般降至38℃左右,並密切觀察病人,防止降溫過快或過低而導致虛脫。
(3)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理想,可以適當配合藥物降溫。
(4)冷卻過程中,控制液體的進出量,保持水分和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