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據調查,150畝以上草地352塊,總面積43.8萬畝,占草地可利用面積的45.1%,載畜量14052。其中,150畝至500畝草原336處,總面積30.8萬畝,可利用面積23.8萬畝,載畜量9324頭。500畝至10畝草原12處,總面積8萬畝,可利用面積6萬畝,牲畜2905頭。只有4塊草地,總面積5萬畝,可利用面積4萬畝,載畜量1.823。這些草原主要分布在縣城中部和東北部的大明山、丘陵和丘陵地帶。其中,水源地面積超過萬畝的有兩處,壹處是襄縣六聯村至光明李三地區,另壹處是襄縣長聯村古竹屯村。由於草原壹般海拔150 ~ 800米,坡度較陡(壹般25 ~ 40度),大部分山谷形成大小不壹的深溝,只適合小群體放牧,經營小牧場。草地植被該縣主要的草被植物有竹蓀、草蛉、香茅、夏枯草、廣藿香等。主要伴生草有白茅、紫草、羊草、李屬(當地語言)、莎草、日本當藥、田基黃等。小灌木,尤其是桃金娘、爆牙狼、算盤、鬼畫符、鬼王、鐵掃帚、刺竹等,在牧草中廣泛混種,對牧草質量有壹定影響。海拔500 ~ 1000米的大明山草甸,受草害較少,屬黃紅壤或黃壤土,土層較厚,部分形成不同的草坡。如纖毛鴨喙、四脈金茅草坡;睫狀浮萍和野草坡;白草坡和雜草坡等。草層主要由竹蓀、白茅、垂草、五節芒、田基黃和蘆葦狀草組成。平坦草地主要是低窪地和河漫灘草地,其草被和“四面”草地壹樣,是矮草和牧草的結合體。主要有睫狀豬屎豆、廣藿香、畫眉草、綠香草、虎杖、莎草、水生植物、百慕大草、馬唐、牛筋草、鼠尾草、狗尾草、盆景。調查資料顯示,草地類型根據地形、草被生態、優勢等因素劃分為同壹“類型”,相似的草被生態生活型或經濟類型劃分為同壹“群”,“類型”以單位面積壹種或多種優勢草的權重達到70%命名。全縣有草地352處,面積150畝,可分為3大類,15組,26個類型。上林縣包括大明山林區,20世紀末常見的野生動物(鳥類、動物、爬行動物)有60多種。20世紀50年代,兩只華南虎和熊也被獵殺。有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的懶猴、斑犀鳥、金貓、豹子等。有葉猴、林麝、獼猴、熊猴、獼猴、蘇門羚、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還有被列為聯合國保護動物的大鷹鷂。其他動物動物有:貍貓、五只浣熊、九只浣熊、豹浣熊、小豬浣熊、黃羊、野羊、豪豬、豹崽、虎崽、熊、山豬、獐子猴、獼猴、黑猴、黑熊猴、野貓、鵪鶉、乳鴿。據《徐霞客遊記》記載,明朝崇禎年間(1611—1644),李三有孔雀。爬行動物有:山蛇、蛇、條紋蛇、金環蛇、銀環蛇、尖吻蝮、蝮蛇、焊頭蛇、竹葉青蛇、南蛇、蝮蛇、黑蛇、虎蛇、松鼠蛇、水蛇、銀蛇、繩蛇、金環蛇。
由於森林的減少和過度捕撈,華南虎、熊、豹和狼在20世紀末已基本消失在上林縣,而黃山雞、野豬和野山羊則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