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草藥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大青葉

(唐本草)

別稱大慶(《本草集》)。

來源為馬鞭草科、聚傘花序、十字花科、菘藍屬、菘藍屬或爵床科的葉或枝。植物形態詳見《大青根》、《石蘭》、《板藍根》。

收集(1)路邊的奶油葉。葉子在七月和八月被收集並在太陽下曬幹。

(2)虎杖葉

酷暑前後和千年前後摘葉曬幹(天津所有草都是割、割、曬幹)。

③大青葉

葉子在8月至6月5438+10月收獲,曬幹。

④馬蘭葉

將8月至165438+10月的莖葉剪下曬幹。

藥材①路邊綠葉

幹燥葉(或葉和幼枝切成小塊),微皺,長圓形至細長橢圓形,長5 ~ 16厘米。上部褐黃色、褐黃綠色至深褐紅色,下部較淺,具全緣,先端漸尖,基部鈍圓。又紙又脆。氣微臭,味微苦澀。最好葉大無梗。

所在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此外,廣西、福建等地也有出產。

(2)虎杖葉

枯葉(有時帶枝),皺縮,有時折斷。完整者為長圓形至倒卵形,長約5 ~ 8厘米,寬3 ~ 5厘米,寬如桃葉,頂端鈍,基部變窄,邊緣波狀,毛略黃,主脈黃色,毛稀疏。葉柄扁平,長約1 cm,基部有膜質葉鞘,透明灰白色,邊緣有稀疏長毛。脆脆的。氣微臭,味微澀苦。最好葉厚,藍綠色,無枝脆。

所在地:河北、北京、山西等地。

③大青葉

幹葉皺成塊狀,有時斷裂,呈灰綠色或黃褐色。全葉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 ~ 11 cm,寬1 ~ 3 cm,全緣或微波狀;先端鈍,基部逐漸變窄,延伸成翅狀,其上有時可見點狀突起,下方中脈明顯。葉柄長5 ~ 7厘米,腹面微凹。脆脆的。氣息微弱,味道微苦。最好是葉大,無梗,顏色深灰綠色。

主產於江蘇、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④馬蘭葉

牛的幹葉子(有時有幼枝)大多皺縮成塊。完整的為長圓形、倒卵圓形或橢圓形,長8~1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葉緣有微小的鈍鋸齒,頂部深綠色至深棕黑色,底部顏色較淺,葉脈以下更明顯。葉柄長1 ~ 2厘米。脆脆的。氣息微弱,味澀微苦。最好葉子幹凈,沒有分枝,顏色黑綠。

主產於福建、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等地。此外,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也產。

《綱要》和《植物名實考證》中的菘藍都是馬鞭草科的路邊植物。

加工去除雜質和枯葉,洗凈,稍潤,切段,曬幹。

性苦性寒。

(1)《別錄》:“苦,寒,無毒。”

②藥性理論:“味甘。”

③綱要:“氣寒,味微苦鹹。”

歸經入肝、心、胃經。

(1)被配本草:“入足陽明,手少陰經。”

②回春本草:“入肝脾。”

⑧《本草綱目》:“入足陰虛經。”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療熱病實熱、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嘔血、鼻衄、黃疸、痢疾、喉炎、口瘡、癰。

①別錄:“治氣頭痛,發熱口瘡。”“藍葉汁殺諸毒,解除狼毒之毒,射毒。”

②陶弘景:“治感冒的方子要多用這個,熱毒兼治更好。”“藍汁,去解毒。給五顆心塗上果汁,停止無聊。對蜜蜂和蟹毒非常好。”

③綱要:“治痢疾、黃疸、喉炎、丹毒。”"藍葉汁、解毒斑蝥、龍膽草、熏雞、朱砂和砒石."

④《本草鄭錚》:“治瘟、熱、疹、癰、腫、痛,除煩渴,止鼻衄、吐血,殺癰、金瘡、箭毒。”凡有熱毒者,宜用藍葉搗汁。"

⑤廣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瘀止血》。治療腸炎、菌痢、咽喉炎、扁桃體炎、腮腺炎、感冒發燒、牙齦出血。”

⑥江西草藥:“治急性肝炎、肺結核、矽肺、牙痛、蛇傷、過敏性皮炎。”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鮮1 ~ 2兩);或者搗碎果汁。外用:搗或水煎服。

應忌脾胃虛寒。

(1)《本草》舒舒:“寒性虛寒、脾虛者勿施。”

②《本草從新》:“除非心胃熱毒,否則不要用。”

③《應得本草》:“虛勞瀉禁。”

藥方①預防乙腦、流腦:大青葉五塊錢,黃豆壹兩,水煎,每日壹劑,連服七天。(江西草藥)

②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炎、感冒、發熱、腮腺炎:大青葉五元至壹兩,羊棲菜根壹兩。用水煎服,每日兩劑。(江西草藥)

③治療溫毒斑:青黛四兩,甘草、樹膠二兩,豆豉八倍。用壹桶水煮兩個東西,取三升半,去我,去我,用醬油煮三次,去我,取膠,分四份。這樣的治療持續了七八天,汗流浹背,嘔吐得發燙,很好(“填手肘背”)

(4)治療高熱引起的頭痛時,會全身生豌豆般的瘡:大青三盎司,梔子(碎)兩盎司,犀角(碎)壹兩盎司,黑豆五盎司。切四味,取五升水,煮兩升,分三服。無所畏懼地接受它。(《延年方》大慶湯)

⑤治療麻疹顏色過紅或偏紫,或癥狀過重者:板藍根、玄參、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荊芥、甘草、竹葉。水煎熱衣服。(段希孟《痤瘡心法》大青湯)

⑥治風疹、丹毒:大慶搗碎,搗碎會散(先用磁鋒除邪血)。(《本草言》)

⑦熱毒黃疸治療:大青二兩,茵陳壹兩,秦艽壹兩,錢八兩。用水煎服。(《正宗方麥》)

⑧治療無黃疸肝炎:大青葉二兩,丹參壹兩,大棗十枚。用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⑨看不懂發燒的治療方法,困的要死:大慶四兩,甘草赤石脂三兩,膠水兩兩,黑豆八兩。取壹桶水,煮三升,服三份,多做,晝夜兩劑。(《補肘背》大慶湯)

主治小兒痢疾:搗青汁二升,分四次服。(《母子秘錄》)

⑾熱盛時治瘧,單熱不寒者:搗大青嫩葉,生白酒飲之。(《正宗方麥》)

⑿治肺炎、高熱、哮喘、咳嗽:板藍根鮮葉1-2片。將果汁搗碎,加入少許蜂蜜,熱燉,溫服,每日兩次。(泉州本草)

【13】治因上氣而咳,啜而息,喉中不動,吐而粘:將藍莓久泡,搗爛絞汁壹升,空腹服用,用杏仁汁煮粥壹會,休息壹兩天,照前法多服,吐盡。(《石梅紀偏方》)

【14】治血淋,小便不利,小便不利血:鮮大青葉壹至二兩,生地五元。水煎冰糖混紡衣服。壹天兩次。(泉州本草)

⒂喉風喉炎治療:大青葉澆汁,取效。(《健康的簡易處方》)

用於咽喉唇腫、口舌糜爛、口甜面熱的⒃:板藍根、升麻、大黃各兩片(炒熟),幹地黃三片(切熟焙幹)。四維粗篩。每次取兩個畢沅,取壹燈水,煎至七分熟。如果溫著吃,好處會更好。(《盛濟宗錄》大清堂)

⒄治療小兒口瘡不吸奶:板藍根18銖,黃連12銖。前兩味切細,三升水,壹升水煮合。壹夜又壹夜。(錢進方)

⒅治大頭瘟:將新鮮大青葉洗凈,搗碎,外敷患處。同時取新鮮大青葉壹兩片,煎服。(泉州本草)

(9)治療腦熱性耳聾:板藍根、大黃(銼炒)、梔子(去皮)、黃芪(炮制)、升麻、黃連(去須)各壹兩,硝酸鈉二兩。論七味,是砸羅之末,蜜丸大如梧桐樹。每次用溫水服30粒。(《生濟宗錄》大青丸)

⒇治療淋巴結炎;闌尾切除術後感染等炎癥:大青葉、芙蓉葉半斤,蒲公英三兩。水煎12小時,取汁2000毫升,每次20毫升,每日三次。(江西草藥)

(21)癤、癤、痱子防治:壹片大綠葉(鮮)三兩。水煎服,每日壹劑。兩片綠葉適量,水煎服,加入適量薄荷油,每日兩三次清洗患處。(江西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日本腦炎

據數百例觀察,治愈率達93~98%。多數情況下,服藥後1 ~ 4天內體溫降至正常,隨後頭痛消失,其他癥狀逐漸緩解,但病理反射大多在退熱3 ~ 5天後消失。據臨床觀察,單用大青葉對輕、重癥均有較好療效,其他重癥如極重癥必須配合其他中西醫療法治療。即使在使用單壹大青葉的治療過程中,也往往需要針灸、西藥等對癥治療,或者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加入其他中藥。各地使用的菘藍葉品種不同,有十字花科菘藍,也有爵床科菘藍,壹般臨床應用沒有區別。劑量及用法:湯劑口服,5歲以下1 ~ 6元,6 ~ 14歲0.5 ~ 1,每3 ~ 4小時服1次,病情緩解後改為每4 ~ 6小時服1次或每日3次,體溫正常3天後停藥。昏迷病例可鼻飼輸液。

②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預防:每日6元水煎大青葉2次,混勻,早晚分別服用,連服6天。觀察100人,服藥後發病率為10%。相比之下,對照組(沒有藥物治療)的250人中有24%患病。治療方法:3歲以下,每次3元,每日3 ~ 6次,水煎服。168名兒童中有壹半在4 ~ 12小時內出現發熱,平均退熱時間約為17小時。另報告78例,2 ~ 6歲2 ~ 6元,6 ~ 65,438+0歲0.5 ~ 65,438+0,水煎服,每日3 ~ 6次,亦有效果。另用大青葉1 kg,貫眾65438 kg,加水5000 ml,煎成2000 ml。成人每次服用100 ml(首次加倍),每日3 ~ 4次。根據100例的觀察,大部分病例體溫在1 ~ 3天內恢復正常,其他癥狀逐漸消失。

③治療流感。

大青葉水煎液每次10 ml(相當於生藥1 ml),每日3次,連用3 ~ 5天。治療24例,9例體溫在65438±0天內降至正常,其余在2 ~ 6天內降至正常。

④治療麻疹肺炎。

100%大青葉糖漿和100%蒲公英濃縮煎劑等量混合口服。每周3 ~ 5 ml,每日3次。治療小兒麻疹肺炎150例。大多數患者在4 ~ 5天內癥狀和體征消失。患病兒童精神狀態良好,呼吸正常,食欲增加,胸部x光陰影消失。隨訪1個月未見復發。

⑤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用大青葉3兩,胡頹子葉1兩,蘿蔔5兩1天,水煎3次。據52例觀察,近期有效率為75%。鎮咳祛痰效果好,平喘效果不明顯。對單純性的效果優於對肺氣腫患者。

⑥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對急性普通傳染性肝炎的療效最為顯著。用大青葉、丹參、郁金、貫眾、大棗組成的復方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100例,有效率94%。服用大青葉後,大部分患者癥狀在3 ~ 10天內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檢查恢復或接近恢復者壹般需要2 ~ 20天。用法:大青葉(聚傘花序蓼)成人每次1煎兩次,根據病情輕重,每日3 ~ 6次。

⑦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大青葉(飛機草)成人65,438+0 ~ 65,438+0.5兩,5歲以下兒童65,438+0兩,02歲以上兒童6 ~ 65,438+6 ~ 8兩,02歲以上兒童0.9 ~ 65,438+0兩,水煎服4 ~ 0天。治療41例,多數病例在服藥後1 ~ 2天內體溫降至正常,中毒癥狀同時消失,療效顯著,占68.2%。與青黴素治療組相比,療效並不遜色,而且如果兩者合用,效果似乎更顯著。

⑧治療細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腸炎。

成人每日服用板藍根葉(多為馬鞭草路邊青,少部分為野馬追)煎劑45g 1次,或90g兩次,待痊愈後1 ~ 2天停藥。治療細菌性痢疾(其中慢性病1例,其余為急性)和急性胃腸炎30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治療後完全退熱約需1天,排便次數、外觀恢復正常、鏡檢轉陰平均時間不到5天。無復發或慢性隨訪。此法已用於治療小兒腹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⑨治療急性闌尾炎

13例用大青葉煎服,每日3次,或用元胡、木香、香附、赤芍各3元煎服大青葉1。服藥後2 ~ 6天大部分疼痛、壓痛消失,白細胞、體溫恢復正常,1例第9天壓痛消失。

大青葉對許多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都有作用。除治療上述疾病外,還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五官等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如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膽管炎、多發性疔瘡、產褥熱、乳腺炎、流產後感染、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牙周炎等。,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另報告1例患者因口腔潰瘍註射大青葉(馬鞭草科路邊膏)引起血尿反應,經停藥和對癥處理後停止。

提醒妳:中藥板藍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 上一篇:春天,臉上有三個地方會掉皮。我媽說我是桃花癬。。
  • 下一篇:扁平疣偏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