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否認銀行會調查個人儲蓄用戶,互聯網不合法。網民在網上言行應恪守真實客觀,註意網絡道德,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央行否認銀行會調查個人儲蓄用戶。
近日,網上流傳壹張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的所謂“風險提示”圖片(見下圖),稱該行將對全國各大銀行進行個人儲蓄用戶調查。我們鄭重聲明,這是壹個散布謠言的虛假網頁,性質惡劣。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中國人民銀行對造謠、傳謠行為予以嚴厲譴責,並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中國人民銀行
2021 9月30日
附在網絡上傳輸虛假圖片:
網絡謠言、謠言除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外,還可能構成誹謗罪、尋釁滋事罪、非法經營罪、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證券期貨交易中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等。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侵害了公民的個人名譽權,或者侵害了法人的商譽,也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央行傳言銀行將調查個人儲蓄用戶。2對於造謠、傳謠,他們應該承擔什麽法律責任?
在非法網絡之外,網民在網絡上的言行應恪守真實客觀,註意網絡道德,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承擔因自身行為造成的法律責任。如果他們說話很快,就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媒體(如微博、網絡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件等)傳播的具有攻擊性和目的性的文字。)沒有事實依據。
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事務、名人、顛覆傳統、越軌等等。
謠言的傳播具有突發性和極快的速度,很容易對正常的社會秩序產生不良影響。偷換概念,以偏概全,信其有而不信其無,加速了從眾心理的蔓延。
總說“謠言止於智者”,但謠言真的止於智者嗎?妳確定妳是個聰明人嗎?世界上有那麽多聰明人嗎?我們怎麽知道“智者”說的是不是謠言?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智者”身上。謠言只止於公開、透明、平等的信息。當信息不暢通的時候,人們會想盡辦法用想象來填充,這也造就了謠言的溫床。
任何人在自由意誌的支配下編造、傳播網絡謠言,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為了打擊網絡謠言,對造謠者有三個層次的問責:
民事責任
散布謠言侵害公民個人名譽權或者侵害法人商譽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責任。
行政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散布謠言或者謊報疫情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輕微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刑事責任
凡編造並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虛假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構成犯罪的,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