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痙攣屬於中醫腹痛範疇。是兒科常見病,好發年齡為5 ~ 15歲,每月或每周發病2 ~ 3次。壹般在早晨起床、空腹或吃飯時,突然肚臍周圍腹痛,呈痙攣性發作,壹般半小時左右可自行緩解。目前西醫對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也沒有理想的西醫。詢問病史,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暴飲冷飲、睡空調房、腹部受涼引起的。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暴飲暴食致寒,寒邪直接入胃腸道,寒凝氣滯,氣血經絡不通,產生痙攣性腹痛。治療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自擬烏藥愈口燒肝湯由烏藥、茴香、吳茱萸、肉豆蔻、木香、香附、枳殼、白芍、炙甘草等組成。處方中的烏藥、小茴香、吳茱萸、肉豆蔻具有散寒散寒的功效,白芍、甘草具有解痙的功效。然後,木香、香附、枳殼等。作為行氣止痛、消食化滯、消積化滯的佐藥,各有奇效。
例2:張某某,男,9歲。1998 2月12第壹次就診。陣發性臍周腹痛復發7個多月。空腹或吃飯時疼痛明顯,疼了就不疼了。疼的時候出汗,臉色變得蒼白。大約15分鐘後自行緩解。我在醫院吃過“腸蟲清”,沒有蛔蟲排出。服用其他西藥和中成藥後,腹痛依然存在。在某醫院做了b超、胃電圖及各種檢查,未發現異常病變,轉我院門診。診斷為臍周腹痛,疼痛時停時止,精神疲乏,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軟。舌紅苔白,脈細緩。問病因,從去年夏天開始腹痛,有吃冷飲史。被診斷為腸痙攣。治療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藥方:烏藥6克,小茴香3克,白芍12克,枳殼6克,制香附6克,吳茱萸3克,燉肉豆蔻3克,木香3克,雞內金6克,炒山楂6克,神曲6克。吃了3劑後,腹痛已經消除,胃在震動。再加3劑就好了。
上一篇:骨癌晚期真的沒救了嗎?下一篇:風濕病現在很常見。風濕病患者需要註意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