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時全身或半個身體出汗,這是虛過盛的現象,屬於邪毒外排,艾灸2-5次即可緩解;
(2)艾灸時瘙癢多為風(常為風邪和血燥所致,與肺有關);
(3)艾灸時身體抖動,多為肝經問題,是經絡不暢的原因:①艾灸不放松;②經絡不暢;
(4)艾灸時,腿、肩、頸、足受風或風寒,這是感冒感冒排出的原因;
(5)艾灸時,熱量能到達腹部或下肢,是好轉的標誌;
(6)艾灸後有水泡,古稱艾灸花,是濕氣或其他毒素排出的表現。小的不需要處理,大的需要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引流減壓,註意後續包紮,避免感染;
(7)艾灸後出現局部皮疹,多在艾灸後2-3天,多屬於濕氣排出的改善反應,可以喝清熱祛火茶;
(8)艾灸後傷口癢、紅、腫、膿,有濕熱(或寒濕)從傷口排出的現象,為改善反應;
(9)艾灸後膝蓋有麻木感,屬於普通感冒(或濕氣)排出的現象;
(10)艾灸後不熱,沒有感覺,多是因為身體經絡堵塞或身體表現不佳;
(11)艾灸後經絡通暢,刺激了身體的“真實”情況;
(12)艾灸後腹瀉屬於排毒反應;沒有虛弱(胃腸功能不好,2-3天可以緩解);
(13)艾灸後便秘多為氣虛或體內有熱所致。艾灸後喝溫水可以緩解(飲食可以調整,不需要特殊處理);
(14)艾灸後,腰酸背痛,“氣沖於焦”(避風寒)的反應,氣血打開了瘀血的節點,剛開始感覺不到,現在感覺到了,多半是因為身體老傷;
(15)艾灸後頭暈失眠多是因為氣血充足,沖頂(穴位配合不當,艾灸順序沒有嚴格控制);
(16)艾灸後月經過多或月經量過多,多為肝脾腎虧虛所致。艾灸後氣血運行加快,會出現暫時的月經紊亂,隨著艾灸時肝腑功能的增強,月經紊亂會消失。還有壹個原因是體內排毒的反應(月經不調2-3個月就會調整正常現象);
(17)艾灸後月經推遲和月經提前屬於經絡調整的過程,屬於改善反應,不影響下壹個月經周期;
(18)艾灸後月經量不斷滴下,多為婦科炎癥。建議去醫院診治。
(19)艾灸治療乳腺增生時有壹些疼痛和螞蟻感,疼痛屬於祛瘀散結的過程;螞蟻的行走感是氣血運行,邪毒排出體外的過程。(乳頭流膿時不宜艾灸);
(20)子宮肌瘤能否艾灸,體寒可用艾灸,體熱禁用艾灸。壹般肌瘤直徑超過2.5cm,不建議艾灸。(前2-3年不穩定,肌瘤會增多);
(21)軀體疾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艾灸理療;
(22)上火;艾灸後出現口幹,說明體內陰陽正在調整。這個時候要註意喝溫水,有時候會出現西醫診斷的各種炎癥。這是因為致病因素逐漸向外擴散,炎癥發生的地方就是致病因素被驅除的地方。此時應繼續艾灸,直至致病因素完全排出;
(23)口渴;有些人艾灸後會口幹舌燥,這很正常。這是因為艾灸時體內新陳代謝加快。艾灸後可以多喝點紅糖水或者溫水,更有利於排除體內毒素或者加熱菊花茶。
以上是艾灸在部分人群中常見的改善反應。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改善反應也不壹樣。請合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