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原配夫人周,生下壹子,名喚,不幸夭折。可是周之後就沒什麽了,直到1861去世。
周去世的第二年,李鴻章率淮軍連接常熟、太倉、昆山等地,“渡賊路二千余裏,抵上海”,聲名大振。當時,39歲的李鴻章因有功被提拔為江蘇巡撫。
人生有三大幸事,升職,發財,還有那個。現在李鴻章已經收藏了他所有的作品。唯壹美中不足的是李鴻章人到中年,無子女。當時跟隨李鴻章四處奔走的李昭慶是李鴻章的六弟。得知李鴻章苦於無子,便將年滿七歲的長子李送給二哥。
李鴻章對兒子的出生喜出望外,對李視如己出。然後,李鴻章娶了趙小蓮和莫氏。
估計人開心的時候也是開朗的。李鴻章迎來了壹系列喜事,身體突然強壯起來。他的繼子趙小蓮於1864年生下了李鴻章的第二個兒子,也是李鴻章的長子李景書。後來,橫室莫氏還為李鴻章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景邁和李。其中,和李早逝,只有李鴻章的第三子李景邁成年。
李鴻章人到中年有了孩子,非常激動。然而,經歷了喪子之痛的李鴻章卻並不太興奮。他沒有把他的繼子李趕出家門,而是繼續把李當作自己的兒子看待。
為了培養李方靜,李鴻章專門聘請名師教授他的傳統經典,並致力於科舉考試。最特別的是,李鴻章應該是看到了清朝最終要與世界接軌,外語是交流的基礎。為此,他還專門聘請了朱景山和迪克來教李英語。李在學習外語方面很有天賦,很快就熟悉了五種語言。
同治八年(1882),27歲的李中舉,捐了壹個縣令各省為輔的職位,留在北洋大臣衙門,與李鴻章壹起處理外事。這以後,李參加了的壹次考試,但未能考進進士,所以他沒有繼續參加科學研究。
在李鴻章的培養下,李方靜歷任駐英參贊、駐美參贊、駐日公使,直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
原來,當初中日在朝鮮發生糾紛時,李方靜打了壹場硬仗,想讓李鴻章請他親自率軍。盛宣懷還特別策劃讓袁世凱在李任都督,為李建功立業。然而,此舉遭到了李鴻章的反對。李鴻章覺得,如果李方靜被擊敗,他將受到彈劾牽連。從此,李錯過了獨立自主、為國立功的機會,卻滑入了他跟隨父親李鴻章,壹起被稱為“漢奸”、“賣國賊”的深淵。
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戰敗,李鴻章奉命前往日本下關與日本舉行和平談判,李、、獲準隨行。
相比較而言,李接觸的外國人和新事物更多,視野也更開闊。而且他確實有能力,也有熱情,很受李鴻章器重。每當李鴻章去其他國家,他都會帶著李方靜壹起去,充當他的助手和翻譯。另壹方面,李景書癡迷於詩歌文章和歷史研究。他也淡泊名利,韜光養晦,與世無爭。李鴻章還希望李景書能專心學習,這樣他在高中的科舉考試中就能有所成就。
由於兩兄弟性格和能力的不同,在這次赴日行程中,李負責協助李鴻章處理談判事宜,而則負責照顧李鴻章的日常生活。但馬關條約簽訂後,父子回國後的待遇是壹樣的,都成了眾矢之的。據說李景書因此遭到報復,失去了進士的機會。
接著,李被任命為臺灣省土地轉讓全權代表,俗稱“割臺使”,趕赴臺灣省處理對日移交和割讓事宜。李鴻章深知割地屈辱,強烈反對。結果被光緒訓斥了壹頓。無奈之下,李只好走了,在基隆口外的日本軍艦上與日方辦理了交接。之後他在上海避難,沒有回北京向我報到。
此後,李方靜壹直跟隨李鴻章出使歐美各國。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入侵。他跟隨李鴻章與列強談判,簽訂了《辛醜條約》。次年,李鴻章病逝。按照傳統的繼承制度,長子李景書繼承了李鴻章的侯爵稱號。遺產按李鴻章遺囑分配,李、、李景邁各有所得。
此後,李先後擔任交涉和任命大臣,以及駐英公使。清帝退位前壹年,即1911,任郵政部左侍郎,兼任郵政總局局長,成為郵政總局首任局長。
在退位後,李被罷官並轉向實業,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房屋和田地。公元1934年,李在大連逝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