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黃色瘤主要包括以下類型:①眼瞼黃色瘤。皮損為直徑約0.5 ~ 1 cm,邊界清楚,略高於皮膚表面,對稱分布於上眼瞼內眥,有時上下眼瞼均可發病。多見於中年女性。40歲以後血脂蛋白壹般正常。40歲前發病且有家族史的人,往往伴有血膽固醇升高和早期動脈粥樣硬化。②結節性黃色瘤。皮損為黃色或橙色丘疹、結節,分布於四肢伸肌關節及易受壓迫、摩擦的部位,如肘、膝、髖、手足、手掌等。粘膜也可受累,血脂蛋白增高,有時伴有膽汁性肝硬化和皮膚黏液水腫。③肌腱黃色瘤。附著於肌腱、韌帶、筋膜,直徑0.5 ~ 2.5厘米。它很硬,容易發生在跟腱和手背肌腱上。它可以用肌腱移動,通常有家族史。血清中脂蛋白的升高可導致心血管系統和肝膽系統的脂質沈積,從而引起相應的全身表現。④播散性黃色瘤。罕見。⑤幼年型黃色肉芽腫。良性的、自限性的黃褐色丘疹或結節。常出現在出生後或出生後壹年內,多發,12 ~ 18個月內自然消失。少數可發生在眼睛、肺、心包、腦膜、肝臟和脾臟。
治療首先要找出脂代謝紊亂的原因,如飲食、遺傳、糖尿病等。,並根據原因進行糾正。超重者要減輕體重,調整飲食,進入低脂、低熱量、低膽固醇飲食,應用降脂藥物。當血脂降至正常時,皮疹可在幾周內消退。大的結節可以手術切除,皮下病變可以電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