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足癬的治療

足癬的治療

口腔治療:

(1)口服大劑量維生素A,10 ~ 300000 U或維生素A酸每日1mg/kg/天。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骼脫鈣、脫發等中毒癥狀。

⑵口服T90腳氣疫苗,遵醫囑,根據不同病情每日1-6粒,效果顯著。

西醫治療:

⑴抗組胺藥及靜脈用藥:普羅帕酮、安啟敏、西啟敏、苯海拉明、異丙嗪、地西泮等。可酌情選用,穩定止癢。盡量避免長期或短期大劑量外用皮質類固醇。

⑵靜脈用藥:0.25%普魯卡因註射液10 ~ 20 ml加維生素C 500mg靜脈註射;或用普魯卡因4 ~ 6 mg/kg體重,用生理鹽水配成0.1%溶液加維生素C 500 ~ 1000 mg靜脈註射。也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脈註射。

(3)局限性腳氣可用止癢、殺菌藥物擦。

(4)病情嚴重且長期無法治愈者可考慮。

外部療法:

(1)外用雄黃粉;

(2)將神經性皮炎液塗於患處;

(3)梅花針局部叩診:每日1次,10次為壹療程;

(4)也可酌情選用以下藥物外用:復方氟米松雅風、福吉寧、105黑豆餾油軟膏、止癢酒精;

(5)局部封閉:皮下註射復方奎寧註射液2ml和1%普魯卡因4 ~ 6ml(註射不宜過淺,以免皮膚壞死),每周1次,10次為壹個療程。也可以皮下註射0.1%亞甲藍2ml和2%普魯卡因5ml至5~10ml,每周1次;

(6)放射性同位素療法:可應用32磷或30鍶;

(7)淺層X線放射治療:29 ~ 43kV,每次60 ~ 100r,每周1次,3 ~ 4次為壹個療程,1年不超過2個療程。藥浴是中醫療法中的外治法之壹。它是將水放入器皿中,浸泡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溫對皮膚、經絡、穴位的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達到治療疾病、維護健康的目的。它不同於壹般的洗浴和溫泉浴,而是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根據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藥物,因為藥物不會被胃腸道破壞。它直接作用於皮膚,通過透皮吸收進入血液,因此具有療效快、舒適、無毒副作用、不會增加肝臟負擔等優點,被醫學界譽為“綠色療法”,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

中醫藥浴自古就有。中國最早的醫學方劑《五十二病方》中有治療小兒癲癇的藥浴方劑。《禮記》中說“頭上生瘡,身上有選擇就洗澡”,而《黃帝內經》中記載“患外邪者以為汗”。可以說藥浴的歷史源遠流長,始於秦朝,發展於漢唐,豐富於宋明,成熟於清代。

藥浴分為局部藥浴和全身藥浴兩種。腳和小腿多用作浸泡部位。足是激活氣血、聯系臟腑、溝通內外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陽經和足陰三經都在這裏交匯。腳有內臟和全身反射區,有52塊骨頭和60多塊肌肉,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而小腿的角質層較薄,有血管和神經。全身藥浴用於浸泡熏蒸除頭頸部以外的全身其他部位,作用面積更大,藥物利用率更高,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廣的全身性疾病。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藥浴療法是利用皮膚的生理特性來治療疾病,其機理無非是局部作用和整體作用。局部作用是通過藥物直接作用於肌表、肌肉和關節,改善皮膚、肌肉和關節的代謝,恢復其功能,直接針對病位和病因發揮治療作用;整體治療是通過藥物的透皮吸收進入血液,通過調節全身的陰陽楊琪和血液來調節臟腑功能。

現代研究表明,藥浴液中的藥物離子通過皮膚和粘膜的吸收、擴散和輻射進入體內,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增加了病變局部區域的有效藥物濃度,直接針對病因和發病部位起到治療作用。同時濕熱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和全身功能,從而使疾病痊愈。

藥浴療法可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通經活絡、祛邪調中、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絡止痛、養膚生肌、美容保健等功效。不僅能治療硬皮病、多發性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性頑癥。

  • 上一篇:胡麻花-脫發
  • 下一篇:子曰雞湯放什麽食材才好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