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 10 10月9日(光緒五年)出生於安徽安慶城北的壹間小平房裏。早年畢業於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1901年留學日本。1903年參加反俄運動,1905年創建皖中第壹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嶽,任總主席。1965438+2005年9月創辦《青年》雜誌(後更名為《新青年》),1916年擔任北大學長(相當於系主任)。
1918與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主張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俗稱“李”。1920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 * *組織首先在上海成立,開展建黨活動。1921 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7月,他在中國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書記。
65438+7月28日0929,8月11。為此,並鑒於陳獨秀等人從根本上反對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中共中央迅速正式決定將陳獨秀等人開除出黨。1929 165438+10月15中共中央明確認為,陳獨秀等人在中東道路問題上的意見是“黨內某些動搖的機會主義者立場的最露骨的表現。(《陳獨秀書信評論》),陳獨秀被驅逐出中國。
1938年被王明、康生誣陷為日本特務,從此與中國共產黨徹底決裂。陳獨秀晚年的最終立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權,並開始對共產主義理論進行反思。1942年5月27日,作為壹名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鬥了二十多年的革命軍人,陳獨秀在四川江津逝世。
陳獨秀的歷史貢獻:
第壹,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運動的發起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舉起了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仍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至今仍是中國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
第二,他是五四運動的總指揮和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如此大的影響,是與他的活動、指導和影響分不開的。
第三,他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重要陣地。他自己傳播馬克思主義,當然沒有李大釗傳播得早,但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許多文章都發表在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上。
陳獨秀帶頭:
陳獨秀偏離了革命道路,逐漸走向右傾機會主義道路。在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他放棄了各階級的領導權,特別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采取了妥協投降的政策,直接導致了1927大革命的失敗。大革命失敗後,陳獨秀不再認真分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並從中吸取教訓,轉而關註托派,革命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他被開除出中國共產黨後,進壹步參加托派組織的活動,逐漸成為黨內托派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