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事後回憶,平時大概喜歡吃豆腐。豆腐中含有大量的鈣,點豆腐的石膏中也含有鈣,最終導致腎結石。
▲?新聞中顯示的腎結石[1]
是這樣嗎?
◆ ◆ ◆
腎結石在臨床上稱為尿石癥,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草酸鈣結石是最常見的結石,其次是磷酸鹽結石和草酸鈉結石。其原理類似於中學學過的鹽沈澱:尿液中某些礦物質的比例增加,導致尿液濃度增加,形成晶體。
泌尿系結石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但是腎結石的危險因素是比較明確的。
首先是代謝異常,比如尿液中抑制晶體形成和聚集的物質減少,抑制作用少了,產量自然會增加;其次是局部原因,如感染、器官畸形、狹窄等。,阻礙尿液的流動,就會有結晶的可能;有些藥物還可能導致尿液濃度升高,引起結石。
當然,我們的重點是飲食因素。
2000年,四川大學的學者調查了深圳寶安區的7625名居民。通過發放問卷了解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同時聘請了壹名實驗室醫生對誌願者進行b超檢查。
結果表明,高蛋白飲食與尿石癥呈顯著正相關,而高脂肪飲食與尿石癥無明顯相關性。高鈣飲食有助於降低尿石癥的發病率。[2]
以最常見的草酸鈣結石為例。顧名思義,它是由草酸鹽和鈣形成的晶體。
從食物中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會在體內產生短暫的、內源性的酸性產物。這些產物會進入尿液,促使尿鈣增加,從而增加尿路結石的風險。
關於鈣,以前認為限制飲食中的鈣可以減少鈣的吸收,從而降低尿中鈣的含量,減少草酸鈣的生成。[3]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正常情況下,尿液中鈣與草酸的比例為5: 1。當鈣與草酸的比例接近1: 1時,最容易出現草酸鈣結石。低鈣飲食可促進草酸鹽的吸收,導致尿液中草酸鹽的比例增加,從而促進尿路結石的形成。相反,鈣在腸內可與草酸結合形成不溶性物質,不能溶解,不能吸收。因此,高鈣飲食可以抑制草酸的吸收,從而降低尿路結石的風險。[4]
豆腐是壹種蛋白質含量壹般,鈣含量極高的食物。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100g北豆腐(用鹵水制作)含蛋白質9.2g,100g南豆腐(用石膏制作)含蛋白質5.7g,遠不及肉類。同時,100g北豆腐(鹵水制作)含有105mg鈣,100g南豆腐(石膏制作)含有113mg鈣,與熱牛奶相似。[5]
至於豆腐用的石膏,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硫酸鈣極難溶於水,即使殘留壹點,吃到胃裏也不會被吸收。
因此,多吃豆腐不會增加患尿石癥的風險。不僅不會增加,通過飲食補鈣,就像多喝水壹樣,是預防尿石癥的好方法。
真相:豆腐含鈣量高。多吃豆腐不僅會增加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還有助於預防泌尿系統結石。
-
參考
155歲大叔因為愛吃豆腐拿出了420塊石頭_新聞_騰訊[EB/OL]。[2017-03-06].本網發表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如有侵權,責任自負。
作者:趙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