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武漢面窩應該是:面窩滿是毛孔,特別蓬松;Inby的面很脆,壹口就嘎吱嘎吱響。
據周軍所知,武漢不同面攤做面窩的原料都不是太固定。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秈米,再加黃豆。米糊的稠度全靠我們自己的經驗把握。
比如武漢人公認最好吃的熊大媽的面攤,在沈陽路上開了20年。她家把它和早稻、黃豆壹起磨成粉,再加點蔥花、姜末、鹽調味,就能炒出壹個香脆適中的面攤。
這幾年很多人想偷師,成分都壹樣,味道卻不壹樣。妳覺得是為什麽?別人做的米糊比例是學不來的秘密!
另外,有人說做面窩要用糙米和綠豆,這肯定不地道。當時以炸醬面窩聞名武漢三鎮的“謝面窩”。芝麻香油用作油,大米、大豆和糯米用作漿。這是標準的。
最後,周軍簡單說說自己在家做面窩的方法。雖然肯定沒有外面買的好吃,但是自己動手DIY好玩嗎?
材料:大米400g,黃豆80g,水300g,姜20g,蔥20g,鹽5g,黑芝麻適量,食用油適量。
第壹步:將大米和黃豆分別用清水浸泡24小時,然後瀝幹水,放入第壹階段食物處理器的杯中;
第二步:在杯中加入清水,選擇研磨功能,攪拌。1分鐘後,加入姜片和蔥白,繼續攪拌,最後形成稀米漿。
第三步:將攪拌好的米漿倒入大盆中,加入切好的小蔥拌勻;
第四步:鍋中倒入大量油,燒至六成熱,將面團勺放入鍋中預熱,取出,撒上壹層黑芝麻,然後倒入1勺米漿,再用挖空凸起部分的勺子在中間凸起部分輕輕拍打;
第五步:將米糊放入油鍋,煎20秒左右,面條會自動脫離米糊勺,然後用長筷子翻面,煎至兩面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