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大多數創業行為都是從創新開始的,至少創業者是這樣的?覺得?創新:產品創新或技術創新,流程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而正是因為有相當壹部分企業家?覺得?很多創業者在起步階段就走入了壹個誤區:想當然地認為這種創新壹定有市場。南開大學商學院創業管理研究中心對部分海歸創業者進行了調查和深度訪談,發現這個問題非常明顯。
很多創業者都有很好的科技背景,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堅信自己的創新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本土技術相對落後,必然會受到國內客戶的追捧。他們甚至開始計劃如何在三到五年內上市。但是情況真的會像他們預期的那樣發展嗎?不壹定!太多的創業者屈服於自己所謂的?壹流的創新?即使失敗了,我還是沒能清醒過來。究其原因是什麽,就是這種創新很少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對真正的用戶需求了解不足。
妳真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嗎?
大多數創新都不符合客戶的需求。比如對產品功能的追求,不是功能越多越好,也不是功能越高級越好,因為客戶可能不需要那麽多功能。相反,功能的增加有時會降低產品的可用性。創新大師克萊頓?克裏斯滕森教授甚至壹針見血地批評:?這些行動往往截然相反,因為他們的創新與客戶需求無關。?每個人都明白客戶導向的含義,但當他們真正采取行動時,他們忘記了這壹點。
產品的本質是幫助人完成壹項任務,而客戶只是想用創新的產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創新的出發點應該是基於客戶使用現有產品解決任務時遇到的問題。創新解決問題的效果越好,越有利於客戶的認可和接受。但是,能通過這個嗎?解決問題?創業者很少從新的角度去發掘創新機會。
另壹方面,其實客戶並不像創業者那樣理解創新。很多企業家認為,只要開發出客觀上優於現有產品的創新產品,客戶自然會樂於購買。不幸的是,企業家往往高估了客戶對創新真實價值的正確判斷概率。有壹種觀點叫做。知識的詛咒?壹旦我們知道了難題的答案,我們就會高估別人解決的概率。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創業領域,很多創業者認為客戶會像他們壹樣看到創新的價值。事實上,希望客戶接受創新的企業家面臨壹個根本問題:雖然他們已經認可了這些產品,並將其視為必需品,但客戶非常不願意放棄現有產品,接受新產品。
那麽,如何讓創新被潛在用戶接受呢?通常的方法是產品測試。但通常會進入產品測試階段。作為企業,投入了大量成本。壹旦出現偏差,整改成本非常高。所以很多時候,在產品測試之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去了解用戶的需求,從而實施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這裏有兩個有趣的方法。
用任務圖確定實際需求
創新管理咨詢公司Strategyn的Lance?貝當古和安東尼?Ulfvik提出了客戶任務地圖法,來識別客戶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認為,要想全面了解客戶需要解決但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需要詳細解剖客戶完成任務的過程,由此得出繪制客戶任務地圖的八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附有壹個問題的準確答案。步驟如下:
為了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客戶必須完成的最重要的核心活動是什麽?第二步:選擇。為了完成任務,客戶必須選擇哪些輸入要素或項目?第三步:準備。為了完成任務,客戶必須如何準備輸入要素和環境?第四步:確認。準備工作完成後,客戶需要確認哪些項目,以推進任務並確保其成功實施?第五步:執行。客戶必須做哪些活動才能成功完成任務?第六步:監控。客戶需要監控什麽以確保任務的成功實施?第七步:調整。為了成功完成任務,客戶可能需要做哪些調整?第八步:完成。客戶最終必須做哪些活動來完成任務?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是客戶打算完成的任務,而不是客戶目前正在使用的完成任務的方法。兩者的區別是顯著的,這直接決定了妳能否識別客戶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因為妳要提供的是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我們在上面的每壹步都要問自己壹些確認性的問題:這壹步是否定義了客戶想要完成的任務,而不是客戶為完成任務所做的具體工作?這壹步驟是否普遍適用於需要執行此任務的所有客戶,而不是特定客戶的特定需求?
利用效用圖尋找創新解決方案
在用客戶任務地圖方法識別出客戶完成任務時所面臨的問題後,我們就可以用W?錢?金和蕾妮。Mauborgne提出了顧客效用圖方法,探索可以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案。顧客效用圖法可以幫助創業者從正確的角度思考問題。總結了企業可以用來為客戶提供效用的六個杠桿(生產力、簡單性、便利性、風險性、趣味性和想象力、環保性)和客戶可以從產品和服務中獲得的六個體驗階段(購買、交付、使用、配件、維護和廢棄)。通過掌握這個效用圖,企業家可以確定壹個產品或服務可以提供的所有效用。
客戶的消費體驗周期通常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階段,基本遵循從購買、交付、使用、配件、維護到處置的順序,每個階段都包含各種具體的體驗,比如生產力、簡單性、便利性、風險性、趣味性和想象力、環保性等。兩位學者將這些因素稱為效用杠桿,即企業為顧客提供效用的方式。經驗階段和效用杠桿可以組合成36個方塊。通過確定現階段客戶使用的產品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哪個網格,就基本可以確定創新的方向和方案。通過找到這些障礙,我們可以找到有趣的創新機會。即使某個階段沒有障礙,我們也可以針對這個階段,將不同的體驗與現有的產品進行整合,從而進行創新。
借?熟悉嗎?改革
另外,很多時候,客戶只願意接受?熟悉嗎?創新。哲學家康德認為,當壹個人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或新概念時,只有將其與大腦中固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才能產生意義的概念。同樣,面對創新,客戶試圖通過使用大腦中現成的圖表來理解它。例如,客戶使用新產品和現有產品之間的相似性來評估新產品的價值,或者通過在熟悉的外觀中體現包含重大創新的產品來模仿現有產品。比如愛迪生為了增加用戶的適應性,特意把早期的電燈系統設計成和原來的煤氣燈系統差別不大。同樣,數字視頻錄制設備TiVo使用了許多新穎的技術,它實際上更接近於計算機,但它在功能和外觀上更類似於錄像機,以便激活客戶腦海中的現有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