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醫藥歷史悠久。壯醫藥的壹些品種開發利用較早,也成為著名的中藥。比如後漢的《馬援傳》說“出門踮起腳會得瘴氣”,因為常吃大麥可以預防痢疾。回到中原。薏苡至今仍是壯族常用藥材,也是常用中藥。百色縣是壯族聚居區,蘊藏豐富。攸縣羅布泊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苦丁茶、金銀花等壯醫藥常用藥材。《神農本草》有365種草藥,包括肉桂、肉桂、薏苡仁、丹參、鐘乳石等。這是壹個富饒的壯族地區,包括。本書有125種“藥”,具有“散寒熱,破積治病”的功效,多產於壯族地區。《唐人新本草》中有許多強藥,如蝮蛇膽、滑石、樟樹根皮、茯苓、肉桂、大蒜、瓜蔞、黑石脂、鉤藤、白花蛇、姜黃、蘇、狼板等。《本草綱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記載了當時朝廷供奉的著名壯藥陳家白、甘家白藥。
如上所述,毒藥和解毒劑的廣泛應用是壯醫藥的壹個重要特點和亮點。此外,朱砂燒汞的先進方法和三七的發現利用也應成為壯醫藥開發利用的重要標誌並達到壹定水平。
都說朱砂出自涪陵,其實是戎州勾樓出產的最好的包金砂,尤其是永州。宋代的《本草筆記》詳細記載了壯族先民燒汞的方法:“檀人煉丹砂為汞,以鐵為上下壺,上壺盛沙,下壺盛水,埋於地下。兩個水壺的口被封在地上,用熱火燒著。紅砂水化為霧,與水相配,然後落下。這種科學的密封蒸餾方法在自然科學史上也有記載。
三七是壹種著名的中藥,被廣泛用於活血化瘀。但首先,它是著名的壯醫藥,是壯族人民對中國乃至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貢獻。該藥過去和現在主要產於廣西百色和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明朝以前,中原的醫生還不知道三七是什麽,但壯族人已經使用過三七,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據記載,田七本名“三七”,是地道的品種,因為它主要產於田陽、田東、那坡、德保、靖西等壯族聚居的地方。過去商人多集中在天舟。明代李時珍說田七“生於廣西南丹府董藩深山”,並說“此藥近代開始出現,為南方人民軍尋金瘡所用,有奇效”。
俗話說“誰斷了壹根棍子,有淤血就馬上嚼,淤血就消散了。”接收壹個員工先花壹兩塊錢,然後血就不會往心裏沖了。妳應該在工作和分娩後服用。總的來說,這藥苦中帶甜,又是陽明厥陰血之藥,所以能治百病。" .可見田七治療內傷、外傷、瘀血等疾病,最早是壯族人發現並應用的,其優勢不可磨滅。現代研究證明,三七中含有皂甙等有效成分,既有人參的治療作用,又避免了人參的副作用。國外研究稱三七有抗癌作用。目前,國內外對田七的研究開發方興未艾。從田七牙膏、田七花茶、雲南白藥到多種心血管疾病防治藥物,田七都是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產值上億。
壯醫藥資源主要產於或專產於壯族地區,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如羅漢果、肉桂、八角、金銀花、蛤蚧、白花蛇、葛根、花粉、山豆根、廣西血竭、金錢草、扶芳藤、胡頹子、木棉等。特別是三七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受到了專家的高度重視,並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這種藥必將為我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貢獻。
廣西已形成壹定規模的中成藥生產,如接骨水、雲經、中華大爹丸、金雞顆粒、雞骨草丸、顏建寧、三金片、百年樂、大力士等。大多是在壯醫藥秘方或其他民間單方秘方的基礎上發展改進而來。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藥療效顯著,不易仿制,市場競爭力強。近年來,醫療器械如醫用文胸、產婦泉浴、女神音樂浴、通熱清口服液、消口服液等。《本草綱目》是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研究成功,在發現和整理壯醫藥秘方的基礎上提出的。投入開發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