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病毒感染導致臉頰和頸部的唾液腺腫脹和疼痛。罕見的並發癥包括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和腦脊髓炎,以及耳聾、關節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腎臟、肝臟和甲狀腺炎癥。雖然任何人都可能被感染,但未接種疫苗的學齡兒童最易感染,冬春季發病率高。
[病因學]
腮腺炎病毒屬於副粘病毒科,呈球形,大小約80 ~ 300 nm。它是壹種單鏈核糖核酸病毒(SSRNA)。該病毒在其外膜中具有血凝素抗原(V ),在其核殼中具有可溶性抗原(S)。s抗原和V抗原都有各自對應的抗體。S抗體是否有保護作用還存在爭議,V抗體有保護作用。病毒外膜的血凝素能凝集雞和豚鼠紅細胞,產生血凝抑制抗體。它在Hela細胞、人胚腎和猴腎原代細胞上生長良好。該病毒耐寒,在-50 ~-70℃可存活1年以上。其活力可在4℃保存2個月,37℃保存24小時,55 ~ 60℃保存20分鐘死亡。對低溫有相當大的抵抗力。對紫外線和壹般消毒劑敏感。在強紫外線下僅存活半分鐘,與甲醛溶液、30%來蘇兒、75%乙醇接觸2 ~ 5分鐘即滅活。這種病毒只有壹種血清型。人類是自然界唯壹的病毒宿主。
[流行病學]
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直接接觸患者唾液感染。
(壹)傳染源早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該病毒在患者唾液中存在時間較長,在臉頰腫脹前6天至臉頰腫脹後9天內均可從患者唾液中分離到,因此在這兩周內傳染性很強。感染腮腺炎病毒後,沒有腮腺炎,但如果大腦或睪丸等其他器官出現癥狀,唾液、尿液中也可檢出病毒。疫情期間約30 ~ 40%的患者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亞臨床感染,是重要的傳染源。
需要隔離。患者出現癥狀後9天內不得上學或工作。感染期為癥狀出現前壹周至癥狀出現後九天。患者在癥狀出現後48小時內傳染性最強。
(2)傳播方式:病毒通過唾液中的飛沫傳播(唾液和被汙染的衣服也可傳播),傳染性弱於麻疹和水痘。感染此病的孕婦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
(3)易感性壹般為易感,其易感性隨年齡增長而降低。90%的病例發生在1 ~ 15歲的兒童,尤其是5 ~ 9歲的兒童。1歲以下的嬰兒可以有母體免疫力,很少生病。80%的成年人都遭受過顯性或隱性感染。兒童沒有性別差異,青春期後男性多於女性。病後能有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病學特點:該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為主。可以是流行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在兒童集體機構、部隊、衛生條件差的擁擠人群中容易引起暴發。其流行規律是隨著傳染源的積累和易感人群的增加,形成流行周期性,流行持續時間可在2-7個月之間波動。在未接種疫苗的地區,有每7-8年傳播壹次的趨勢。
[發病機理和病理變化]
腮腺炎病毒先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睛結膜,然後在局部粘膜上皮組織中增殖後進入血液循環(原發性病毒血癥),再通過血流累及腮腺和部分組織,然後在這些器官中增殖,再進入血液(繼發性病毒血癥)並擴散到唾液腺、睪丸、卵巢、胰腺、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病毒對腮腺有特殊的親和力,所以腮腺的非化膿性炎癥是主要病變。其腺體紅腫、滲出、出血性病變和白細胞浸潤。腺上皮水腫壞死,腺泡間血管充血。腮腺導管為卡他性炎癥,導管周圍和腺體間質有漿液性纖維素滲出和淋巴細胞浸潤,常引起腺管組織堵塞和內壓升高,導致腺體增大。唾液腺、睪丸、卵巢和胰腺也可有類似的炎癥改變。當腮腺導管部分阻塞時,唾液中滯留的澱粉酶可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從尿液中排出,導致血清和尿液澱粉酶升高。腦組織病變可以是急性病毒性腦膜炎,包括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和炎性浸潤;偶爾,腦室管細胞壞死,疤痕使腦導水管變窄,形成顱內積液。青少年患者容易患睪丸炎。睪丸生精小管上皮明顯充血,有出血點和淋巴細胞浸潤。間質中可見水腫和漿液性纖維素滲出物。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發熱、腮腺腫大、疼痛、怕吃酸味食物。包括發熱、頸部、頜下和耳朵的唾液腺腫脹和疼痛。青春期後,25%的男性患者會出現睪丸腫脹,三分之壹的感染者可無癥狀。
潛伏期8 ~ 30天,平均18天。發病大多是急性的,沒有前驅癥狀。有發熱、寒戰、頭痛、咽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全身疼痛等。數小時後腮腺腫脹疼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成人患者壹般更嚴重。腮腺腫大是最具特征的。壹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向後、向下發展,形似梨子,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有光澤但不紅,摸起來有韌性和彈性,輕觸有痛感;說話和咀嚼(尤其是吃酸性飲食時)刺激唾液分泌,導致疼痛加重;通常腫脹後1 ~ 4天壹側腮腺累及對側,雙側腫脹約占75%。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受累。嚴重者腮腺周圍組織高度水腫,使外觀變形,並可能引起吞咽困難。腮腺導管開口早期可紅腫,擠壓腮腺時無膿性分泌物從開口溢出。腮腺腫脹大多在1 ~ 3天達到高峰,4 ~ 5天後逐漸消退恢復正常。全程約10 ~ 14天。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時受累,或單獨出現。頜下腺腫大,說明頸前下頜骨腫大,腫大的腺體可以摸到。舌下腺腫脹可見於舌和口底腫脹,出現吞咽困難。
妊娠前三個月感染腮腺炎常導致胎兒死亡和流產,並可能引起先天性心內膜彈性纖維增生。
[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略低,後期淋巴細胞相對增多。當有並發癥時,白細胞計數會增加。
(2)血清、尿澱粉酶的測定90%的患者血清澱粉酶有輕、中度升高,有助於診斷。澱粉酶的升高往往與腮腺腫大成正比。無腮腺腫大的腦膜炎患者,尿澱粉酶也可升高。除了檢測澱粉酶外,血清脂肪酶在懷疑胰腺炎時有助於明確診斷。
(3)血清學檢查
1.中和抗體試驗的低滴度,如1: 2,提示特異性免疫反應。中和抗體特異性強,但不常用。
2.補體結合和血凝抑制試驗在早期和恢復期兩次血清中檢測出補體結合和血凝抑制抗體,如有明顯升高(滴度4倍以上)即可作出診斷。國外用酶聯免疫法和間接熒光免疫法檢測IgM抗體,可用於早期診斷。
3.病毒分離早期可從唾液、尿液、血液、腦脊液中分離出病毒。
4.尿蛋白、紅細胞和白細胞等。當尿液和腎臟受到影響時,可能會出現類似腎炎尿液的變化。
[並發癥]
(1)生殖系統並發癥腮腺炎病毒侵入成熟的生殖腺,故多見於青春期後期的成年患者,兒童少見。
1.睪丸炎的發病率占男性成年患者的14 ~ 35%。壹般13 ~ 14歲以後發病率明顯上升。常見於gilloma後壹周左右,突發高熱、寒戰、睪丸腫痛,並伴有劇烈壓痛。嚴重者陰囊皮膚明顯水腫,鞘膜內有黃色積液。大多數病變侵犯壹側。急性癥狀約3 ~ 5天,整個病程約10天。約1/3 ~ 1/2例出現睪丸萎縮。因為病變通常是單側的,即使是雙側的也只是部分累及生精小管。所以很少導致不孕。
2.卵巢炎的發病率約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 ~ 7%。癥狀輕微,不影響懷孕。主要表現為突然發冷、發熱、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月經周期紊亂,嚴重者可觸及腫脹的卵巢,並有壓痛。不影響生育。
(2)胰腺炎的發病率約為5%,兒童少見。常發生於腮腺腫大後1周左右,以中上腹劇烈疼痛、壓痛、肌肉緊張為主要癥狀。伴有嘔吐、發熱、腹脹、便秘,有時胰腺腫脹。胰腺炎的癥狀通常會在壹周內消失。血清澱粉酶活性升高不能作為診斷的唯壹依據,血清脂肪酶值超過1.5μ%(正常值為0.2 ~ 0.7 μ%),提示近期存在胰腺炎。
神經並發癥
1.腦膜炎或腦膜腦炎的發病率為5-25%,部分地區可達35%。壹般認為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在腮腺腫大前6天或腮腺腫大後2周內,壹般在1周內。臨床表現為急性高熱伴劇烈頭痛、嘔吐、嗜睡或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等。腦脊液檢查顯示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的改變。壹般預後良好,個別重癥可導致死亡。
2.腮腺炎後1 ~ 3周偶見多發性神經炎和脊髓炎,預後良好。腫脹的腮腺可能會壓迫面部神經,導致暫時性面癱。有時出現失衡、三叉神經炎、偏癱、截癱、上行性麻痹等。偶爾,腦積水是由腦膜腦炎後導水管狹窄引起的。
3.耳聾表現為嘔吐、頭暈、耳鳴等癥狀,主要由內淋巴迷路炎和聽神經炎引起。雖然發病率很低(約1/15000),但可成為永久性完全耳聾。好在多發生在壹側(75%),所以還能保留壹些聽力。
(4)心肌炎約4 ~ 5%的患者有心肌炎,多見於病程5 ~ 10天。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減慢、心音暗淡、心律不齊、心臟暫時增大。收縮期雜音。心電圖表現為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st段壓低、T波低或倒置等。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可能是致命的。但大多只有心電圖改變而無明顯臨床癥狀。偶爾有心包炎。
(5)腎炎早期可從尿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故認為腮腺炎病毒可直接損害腎臟,輕者尿中有少量蛋白質。重癥者表現與急性腎小球腎炎相同,部分重癥者可死於急性腎功能衰竭。但大多數預後良好。
(6)其他約占5 ~ 10%,如乳腺炎、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狀腺炎、胸腺炎、血小板減少癥、蕁麻疹、淚囊炎、急性皰疹性結膜炎等。關節炎多發生在腮腺腫大1 ~ 2周內,主要累及肘、膝等大關節,可持續2天至3個月,可完全恢復。
[診斷]
(1)臨床診斷根據疫情、接觸史和典型急性發作時腮腺腫痛的特點,診斷不難。對於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通過以下實驗室檢查方法進壹步確診。
(2)實驗室診斷對於無腮腺腫大或復發的病例和不典型的可疑病例,診斷依靠血清學和病毒學方法。
1.補體結合試驗雙份血清效價達到4倍及以上即可診斷,或壹份血清效價達到1: 64,有診斷意義。必要時,可同時測定S抗體和V抗體。S抗體增加表示近期感染,V抗體增加但S抗體不增加表示既往感染。
2.在血凝抑制試驗恢復期,病人血清能抑制腮腺炎病毒對雞紅細胞的凝集,但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較弱,若抑制效價增加4倍以上,則為陽性。
3.病毒分離必要時,可取患者的唾液、血液、腦脊液或尿液,接種到人胚腎或猴腎細胞培養管中進行鑒定。由於程序復雜,很少使用。
[鑒別診斷]
(壹)化膿性腮腺炎常為單側,局部紅腫壓痛明顯,腫塊有限,晚期有波動感。腮腺口紅腫,可擠出膿液。分泌物塗片和培養可發現化膿性細菌。血象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總數明顯增加。
(2)頸部及耳前區淋巴結炎不是以耳垂為中心,而是局限於頸部或耳前區。核小體堅硬,邊緣清晰,壓痛明顯,淺表可活動。頸部或耳前區域的淋巴結相關組織中可發現炎癥,如心絞痛和耳癤。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總數明顯增加。
(3)癥狀性腮腺腫大在糖尿病、營養不良和慢性肝病中,壹些藥物如碘化物、羥丁氮酮、異丙腎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腫大。其特點是:對稱,無腫痛,觸感柔軟,組織檢查無脂肪變性。
(4)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如單純皰疹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柯薩奇病毒A組和B組、甲型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炎。診斷需要血清學檢查和病毒學分離的幫助。
[治療]
腮腺炎沒有特效藥,壹般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無效。多喝水,吃飽,臥床休息,服用阿司匹林控制感染。可以試試幹擾素,對病毒有作用。常常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治療癥狀。
(壹)壹般護理隔離患者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註意口腔衛生。宜吃流質或軟食,忌酸性食物,保證液體攝入。
(2)對癥治療宜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將板藍根用60-90g水或板藍根用15g水煎煮;外用可用紫金錠或青黛粉加醋制成,壹日數次;或用薄公英,;鴨跖草、水仙根、馬齒莧貼敷,可緩解局部腫痛。必要時口服止痛藥、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物。
重癥腦膜腦炎、重癥睪丸炎、心肌炎並發時,可短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成人200 ~ 300mg/天,或潑尼松40 ~ 60mg/天,連續3 ~ 5天,兒童酌情減量。
睪丸炎的治療:成年患者在發病初期用己烯雌酚治療,每次劑量1mg,每日3次,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腦膜腦炎可按日本腦炎療法治療。當出現高熱、頭痛、嘔吐時,給予適當的脫水利尿劑。
胰腺炎的治療:飲食,輸液,反復註射阿托品或山莨菪堿,早期應用皮質類固醇。
[預後]
不會再次感染,病後終身免疫。
[預防]
(壹)傳染源的管理早期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接觸者壹般不壹定隔離,但應在集體兒童機構和部隊中保持3周,可疑者應立即暫時隔離。
(2)被動免疫壹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或胎盤球蛋白對本病無預防作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液和免疫球蛋白或特異性高價免疫球蛋白能起到壹定作用,但來源困難,不易普及。
(3)主動免疫的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途徑為皮內註射和皮下註射,也可采用鼻腔噴霧或霧化吸入。該疫苗不能用於孕婦,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的人以及對蛋清過敏的人。近年來,國外有報道稱,使用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後,腮腺炎發病率明顯降低,但疫苗引起的腮腺炎病毒感染應引起高度重視。
有壹種預防性疫苗。12-15月齡註射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疫苗中包含腮腺炎疫苗。
最好的預防是在適當的年齡接種疫苗。孕婦和雞蛋過敏的人是否可以接種疫苗,由醫生決定。
(4)藥物預防:板藍根30g或金銀花9g煎服,每日1劑,連續6天。
2.
這是壹種單壹和復合藥物。
1.夏枯草30克,代茶水煎。
2.將金銀花30克、板藍根30克加水煎煮。1劑量每天3-4天。
3.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1劑量每天3-4天。
4.石膏50克,黃芩65438±00克,連翹65438±00克,夏枯草65438±00克,水煎。每日1劑量,連續3-4次。
以上四方用於輕度腮腺炎。
5.鸕鶿方:柴胡6克,貫眾6克,葛根3克,竹茹3克,半夏曲3克,黃連2.1克,枳殼2.1克,甘草1.2克,水煎,每日1劑。適用於腮部紅腫、惡心發熱、午後心煩、口苦、夜不成眠、脈沈的流行性腮腺炎。
6.青黛湯:青黛1.5g,甘草6g,金銀花15g,瓜蔞1/2,酒50毫升,水煎溫服,每日1劑。適用於臉頰浮腫、發脹。
這是治療腮腺炎的方法。
治法方藥:主要治法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宜內外兼治。1,內治:銀翹散用於輕癥。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桔梗、酢漿草、板藍根、柴胡、夏枯草、僵蠶、甘草等。加味普濟消毒飲治療重癥。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黃芩、玄參、升麻、僵蠶、馬勃、海藻、浙貝母、柴胡等。如果病情嚴重,有昏迷、驚厥或睪丸腫痛等並發癥,則宜住院治療。2、外治:(1)新鮮仙人掌壹個,去毛刺,切片或搗碎,外敷患處,晾幹後立即更換,使用多日;(2)雄黃10、青黛15、芒硝15、冰片2、* * * *研成粉末,用酒、醋調成糊狀,外敷患處,待幹燥痊愈後更換(以上兩方任選壹方)。
預防護理:1,患者應隔離治療至完全康復後3-5天;2.發病期間應臥床休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多喝水,忌食油膩、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3、保持口腔清潔,可以用淡茶、淡鹽水或金銀花甘草水漱口;4.流行期間,有接觸史的易感兒童應用金銀花15、板藍根15、甘草5水煎服當茶,或用板藍根沖劑,每次1包,連用3-5天,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