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吃含碘食物。
多吃含碘食物和海鮮也更健康。老年人應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魚和家禽。其次,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蜇、貝類等。此外,可以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可以擴張末梢血管,加強神經抵禦寒冷的能力;做菜時可在菜裏加壹些香料,但註意不要過量,如辣姜、蔥、胡椒、辣椒、蒜、咖喱等,能促進血液循環,產生熱量。
2.按摩相關穴位
按摩穴位,刺激腳和手的穴位,有助於緩解手腳冰冷的狀況。可以改善末梢血管的微循環,或者按摩以下穴位。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的中央,用手掌快速搓至有熱感為佳。勞宮穴:勞宮穴位於手掌心。壹只手握拳,另壹只手手掌摩擦至感覺微熱,再換另壹只手,交替進行。
3.選擇好的鞋子、襪子和手套
註意保暖,尤其是春秋兩季。老年人外出時,要戴上保暖性能好的手套和鞋襪,同時可以經常用壹些油擦手和腳。鞋襪是純棉的,不能太厚,否則容易出汗。當鞋裏的濕氣遇到冷空氣,妳的腳會感覺更冷。鞋底要厚,2~3 cm為宜,薄底鞋的禦寒效果差。白天坐著的時候可以用小毯子蓋住下肢。
4.適度晨練
註意鍛煉,經常鍛煉可以有效緩解手腳冰涼。早上早起做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壹整天都會精神飽滿,不容易發冷。爬樓梯、原地跳躍等簡單動作也有助於加強體溫調節能力。起床前也可以用手按摩下肢。堅持慢跑、快走、打太極拳等。平時會讓身體各個部位都動起來,但不要過度,否則會有反效果。
5.洗澡,泡腳
經常洗澡也是壹種健康的行為,可以緩解手腳冰涼。每晚睡前泡腳,在深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泡20分鐘左右,會感覺全身發熱。如果壹邊泡腳壹邊搓腳,效果會更好。壹周洗壹兩次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
手腳冰涼和心臟的血管有很大關系,因為血液是由心臟送出的,把氧氣帶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氧氣燃燒後能產生熱能,手腳會暖和。壹旦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受損,就會影響血液的輸送,造成手腳冰涼。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手腳容易冰冷麻木,多屬於氣血問題,因為氣虛血虛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血量不足。老年人手腳冰涼,會讓本來就虛弱的身體更容易患上壹些疾病。註意適當的保暖和適當的飲食會產生好的效果。來試試吧!
手腳冰涼怎麽調理?
紅糖枸杞老姜茶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有補氣補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姜(姜母)味辛,能補血活絡。具體做法:準備老姜壹塊,枸杞50g,紅糖50g,水500mg,將老姜和枸杞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煮約15min。
當歸生姜羊肉湯
說起這個湯的來歷,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就有記載。具有溫中、養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特別適合冬天早晚食用。具體做法如下:當歸20克,生姜30克洗凈,清水浸泡,切片。羊肉300克,洗凈切碎。將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然後用清水煮沸去沫。加入料酒,煨至羊肉熟,調味。
食用肉
肉類中,狗肉、羊肉、牛肉、鹿肉、魚子、野雞、鴨子、鵪鶉、鯽魚、烏龜、章魚、草魚的防寒效果最好。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產生的熱量多,對腎臟有益,溫中下焦,補氣生血。
根莖
據研究,女性怕冷,尤其是老年人,與體內無機鹽缺乏有關。胡蘿蔔、紅薯、青菜、大白菜、蓮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與肉類混合食用禦寒。
鐵質食物
缺鐵性貧血的女性容易怕冷,應多吃含鐵食物,如動物血、蛋黃、驢肉、豬肝、牛腎、羊舌、黃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
含碘食物
人體的甲狀腺可以分泌壹種叫做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作用,而甲狀腺素是由碘和酪氨酸組成的。酪氨酸可以由機體產生,但碘還得靠外界補充。海帶、紫菜、貝類、牡蠣、沙丁魚、菠菜、魚蝦等食物含碘豐富,不妨選擇食用。
防止手腳冰涼的七招
1,註意保暖
美女“凍人”。要特別註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有溫暖的感覺。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太緊的衣服會阻礙血液循環。晚上睡覺前記得泡腳。腳熱的時候更容易睡著。
2.鍛煉
早上早起做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壹整天都會精神飽滿,不容易發冷。簡單的爬樓梯和原地跳躍都有助於加強體溫調節能力。
3.規定飲食
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可擴張外周血管;多吃堅果、胡蘿蔔等溫性食物,避免吃生冷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吃辣椒、胡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4.吃中藥
中藥對手腳冰涼有特效。比如人參、黨參、當歸、枸杞子、幹姜等中藥材通常更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5.按時吃飯
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妳的身體儲存壹些適量的脂肪,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如果提前知道今天工作忙不能按時吃飯,可以準備壹些餅幹、面包,或者人參茶,及時補充熱量。
6.洗澡
加入生姜或洋甘菊、肉桂、迷叠香等精油、胡椒浴劑等。熱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
最近阿森木桶推出的太極藏藥龍浴,通過藏藥木桶浴、藏藥浸泡龍脈條、背經龍浴、芳香精油經絡排毒、耳燭腦減壓等方式進行。手術兩個半小時,可以壯陽,祛病延年。
7、按摩陽池穴可以熱身。
陽池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積聚太陽的熱量。陽池穴位於手背腕部,正好在手背之間骨骼的集合部位。找的方法是先把手背向上傾斜,手腕上就會出現幾條皺紋。按壓手背附近的皺紋,會發現中央有壹個壓痛點,就是陽池穴。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和激素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個穴位,就能快速暢通血液循環,調理身體。
刺激楊赤點應該慢慢地、長久地、慢慢地進行。最好是雙手並用。先用壹只手的中指按另壹只手的陽池穴,再用另壹只手的中指按這只手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然地將力量從中指轉移到陽池穴。手腳冰涼的女性,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壹般不用擔心冬天的來臨。
另外,揉湧泉穴、勞宮穴、奇沖穴,拍打腎俞穴都有壹定效果。
中醫如何調理手腳冰涼
中醫如何治療手腳冰涼
1,血虛寒凝型
多見於失血、月經失調的患者。氣血既有表裏之分。由於血虛,氣血提升乏力,再加上感受寒邪,會使血液循環變慢。患者不僅會出現手腳冰涼,還會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四肢麻木疼痛、月經量少、面色暗沈、舌淡、瘀血發紫等癥狀。治療養血散寒,溫經活絡,可選用溫經湯、當歸四逆湯、當歸補血湯等。
2.肝郁血瘀型
表現為抑郁、嘆息、胸痛、手腳冰涼、苔白、脈弦。手腳冰涼主要是肝氣郁結,氣血不能散。治療應疏肝解郁,促進楊琪。可以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治療。
3、脾胃虛寒型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長期脾胃虛寒,運化不足,陽氣不易滋生,難以運化到四肢末端,還會造成手足體溫過低。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氣虛乏力、精神不振、面色發黃、食欲不振等癥狀。治療該病可選用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補中益氣湯。
4.腎陽不足
腎陽是人體熱能的來源。腎陽不足者,常伴有畏寒、乏力氣短、清谷等癥狀。因為手腳在人體的末端,陽氣不容易到達,陽氣不足更容易手腳冰涼。治療補腎壯陽、溫中散寒,可選用龜齡集、金匱腎氣丸、貴由丸、附子理中湯等中成藥或湯藥。
飲食調理:手腳冰涼吃什麽?
1,枸杞生姜紅糖飲料
具體做法:生姜30g,枸杞30g,紅糖30g,水500g。先將姜、枸杞洗凈,放入鍋中,加入紅糖和水,煮沸約15min後飲用。具有溫補脾腎、活血化瘀的功效。
2.當歸生姜羊肉湯(出自張仲景《漢書金匱要略》)
具體做法:當歸30克,生姜30克,洗凈切片。羊肉300克,洗凈切碎。將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用清水煮沸,然後去沫,加入料酒,將羊肉用小火燉至熟爛,再將肉配湯食用。具有溫中、養血、散寒的功效,特別適合冬天早晚食用。
3.當歸枸杞大棗補血湯
具體做法:黃芪30g,當歸10g,枸杞10g,紅棗10g,水500g,然後煮20分鐘左右。功效: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的貧血女性。
4、小米桂圓紅棗粥
中醫認為羊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以提高禦寒能力,楊主任說。具體做法:紅棗10,桂圓30克,小米200克,紅糖適量。小米用清水洗凈,浸泡15分鐘;然後將小米、桂圓、紅棗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至水沸騰,再用小火煮1小時;最後加入適量紅糖即可食用。功效:補氣養血,適合氣血不足的人。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註意這些調節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註意合理飲食,有效補充氣血。平時大家需要關註自己的生活事項,並註意常見的類型,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的進行保健,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冬季手腳冰涼的解決方法
壹:禦寒方式不當。喜歡時尚的年輕人,在進出室內外溫差大的環境時,壹定要註意及時增減衣服。下雪天,為了追求時尚,不能露腿,也不能穿單薄的衣服。同時註意飲食清淡,不要壹次吃太多生冷食物,預防急性腸胃炎。
二:預防呼吸道疾病。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抵抗力相對較低的兒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應適當減少戶外活動,註意防寒保暖,室內保持經常通風。
三:防止胃出血和消化道潰瘍。寒冷容易導致胃出血和消化道潰瘍,所以要註意胃部的保暖和飲食調理。日常飲食要清淡、清淡、易消化,做到少食多餐,規律飲食,避免生冷飲食,戒煙戒酒,也可以選擇壹些溫胃健脾的中成藥。
四:防止煤氣中毒。在寒冷的冬天,使用燃氣、煤爐取暖時,家庭壹定要註意保持通風。註意取暖設備的安全,記得經常排氣通風,謹防廢氣堆積。
五:防止意外跌落。雨雪天氣導致道路濕滑。因此,特別提醒廣大市民註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摔倒。
中醫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和保養,利用足浴按摩來防病治病。每天做足療是不現實的,那麽怎麽簡單的通過腳來健身呢?
泡腳的正確方法如下:
1.將腳浸入40℃左右的熱水中。15~20分鐘後,妳的頭痛會明顯減輕。
2.如果出現睡眠不好、精神萎靡、飲食不佳、疲勞、情緒不穩定等壹系列不適癥狀,可以用熱水泡腳30分鐘,然後搓腳10~20分鐘,直到發熱,就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放松。
3、對於感冒發燒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也有助於退燒。
4.如果能在泡腳的同時按摩湧泉穴,按壓大腳趾背面的太沖穴,也會有助於降低血壓。
而且熱水泡腳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風濕、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腎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以及大病後的康復。
如何泡腳養生?
1,泡腳不同於壹般的洗腳。必須泡腳到壹定程度,達到壹定的刺激量才能發揮作用。開始泡腳時,先倒少量熱水,水溫不要太熱,40℃左右為宜。然後隨著水溫的降低,逐漸加入熱水保持水溫,直到雙腳變紅,全身發熱,微微出汗。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3.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要特別註意。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立即躺在床上。
4.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銅鍋等金屬鍋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產生鐵鞣酸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療效大打折扣。
5、泡腳揉腳底,其實主要是揉湧泉穴,這樣效果會更好,這叫心腎相交,對於提高睡眠質量和健康益處是非常錯誤的。
如果早上沒時間泡腳,晚上泡腳也很好。不要錯過這種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
女性秋季手腳冰涼如何調理
1,穿暖和的衣服
很多女生經常貪圖漂亮的短裙。長時間受涼必然會手腳冰涼,所以保暖是手腳冰涼的第壹要務。如果經常手腳冰涼,出門最好戴上皮帽、手套、圍巾。女性平時不要穿太緊的衣服,以防因綁緊而阻礙血液循環,進壹步加劇手腳冰涼。
2.補充水分
補水很重要。在攝入水分的同時,可以排出體內的廢物,使血液循環通暢。最好每天補充2升水。
3.按時吃飯
最好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壹些適量的脂肪,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如果提前知道今天工作忙不能按時吃飯,可以提前準備壹些餅幹、面包,或者人參茶,及時補充熱量。
4、少吃涼的。
手腳冰涼的人要遠離“冷”,少吃冷的食物,比如涼皮、冰淇淋等。秋季主陰,要達到陰陽平衡,應少吃生冷食物和辛辣、油膩等重味食物,但口中過燙也會對胃造成異常刺激,以溫熱為主。
5、適度運動
可以通過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爬樓梯、健身舞等方式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如果手冷,上肢的活動量要大壹些。如果腳冷,下肢的活動量要大壹些。通過加強手腳的鍛煉,可以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
6.早睡早起
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是改善怕冷的第壹步。秋冬季夜長晝短。根據《黃帝內經》,秋冬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之前。但是在現代社會要做到並不容易,所以最晚要在11之前上床睡覺。
7.多曬曬太陽
針對陽虛弱導致的手腳冰涼,調理方法很簡單,平時曬曬太陽就行。中醫認為,人體前為陰,後為陽,所以幹燥背部可以起到補陽的作用。天氣寒冷時,此時擦幹背部也能驅散脾胃寒氣,有助於提高消化功能。最好在10 am到11 am這段時間曬太陽,因為這段時間太陽中的紫外線較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
8.溫熱的飲食
也可以通過食物的調理來溫暖身體,比如核桃、芝麻等堅果;韭菜、胡蘿蔔、菠菜等蔬菜;杏、桃、木瓜等水果,其他如牛羊肉、糯米、大豆、紅棗、紅糖等都是溫性食物。
9.洗半身澡
泡半身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暖身,消除疲勞,放松心情。水溫以37℃ ~ 38℃為宜,持續時間控制在20 ~ 30分鐘。胸部以下可以泡著,肩部和頸部可以放兩條幹毛巾保暖。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水中滴幾滴植物芳香精油。
10,熱水足浴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多是經絡不通所致。早晚搓手、跺腳、抱暖水袋、泡手足,可促進末梢循環,從而疏通經絡,暖手腳。泡腳是壹種非常有效的緩解手腳冰涼的方法,有助於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驅散寒意。每天可以讓水泡過腳踝,在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泡20分鐘。
11,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還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湧泉穴位於腳的中央,可以用拇指快速按壓揉捏,直到感覺到熱為止。每天早晚按揉100次,然後揉每個腳趾100次。補腎強楊燦,手腳很快暖和起來。
12,安心
為了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有人測量過,當妳情緒激動時,手的溫度可以從℃迅速下降到24℃,平靜下來後再慢慢恢復。
冬季手腳冰涼的護理方法
手腳冰涼和心血管系統有很大關系。血液把氧氣輸送到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然後氧氣通過身體的有氧呼吸產生熱能,這樣手腳就會暖和起來。因為手腳處於身體的末梢部位,如果血管系統堵塞或者代謝紊亂,就會影響血液循環和運輸,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食物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現在的女生為了減肥不吃飯,以為太餓了就能減肥。這是壹個大錯誤。當他們的血糖太低時,他們的手腳會很冷。血壓低的時候,血液循環也會變慢,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進行新陳代謝就會手腳冰涼。當我們心理素質不好的時候,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壓力!因為工作的壓力或者時間的壓力會讓妳手腳發抖,只要度過這個緊張期,身體就會自動調整,慢慢恢復溫暖。
現在工作,我們會發現在辦公室裏手腳往往更冷。這是因為身體長期不能很好地保持柔韌性,導致身體僵硬,血液循環不暢。這時候不如去運動,做做運動,活動壹下肌肉,提神。
腳底是人體血氣循環的終點。如果血氣不足,腳底首先會出現供血不足,導致血氣不足,抵抗力不足,那麽寒氣就容易入侵而致病。很多手腳冰涼的人都是這種病的前兆~所以要從多方面控制這種情況:
首先是運動:早上起來做運動,比如大步向前走,順便搖搖手,這樣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全身都會暖和,因為早上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會加快,所以壹整天都會精神飽滿,不容易感冒,然後記得吃早餐~
食用方法:如人參、桂圓、黑芝麻、羊肉等。,冬天吃可以讓身體保暖,經常吃溫熱的食物,雖然效果不會瞬間明顯,但是長期來看還是不錯的~
晚上睡覺前,壹定要記得泡腳。晚上入睡後,身體的新陳代謝開始變慢。如果不好好護理,會影響睡眠質量。
冬季取暖食譜。
這是冬天極好的熱飲,因為它容易煮,好吃,滋補,營養,健康。
成分:
大紅棗5個左右,桂圓5個,生姜半片,枸杞1壹小撮,紅糖適量。
練習:(2-3人)
1.大棗洗凈,去核,切成小粒。姜切絲。龍眼去殼了。
2.除紅糖外,將所有原料放入小沸鍋中,加水至鍋的4/5,煮沸15分鐘後關火。
3.把紅糖放在自己的杯子裏,倒入姜棗茶,不攪拌就可以喝了。這樣前幾口就能喝到紅棗桂圓枸杞原有的淡淡甜味。杯子裏的紅糖慢慢融化,壹口比壹口甜。感覺真好。
體驗:
1,“譚竈”煮的湯最好吃。如果用哈密大棗的話,煮的時候表皮會微苦。我們把金絲小棗留著當點心吧。當然,連蜜棗都沒有。
2、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可以煮,但絕對不能用鐵鍋。
3、姜棗茶,有很好的驅寒暖身作用,不是隨便沖泡就能用的。選棗也是做姜棗茶的壹個關鍵。只有大棗才能暖身驅寒,大棗要切碎放入水中煮,把裏面的營養成分煮出來,才能充分發揮藥效。做菜的時候,生姜和大棗要用冷水煮,這樣可以揮發姜的味道,喝的時候也喝不出姜的味道。即使是不愛吃姜的人,也可以喝姜棗茶。冬天冷,經常喝點,手腳都暖和。
經常喝姜棗茶,有溫中散寒、止嘔回陽、通絡養血正氣、祛濕消炎的功效。飲用後能促進血管擴張,暖身驅寒,使全身感到溫暖。促進消化,增加腸道蠕動,保護胃黏膜。生姜大棗具有利膽、鎮痛、解熱、抗炎、抗菌、抗流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等作用。這個可以長期喝,美容健康。
請盡量在早上和中午之前喝姜棗茶,晚上不要喝。晚上身體要收斂,生姜是升太陽的東西,早上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