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吳記板栗湯
材料:烏骨雞1只,板栗200g,紅棗15顆,枸杞適量,生姜1小塊,鹽適量。
做法:將烏雞從背部垂直壹分為二,放入冷水中,水燒開後撈出。向砂鍋中加入半鍋熱水,加入焯水的烏雞,加入姜片,大火燒開,文火煨。紅棗和枸杞用溫水泡壹會兒。將烏雞燉半小時後加入栗子。燉半小時後加入紅棗和枸杞,再燉半小時左右,最後加鹽。
功效:適用於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群。
2.韭菜炒核桃
材料:韭菜100g,核桃仁30g,食用油和鹽少許。
做法:用少量油炒核桃,使其微黃。韭菜洗凈切塊,壹起翻炒,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韭菜能補腎壯陽,溫中開胃,降逆散淤。核桃味甘,性溫,能補腎壯陽,補肺斂肺,潤腸通便。它富含脂肪酸、蛋白質、鈣、磷和鐵。
3.羊奶粥
材料:肉蓯蓉15g,羊腎1,薏苡仁20g,粳米100g,精鹽適量,香油適量。
做法:首先將肉蓯蓉洗凈,加水煎煮。然後將羊腎去脂膜切細,與洗凈的薏苡仁壹起放入鍋中,倒入藥汁,再用大火煮開。然後轉小火煮成粥,加鹽調味,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早晚分開吃。
功效:此粥具有溫補脾腎,益氣散寒的功效。適用於胃寒、手腳冰涼等亞健康狀態人群。
4.胡蘿蔔羊肝粥
材料:大米約200ml,羊肝適量,胡蘿蔔、姜、蔥約100g。料酒,鹽和胡椒。
做法:將量好的大米洗凈,浸泡40分鐘左右;羊肝洗凈,然後切成薄片,用料酒腌制;胡蘿蔔洗凈,然後去皮,切成顆粒狀;姜切成絲,蔥切成花(大概半根蔥就可以了)。鍋裏放適量的水,然後大火燒開,再把泡好的米飯放進去。加入米飯後,轉小火,煮35分鐘左右。加入準備好的羊肝和胡蘿蔔,然後加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10分鐘後,加入姜絲和蔥花。
功效:本方適合寒性體質的人,冬季食用有散寒暖胃的功效。
5、肉桂砂仁燉牛腩
材料:鮮胸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生姜3片。
做法:將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姜洗凈。牛腩洗凈切塊,焯水去腥。將所有材料放入燉鍋中,加入壹些冷開水燉2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胃寒氣滯,癥見腹脹疼痛者。
6、鯽魚豬紅粥
材料:豬紅250g,鯽魚100g,白米100g,紅棗枸杞適量。
做法:先將鯽魚去鱗、開膛、洗凈,然後將切好的姜、蔥連同鹽壹起塞入魚腹,鍋內倒入適量植物油。油加熱到七成後,把魚放進去,魚皮微黃。然後加入適量的開水,煮65,438+00 ~ 65,438+05分鐘,撈出作為菜肴。紅棗、小米、枸杞洗凈,加入魚湯中煮熟。粥煮好後加入紅糖和洗凈切碎的豬血,煮5分鐘。
功效:養血補血,特別適合冬季經常出現怕冷、手腳冰涼等癥狀的女性。
7.當歸生姜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生姜20克,當歸10克。
做法:將羊肉切成厚片,用開水焯壹下,去除腥味。然後和姜片、當歸壹起放入鍋中,慢燉至肉熟爛,加入適量鹽、味精、胡椒粉即可食用。
功效: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不足、四肢冰冷、月經不調等。
8.西洋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只、花旗參克、姜兩片。
做法:將烏雞切塊洗凈,放入開水中,洗凈,去浮沫;將烏雞塊、西洋參、姜片放入砂鍋、高壓鍋、電飯鍋等。,並在1-2小時後喝湯。
功效:此湯補腎,禦寒,養血。烏雞性味甘,歸肝、腎、肺經;主補肝腎,補氣血,解虛熱。對腎虛尿頻引起的腰腿冷痛有療效。
9.海馬肉雞:
9g海馬,1肉雞,蒸食,可補陽虛。韭菜白米蝦:韭菜200g,白米蝦100g(或蝦),炒熟,調味,常服,可補陽虛。
10,韭菜炒豬腰:
韭菜100克,豬腰肉1,佐料得當,能溫陽補腎,適用於四肢溫和,神疲乏力,自汗。
11,五味雀:
麻雀5只,五味子3克,蔥、姜、花椒、料酒等。,能溫心腎,壯陽填精,適用於多汗,形體消瘦,精神萎靡,陽痿尿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