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自我按摩
(1)外推法
用兩手掌根部緊緊壓住腰部,用力上下推動。動作要快,要大力,直到發燙,每天早晚1次。具有補腎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2)外務省
雙掌搓熱,按摩腰部兩側,每側50次,每天早晚1次。有補腎壯腰的功效。
(3)打漿方法
雙手握空拳,來回拍打雙側腎區,或組合拍打相應腹部,每次20下。有疏通經絡、行氣化瘀、止痛的功效(此法不適用於血尿患者)。
這個方法重點在腰部。通過自我按摩,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調節臟腑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自我穴位按摩
(1)泡面
雙手搓熱,手指並攏,手掌攤開,緊貼面部。從鼻子兩側的項英穴開始,沿鼻柱兩側向上推,經眼角、眉梢到達額頭,然後雙手左右張開,水平推至太陽穴。然後手掌會遮住眼睛,再從太陽穴往下到太陽穴、耳朵、臉頰。該浴面具有疏通氣血、祛風散寒、明目開竅、醒腦美容的功效。適用於感冒、頭痛、神經衰弱等。非常適合身體虛弱,容易感冒的腎病患者。
(2)擦擦鼻子
用雙手中指擦拭鼻翼兩側,從竹到香。有通竅開竅的功效。適用於預防和治療腎臟疾病引起的感冒。
(3)屋頂運輸
五指微微張開,按在額頭上,由前向後,順手拎起上面的頭發,就像梳頭壹樣。由於五指分開,只是作用於分布在頭頂的五經,而頭的兩側是膽經的分割線,所以雲頂具有疏通氣血、祛風濕、清肝利膽的功效,適用於防治高血壓、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腎病癥狀。
(4)擦拭物品
雙手手指交叉,手掌合攏,握於後頸背枕部。手掌根部分別放在後枕骨後頸下的後大肌(斜方肌)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處,然後沿脊柱自上而下摩擦數次。風池穴是體表感受風、停止風、治療風的穴位。用力按壓,可祛頭面部之風,散頂寒氣,宣肝膽之火,清眼耳之熱。適用於預防和治療感冒、頭痛、高血壓和神經衰弱。適用於腎病、高血壓、體虛易感冒的患者。
(5)推動胸部肋骨
將壹手手掌平放在同側胸部乳頭上,斜向下推,從胸部中間兩乳頭之間穿過(鐘山穴),推至對側肋部。推胸肋法具有寬胸益氣、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疏肝利膽、和胃消食、祛瘀積滯的作用。經常練習可以產生增強呼吸功能、活血化淤等綜合作用。對腎臟疾病引起的水腫、高血壓、厭食有效。
(6)揉中脘
用壹只手的魚際部分緊貼中脘穴,另壹只手在掌背上折疊以助其發力,雙手配合順時針揉搓。有健脾和胃,幫助消化的作用。適用於腎臟疾病和慢性腎功能衰竭,如胃脘痞滿、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7)揉腹部
用壹只手的手掌蓋住肚臍,與另壹只手的手掌重疊。從肚臍下方兩橫指處的氣海穴開始,手掌緊貼腹壁,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針搓動,直徑由小變大,向整個腹部延伸,如此反復數次。揉腹可以健脾胃,消食化滯,祛濕散瘀,利水通淋,補氣生血,溫補下半身。由於六腑通過疏降而運行順暢,而肚臍以下的氣海穴又是元氣儲存之海,所以揉腹既能理氣通腑,又能激發元氣,強身健體,是比較常用的自我保健方法之壹。適用於防治腎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下元虛寒、尿頻。
(8)擦拭小腹
雙手掌心分別緊貼兩側肋骨,由外向內斜揉。具有溫補脾腎的功效。適用於腎病脾腎陽虛者。
(9)揉揉妳的腰
手掌緊緊壓在腰椎兩側,稍微用力上下摩擦。動作要快速有力,配合腰部活動,以腰部發熱為度。搓腰活絡有壯腰強腎的作用。如果同時按摩兩側肋骨,則稱為“運動水土法”“水”指腎,“土”指脾,具有強化脾腎兩臟功能的作用。適用於腎病脾腎兩虛者。
(10)揉捏腰部和眼睛
雙手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的突起(拳尖)按壓腰部和眼穴。具有強腰補腎作用,適用於預防和治療腎臟疾病引起的腰痛和腰痛。
(11)擊中骶骨
握空拳,敲打骶骨,兩拳交替,壹起下落。使用適當的力量,靈巧和節奏。因為骶骨中線是督脈的始端,敲打它可以活血督脈(註:督脈運行於背部正中,可統轄全身的陽經,故又稱為“陽經之海”。具有調理全身陽氣經絡的作用。)楊琪,取自上病,用於腎病高血壓,如果把拍打範圍擴大到兩個臀部,對防治腰腿痛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12)肩部支撐
用壹只手的四指與拇指、手掌會合,用力攀上對側肩胛骨上的斜方肌肌腱,食指、中指的手指在肩井穴上用力。然後,壹捏壹放,壹緊壹松,逐漸移到肩胛骨、手肘和手臂,可以直取手腕。抱肩法可以行氣活血:抱曲池穴(臂彎文身頭外側)可以祛風解表,清熱降壓。適用於腎病或風熱感冒引起的高血壓;取內關穴(手掌手腕上約兩指處)可以放松腸胃,養心安神。適用於腎病、尿毒癥伴惡心、嘔吐、胃病、厭食、心悸、胸悶。
(13)糊料運輸盲
雙手自然下垂,轉動並晃動兩側肩關節,帶動肩胛骨作用於背部的石膏盲點。適用於長期腎虛或肩背疼痛的患者。
(14)膝蓋摩擦
屈膝:將兩手掌靠近拇指根部的大魚際肌同時壓向膝關節髕韌帶兩側的凹陷處(膝眼點)。然後帶動肉體做輕柔輕柔的回旋揉捏。揉壹個膝蓋,然後揉另壹個膝蓋。搓膝有調和氣血、活絡筋骨的作用。揉完膝眼後,膝蓋內側的手掌從髕骨上緣兩橫指處,向上至大腿內側的雪海穴,可促進血液循環,清血熱。適用於血瘀熱型腎病的治療;同時,外側膝的下側手去外側膝四橫指處的祖爾裏穴按壓,可健脾強身,和胃降濁。是以脾虛為主的腎臟病的必經穴,也是常用的強筋穴之壹。
擦幹凈妳的腳
盤腿跪下,壹只手放在小指側的手掌上,反復摩擦對側腳的內側或底部。壹般是從內踝後方開始,向下穿過內踝,斜向腳底中央,來回摩擦。因為“濕從足入,寒從足起”,按摩部位是足陰不足腎經的壹部分。經常搓腳能促進腎氣的流動和精氣的溢出,既能溫腎壯陽,又能祛除寒濕之邪,還能誘導熱降、火泄,稱為“引火返本”法。適合腎病患者長期使用。
五步按摩
(1)頭部、面部和頸部按摩
包括按摩雙側風池穴、面部雙側項英穴、按摩鼻梁兩側及頸旁穴位、按摩太陽穴兩側穴位,可祛風祛邪,可預防感冒,緩解鼻塞、咽痛、頭痛等癥狀。
(2)胸腹部按摩
可以在胸部輕輕拍打穴位,雙手按摩分水、中脘、下脘穴位,然後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腹部36周,逆時針按摩36周。具有寬胸理氣、和胃消脹的作用。如果大便不暢,點左天樞穴;對於便秘的人,雙手掌心合十,從右上腹到左上腹再到左下腹按摩36次,產生排便,有利於保持排便通暢。
(4)物理按摩
雙手取合谷穴、手腕外關穴、下肢足三裏穴、三陰交俞穴、腿背成山穴,用手按壓穴位,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要以足三裏穴為重點揉按,益氣養元,增加機體抵抗力。
(5)腰背俞穴
脊柱兩側的花輪夾脊穴和腎俞穴、脾俞穴、枳實穴和腰陽關穴由家屬用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也可以自己拍打腰部穴位。具有補腎壯腰、疏通經絡的功效,能緩解腰痛癥狀。
(6)足部按摩
取趙海、太溪穴,按穴位。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揉湧泉穴100次,具有降火、補腎回元的作用,有利於治療腎炎、高血壓,可改善頭暈、口舌生瘡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