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妳我都是“平等”的法國人。我們並不總是有抱嬰兒的習慣。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會把它放在他們圍起來的安全嬰兒區,然後放在地毯上讓他來回爬。他們認為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性格更獨立。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等”。即使寶寶很吵,父母也只會用平等的語氣說“妳要安靜”。我們經常看到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聊天,認真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比如在面包店,售貨員會對壹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姐,妳選好了嗎?”孩子從小就被別人尊重,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壹般都會帶著孩子。孩子和小夥伴們也會互相邀請壹起聚會。這時候父母只扮演“司機”的角色,只負責接送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社交,與他的社交圈保持距離。美國——父親育兒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在美國,很少看到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爺爺奶奶沒有義務養孫子。同時,由於勞動力成本高,只有極其富裕的家庭才能請得起保姆,所以育兒的重擔只能落在父母身上。在美國撫養孩子曾經完全被視為母親的職責。後來,女權主義者從男女平等和提高女性地位的角度出發,呼籲父親們分擔更多的育兒義務。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壹種新的時尚潮流應運而生——父親育兒。購物中心和各種遊樂場所隨處可見大男人抱著、背著、扛著或推著可愛的嬰兒。父親分擔育兒責任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尤其是在美國的中等收入家庭中。據報道,美國有200萬父親選擇留在家裏照顧孩子,讓妻子工作養家。有些家庭這樣做是因為妻子比丈夫掙得多,有些是因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歡和孩子在壹起。這些“全職奶爸”樂此不疲,還利用互聯網組成各種組織聯盟,互相交流育兒經驗,上演壹場活生生的“奶爸團”!近二十年來,心理學家和兒童發展專家逐漸發現,父親分擔著育兒的責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些作用甚至是母親無法替代的。研究發現,因為大多數男人和女人的行為不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媽媽抱起孩子,動作往往很溫柔,但很多爸爸和孩子玩得比較“瘋狂”,給孩子帶來了生理和心理上更高程度的興奮。有研究表明,嬰兒早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分辨出來是男人還是女人來擁抱他。如果父親來了,他會緊張,心率和呼吸會加快,做好和父親壹起“發瘋”的準備。這種外界刺激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好處。以色列——下午“休息時間”以色列是壹個以孩子為中心的社會。晚上1左右,孩子們放學了,下午2-4點是以色列特有的持續2小時左右的“安靜期”。這期間很多銀行和商店都會關門,公園裏空無壹人,因為有的孩子在午睡,有的在安靜地玩耍,有的在做作業。這個“安靜期”可以保證孩子在4-7點有充足的精力進行課外活動。以色列以兒童為中心的方式令人感動。爸爸媽媽不妨在家試試,實施自己的“安靜時間”計劃。每天固定時間關掉電視和電腦,然後和孩子壹起看書,或者從事壹些安靜的活動,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利用這段時間休息,讓整天不停接收信息的大腦暫時停下來,恢復充沛的精力。
上一篇:悲傷句子全集下一篇:珠海看胃病哪個中醫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