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苗族有哪些傳統習俗?

苗族有哪些傳統習俗?

苗族傳統婚姻模式——苗族婚姻是男女結合形成的壹種特定的社會生活組織形式,形成了當時社會制度所認可的夫妻關系。在苗族婚姻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血婚制和對偶婚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苗族的婚姻逐漸由對偶婚轉變為壹夫壹妻制。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女性對夫妻居住地的變化絕不是那麽習慣,所以婚禮後,新娘回娘家,只有節假日或農忙時才在婆家住幾天,只有懷孕時才在婆家(“坐月子”是指夫妻結婚後,女方隨夫生活,湘西、貴州苗族按歷生活。

苗族人往往選擇壹年壹度的“花山漫步”(後來成為健康的娛樂和聚會場所),這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戀愛和尋找配偶的好機會。通過壹起唱歌跳舞,苗族青年男女可以互相認識,互相理解。遇到對的人,就向對方傾吐愛意。戀愛中的某壹天,男方送女方壹個花纏足和壹個花腰封,女方還拿出自己繡的花手帕和包頭作為禮物。有些姑娘手裏拿著壹面小圓鏡,作為苗族青年男女初次訂婚的信物。在華山找到自己愛的人後,就以鏡子為人生的依據,或者約好明年見面。參加花山踏青的青年男女,不論已婚未婚,都可以自由選擇演唱歌曲,他人不得幹涉或阻止。但民謠的內容要健康,尤其是已婚男女,唱歌時不能貶低自己和配偶,以免影響家庭關系。除了踩華山,橫笛和響哨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媒介。不會表達愛意的青年男女,通過橫笛和響亮的口哨聲,輕松表達自己的感情。相知的男女壹聽到橫笛的聲音,就知道是誰吹的,是誰送的。女生只要聽到笛聲,就知道對方是在約她在某個時間地點約會。

壹般來說,壹個說話尷尬的女生,也可以通過輕蔑的語氣向愛人傳達白己的意思。此外,還有二重唱。雖然彼此陌生,但只要熟悉最後壹首歌,就會知道彼此的清澈。大多數苗族男女通過二重唱結成夫妻。二重唱有兩種形式,壹種是面對面的二重唱;壹種是隔著山互相唱歌(管底的竹筒用豬尿泡紮緊,中間拉壹根長線,兩邊各牽壹頭。線拉長後,可以稱之為“地球電話”。所有已婚婦女,她們的丈夫壹般不準唱歌。

在苗族傳統婚姻中,做媒是促進男女結婚(即使是自由戀愛)的重要手段。做媒有幾種形式:男女不認識的,大爺先帶著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同意後再請媒體去做媒;如果男女雙方白白認識,彼此意氣相投,媒人大叔就直接帶男方去做媒;如果壹男壹女自願成為伴侶,女方已經住在男方家,只需要媒人和叔叔去女方家說親就可以了。

苗族的媒人都是男的,所以叫“媒人”。壹樁婚姻需要兩個媒人,分別叫“大媒人”和“二媒人”,女方也要找合適的媒人相應地和她談。媒人和大爺帶男方說親,壹般會帶兩壺酒,兩斤肉,壹定數量的香煙和幾百元錢,還有壹只公雞和壹只母雞。做媒的時間壹般是晚上。大家落座後,男方會向女方父母敬壹支煙。如果女方父母收到了香煙,就意味著這段婚姻是有進步的,有希望的。如果女方父母不接煙,說明女方父母不同意。女方父母接過香煙後,小夥子把自己帶來的壹碗酒倒給了女方父母和百濟的媒體人和大叔。雙方邊聊邊喝,媒人表明來意,介紹男方姓名、年齡、家庭背景、性格等基本信息,並征求女方父母、叔叔阿姨、大姑的意見。如果同意,就把女方叫出來,征求她的意見。男方應該趁機向女方求婚。如果女方同意,婚姻就解決了。之後雙方的媒人就可以商量酒席和彩禮的事了(當場或另找時間)。)談判的時候,男蝶會在屋子中間擺壹張桌子,桌子上放六個盛滿酒的小碗,然後邀請媒婆和叔叔坐在桌邊。男媒人坐E座,女媒人坐副座。兩個叔叔會坐在左右兩邊,女方的父母和叔叔會坐在桌邊。

沒有其他人坐著。經過壹番周折,所有事宜雙方商量妥當後,男方及其家人可以離開女方家,路途短的話連夜趕回。遠的可以去親戚朋友家過夜,第二天再去。千萬不要在女方家過夜。

婚禮

苗族傳統婚姻有父母包辦和自由戀愛兩種形式。包辦婚姻,壹般是女生比男生大,男女雙方多是親戚關系。女孩還未成年的時候,男方父母給她衣服裙子,這就是訂婚,女孩長大後才正式結婚。結婚時男方家要給女方壹定的錢作為身份錢,女方家也要給女兒壹定的嫁妝,比如壹頭牛或者壹頭豬作為女兒的嫁妝。

自由結婚,各地苗族的習俗不盡相同。今天,馬關縣和麻栗坡縣的年輕苗族男女用壹年壹度的“花山節”以民歌的形式選擇他們的配偶。《馬關縣誌·風俗誌》記載,每當正月苗族婦女踏上華山,“許多苗族婦女羞得呆立不動。有苗族男子在長繩上塗油脂,兩人拉著繞,假裝汙染婦女的衣服。苗女是被迫玩,還是三五聚,留給苗男選擇。”如果壹個小夥子看上了壹個姑娘,小夥子就會打開壹把花傘,給姑娘蓋上,先主動唱壹首求愛歌。“如果女生有感情,她會用歌聲來回答。如果她不同意,就會默默拒絕,或者從傘下溜走。對話結束後,雙方壹拍即合,男方方便通知父母,找蝴蝶男到女方家提親。如果壹男壹女自願結婚,父母不同意,女方隨男方。男方把女方藏在親戚家,然後讓媒人告訴她父母。”

苗族的婚姻形式除了男家嫁女家隨外,馬關的“紅苗”和麻栗坡的“自苗”也偶有搶婚。有兩種婚禮搶劫。壹種是男女愛情成熟後的象征性儀式。具體來說,就是男方讓幾個親戚提前在女方村子旁邊等著姑娘出門“搶”姑娘。女方哥哥壹發現,就請人假裝追,壹路追到男方家,讓男方家用酒飯招待他,或者給他壹些錢禮。“女孩被搶了婆家後,那個男的用傘給她遮。在事先為她安排好的住處,男方的姑姑或其他女性長輩用壹只活公雞在女孩頭上繞三圈,稱為‘捉魂’。女孩就可以正式成為男方家庭的壹員了。過了兩三天,男方家正式雇了媒人去女方家說明情況,求婚。這時候女方父母要進行壹些正式的爭吵,最後答應男方,再商量禮金,選個吉日舉行婚禮。壹旦女方父母同意這門婚事,男方必須把被搶的女孩送回娘家。”還有壹種婚劫是真劫,就是男人約了同行在女方住的村子等。當他看到女孩離開村莊時,他強行搶走了那個男人的房子。在他們看來,女孩壹旦被搶走了男方的房子,就失去了回歸家庭的權利。以後男方還是要派媒人到女方家做媒人,在女孩和父母同意後才能舉行婚禮。婚禮壹般在十月、冬季或臘月舉行(這期間有淡季,有食物,沒有打雷)。

苗族人的婚禮隆重而熱鬧。有媒人,有新郎,有陪護,有阿姨,有兄弟姐妹,有親戚,有壹日遊到兩日遊(參加婚禮的人數也是奇數到偶數)。當婚禮隊伍到達女方家時,它必須通過五道關卡:表演,清場,認親,猜調,攔路,然後才能把女孩嫁出去。設置大門是在女方家門前設置的關卡。這個門口有壹個門衛。當婚禮隊伍到來時,女方的守門人起身迎接,或敬上香煙或茶水,並以此為題展開對唱比賽。禮關是女方家清點禮金和禮物的難點。如果沒有通過,參加婚禮的客人就不能享用晚餐。認親是男方為報答女方家對女兒的恩情,感謝女方家的熱情款待,向父母、叔伯、兄弟姐妹舉行的跪拜儀式。猜測調級就是歌級。攔路是婚禮隊伍返回時女方幾個人向其敬酒的儀式(名為敬酒送別,實際上是讓人喝醉取樂)。這五關,對男方媒人的智力,男方家庭的經濟實力,婚禮賓客的酒量都是壹個考驗。作為壹種形式,當然也是考驗男方的誠意。

婚禮儀式中的跪拜儀式是新郎和伴郎在結婚過程中要向親朋好友跪拜四次,以此來考驗男方在婚姻中是否執著。第壹次跪拜新娘訂親,媒人帶著新郎和伴郎去見女方的親戚,比如婆媳、公婆、父母、嫂子、弟弟、嫂子等。新郎和伴郎向女方親屬敬酒兩杯,當場跪拜。第二次跪拜是新郎去女方家迎娶新娘的那壹夜。女方的家屬、親戚、幫工全部到場後,在堂前鋪上草席,由男方的媒人主持,讓新郎、伴郎先拜祠堂,兩家的公婆、三叔、四當家的媒人、五個廚子、六個哥哥的嫂子、七個哥哥的幫工、八個送新娘的人。鞠躬是很嚴格的。新郎和伴郎不僅要雙膝跪地,還要雙手觸地磕頭兩次。第三次,婚禮隊伍出發前,女方家門前鋪上草席,新郎和伴郎要向女方父母、媒人、婚禮幫手下拜。新郎把新娘娶回家後,當晚要第四次鞠躬。程序和氣氛與第二次跪拜相同,新郎和伴郎向男方的親屬和幫手跪拜。每次跪拜,新娘都不參與。

在新娘出嫁去男方家的路上,有嫂子陪著。在路上,她要去吃午飯。無論從娘家到新郎家有多遠,她都必須在晚上回家(如果新娘和新郎住在同壹個寨子,夫妻倆也會在野外散步,在野外吃壹頓午飯,晚上回到新郎家)。俗話說:“苗人討老婆,天黑才進窩。”新娘到了新郎家門口,壹定要舉行入洞房儀式,晚上不要在洞房鬧事。“那晚新郎新娘不能同床。”這是因為大多數苗族人認為婚禮期間有客人是不好的。新娘由陪嫁陪同,第二天或第三天由丈夫陪同回娘家(俗稱“回門”)。在他們結婚後的三年裏,夫妻倆每次回到女方家,進門都會放火槍或者鞭炮。三年來,每年正月初二,男方都要帶著肉、雞、半條等食物去嶽父嶽母的舅舅、舅媽家拜年。在文山州,苗族的婚姻在不同的地方和支系略有不同。馬關縣壹男壹女與“紅苗”(蒙貝)的婚姻,基本上是自願結合。男方偷偷把女方帶到自己家,然後向女方家求婚。在苗語中,“智伯”其實就是“搶婚”(但從現在人的角度來看,其實是自由戀愛,也叫“悄悄走”。),過了兩三天,男方派兩個媒人去給女方父母及其親友倒酒作為禮物。酒倒了以後,要給女方父母壹定的禮金,還要準備幾十甚至上百斤的肉和幾碗酒,招待女方的親朋好友。男人把女人帶走,如果女人的哥哥知道了,會追她,甚至追到男方家。男方家會招待她壹頓飯,有時候會給追求者壹定的禮物,才可以送她回去。除了“智伯”,壹些父母邀請媒人訂婚。韓斝答案中的“紅苗”流行於“轉讓房屋”,即如果壹個兄弟去世,他的兄弟或弟弟可以娶他的妻子。如果死者的兄弟拒絕,他可以轉給他的堂兄,如果堂兄也拒絕,他可以傳給他的丈夫。在河坡腳下,有壹個寨(馬寨)和“小苗寨”(孟思)很受歡迎。姑姑和姑父的孩子結婚,很多都是早婚,是父母包辦的。訂婚時,男方要付出壹份禮物。訂婚那天,男女雙方的家人、親戚和朋友* * *吃檳榔,作為團結和友誼的象征。麻栗坡縣塘子邊的“白苗”,解放前很流行。“從26對夫妻的調查數據來看,有7對叔叔阿姨,弟弟娶嫂子,弟弟娶哥哥的老婆。有壹夫多妻制,26對夫婦中有4對是壹夫多妻制。”馬街瑤族旁邊的“白苗”流行搶婚習俗。男方提前派兩個小夥子在女方住的村子旁邊等著,等女孩出來就搶。把姑娘從婆家搶過來後,象征性地在姑娘家門前打了壹把傘,然後壹個老婆婆抓了壹只公雞在姑娘頭上繞了三圈,也就是“捉魂”。這個儀式結束後,女孩正式成為家庭成員。不管是自願“被搶”還是真的被搶,她都不能離開男方家。搶劫案發生三天後,這個人派了兩個媒人來家裏。媒人去的時候要帶點煙酒招待女方父母。在求婚,交了禮金之後,我們會在另壹個吉日正式接親戚。但在婚禮前夕,被搶的女孩必須被送回娘家。

苗族在締結婚姻和舉行儀式的過程中有許多禁忌。如果在打雷下雨的時候避開接新娘,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孩子將來也長不好;女性不能走在長輩前面,只能繞著他的座位走。不是戶主的婦女不能建造房屋;媳婦只能和老公婆婆同桌吃飯,不能和公公吃飯。

婚姻選擇限制

長期以來,苗族很少與包括漢族在內的其他民族通婚。除了歷史造成的壹些障礙,不同的習俗和語言也給異族通婚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此外,長期以來的族內通婚(同壹部落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氏族之間通婚)的做法也使得苗族很難與其他民族通婚。在壹些苗族地區,已婚姐妹生的孩子不能結婚。因為按照慣例,姐妹的丈夫,無論同姓還是異性,都被視為兄弟。姐姐的老公叫哥哥,妹妹的老公叫哥哥。生下來的孩子名字和兄弟姐妹壹樣。在苗族人看來,禁止兄弟姐妹間通婚也適用於表兄弟姐妹。

受流放的影響,在婚姻的選擇上,與漢族接觸較多的苗族受出生年月的限制,苗族男女要選擇相匹配的出生年月。如果是屬於老虎的,就配不上豬,狗配不上老鼠。有的地方不能同裝異嫁,也不能同代異嫁。此外,苗族有嚴格的婚姻限制,即同姓不能通婚。

離婚

相對來說,苗族的婚姻比較穩固,但離婚的情況也很少,壹般是因為家庭困難,不孕不育等。文山的苗族偶爾會離婚,手續極其簡單,是傳統的方式。如果男方提出離婚,男方負責賠償女方損失;如果女方提出離婚,她將負責賠償男方的損失,但雙方必須請“證人”作證。見證人壹般都是村裏或者家裏有威望的人。“有的地方作證時,證人拿壹根竹竿,壹分為二,意思是壹刀兩斷。男女各取壹節,背對著對方走,永不悔改。”離婚儀式就這樣結束了。還有的被朋友勸住,再不行就分開走了。

生活習俗-主要節日有踩山節和中秋節。重婚喪葬習俗,土葬。女裝色彩鮮艷,蠟染技藝高超。民間文學內容豐富。我喜歡吹笙的和聲,和笙壹起跳舞。陽戲流行於川東南苗族地區。主要在農業,但也在畜牧業和林業。主食是玉米,比豆腐做的時間還長。川東民居為幹欄式,川南為平房。連衣裙

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各支系、各縣、各村的服飾有嚴格的區別。他們衣服的主色調也不壹樣。所謂“白苗”、“黑苗”、“花苗”、“韓苗”,都是根據其服飾顏色或樣式自稱或別稱,也有根據女裙稱之為“長裙苗”、“短裙苗”。其實同為名嚴,不同地區的女裝也不壹樣。麻栗坡的人,也是“白苗”,穿藍布圓領窄袖,袖襯三黑布,裏面是白衣服。領子和胸部露出白色,額頭纏繞著白毛巾,白毛巾裹著黑毛巾,黑白分明;鎮雄、威信壹帶的“白苗”身著青藍色長裙、百褶裙。所有的領子、袖口和腰身都用五色絲線繡成,頭上纏著大約五寸寬、十余尺長的黑藍色布條。突出的白色在於白布打底褲。苗族服飾大多飾有花紋、刺繡、繡花、蠟染、編織、裏子,十分精美,令人眼花繚亂。苗族婦女大多佩戴手鐲和耳環,胸前戴著大項圈和銀鎖,有的還掛著長短不壹的銀珠,顯得奢華富貴。

生活

見面之前先問姓氏是苗族人的交際習俗。青年男女第壹次見面,按照規矩,應該先問對方姓什麽。如果雙方同姓,應該是兄弟姐妹,以禮相待,不能開玩笑,不能唱歌跳舞。如果姓氏不同,可以開玩笑,可以唱歌跳舞。但是,如果要考慮向對方求愛,可以用文字和歌曲來表達愛意。紡紗也是苗族的壹種社會習俗。苗族男人喜歡佩劍。生下男孩後,父母、親戚、朋友要準備壹個和孩子壹樣重的鐵,埋在地裏。之後,男孩會在每年的生日那天把鐵挖出來鍛造壹次。等孩子到了16歲,他會把這個鐵打成苗刀,戴在身上。

節日

幹廟場

這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和谷林地區。每年2月13日和農歷7月3日舉行兩次。據傳說,苗場的起源是苗族人民在壹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政府不會讓他們在壹起的。人們以在壩上演奏蘆笙的名義互相秘密聯系,後來逐漸演變成固定的節日。

絲帶贈送節

流行於敘永縣東下。它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五舉行。那時,數十名方圓青年男女。如果雙方都喜歡,可以互送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的可以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羊馬節

流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壹帶。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會殺豬宰羊,請客送禮,隆重慶祝節日。

幹秋節

在秀山縣流傳。每年都舉行立秋節。屆時,人們將從四面八方湧向會場,參加和觀看蕩秋千、舞獅、耍龍燈、爬刀梯等活動。關於這個節日的起源,據說在古代,壹個聰明的年輕人,為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把壹個壹人蕩的秋千變成了八人蕩的秋千,以吸引遠近的人來蕩秋千。在秋千上,他終於找到了他心愛的女孩。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聚在壹起蕩秋千。年復壹年,變得趕上秋天。

除夕洗腳

這也是苗族的節日習俗。每年除夕夜,家家戶戶去溪邊挖幾根逆水而行的帶葉菖蒲,扯些黑沫葉、桃葉,放在鍋裏晚上煨壹壺水。水熱後倒入盆中洗腳。

  • 上一篇:紅棗對胃好嗎?紅棗養胃粥的做法
  • 下一篇:肺癌晚期可以用中藥治療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