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急性鼻咽炎
3概述急性鼻咽炎又稱普通感冒,俗稱“感冒”,是整個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層和淋巴組織的壹種急性炎癥,主要發生在咽扁桃體。急性鼻咽炎是最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類型,多為自限性,但發病率高,影響人群廣,量大,經濟損失巨大,可引起各種並發癥。嬰幼兒病情嚴重,常出現高熱、驚厥、腦膜、腹痛、腹瀉、脫水等全身中毒癥狀。成人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有明顯的局部癥狀,如鼻塞、流鼻涕、頭痛、鼻咽部幹燥痛、燒灼感和異物感。成人和大齡兒童有明顯的局部癥狀,在間接鼻咽鏡或纖維鼻咽鏡下很容易看到鼻咽部病變,因此診斷並不困難。但嬰幼兒患者,起病急,常以全身中毒癥狀為主要癥狀,常被誤診為急性傳染病。
4病名急性鼻咽炎
5英文名急性鼻咽炎
6.卡他性鼻炎;,急性鼻咽炎的別稱;周壹冷;卡他性鼻炎;冷;卡他性鼻炎;普通感冒;寒冷
7分類呼吸科>;傳染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8 ICD編號J00
流行病學急性鼻咽炎多為散發性,但冠狀病毒感染可引起部分流行,在人口密集的學校或軍營可呈爆炸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病例數減少。學齡前兒童每年患病4-8次,學齡兒童患病2-6次,成人患病2-5次。據統計,美國每年有20%的感冒患者喪失勞動能力,每年活動受限654.38+0.7億天,平均每人0.8天。654.38+00%的患者去醫院,人均醫療費用約為654.38+00美元。每年國家醫療費用損失2.5億美元,每年誤工達到3000萬個工作日,學生曠課3000萬天。壹般認為感冒多見於冬季,但主要由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鼻病毒感染在寒冷季節不常見,原因尚不明確。
10急性鼻咽炎的病原為病毒,常見的有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少見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腸道病毒、呼腸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EB病毒。肺炎支原體、A、C、G組鏈球菌和非生物致病因素如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異物等都能引起感冒樣癥狀,所以不是真正的感冒。
10.1鼻病毒鼻病毒1956分離自感冒患者。它是microRNA病毒群的壹個屬,是無包膜的單鏈RNA病毒,直徑為15 ~ 30 nm。它耐乙醚,但不耐酸(在pH 3的溶液中容易失活),在幹燥環境中可存活3天。根據血清中和試驗,血清菌株超過120。二倍體細胞培養物在33℃生長最好,在-70℃可長期存活,在4℃可存活數周,在56℃30分鐘可滅活。30% ~ 50%的感冒患者是由壹種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的。
10.2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組,是壹種單鏈RNA病毒,有包膜,對乙醚和酸敏感。直徑80 ~ 150 nm,獨特的桿狀peplomers從胞囊突出,在胞質內增殖,通過胞質網萌發成熟。至少有三個菌株(B814、229E和0C43)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兒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占成人感冒的15% ~ 20%,偶爾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
10.3腺病毒是壹種雙鏈DNA病毒,無包膜,核復制,直徑70 ~ 90 nm,對稱二十面體,在-20℃穩定。已從人類中分離出41血清株,中間株較多。臨床上可表現為各種類型的感染。
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早於1956年在實驗室從患呼吸道感染的猩猩體內分離出來。它是壹種有包膜的單鏈RNA病毒,直徑為120 ~ 200 nm,屬於副粘病毒科的肺病毒屬,只有壹個血清型。病毒極不穩定,室溫下2天病毒量減少100倍,4℃冰箱4 ~ 6天減少100倍。它是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通常在成人中引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但在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更為危急。
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呼腸孤病毒1 ~ 3、單純皰疹病毒1和EB病毒等病毒偶爾可用作感冒的病原體。
鼻病毒11的發病機制主要是感冒患者鼻咽分泌物汙染引起的接觸傳播(手眼、手鼻),也有飛沫傳播途徑,在急性鼻咽炎中遠不如流感重要。鼻病毒感染後,病毒復制在48小時達到濃度峰值,傳播期持續3周。個體易感性與營養和健康狀況、上呼吸道異常(如扁桃體腫大)和吸煙有關。寒冷本身並不會導致感冒。寒冷季節容易感冒的部分原因與病毒種類有關,也可能與寒冷導致室內家庭成員或人群增多、擁擠有關。感染癥狀受宿主生理狀況影響,過度勞累、抑郁、鼻咽部過敏性疾病、月經期等可加重癥狀。
以鼻病毒為例,鼻腔或眼睛是進入體內的門戶,鼻咽是最初的感染部位。腺樣體淋巴上皮區的m細胞含有鼻病毒細胞間粘附分子I的受體(ICAM1),病毒首先在此處粘附,並通過鼻腔的粘液纖毛活動到達鼻咽後部。此時,病毒迅速復制並向前擴散到鼻腔。對鼻上皮細胞的活檢和對鼻分泌物的研究表明,炎癥介質(緩激肽、前列腺素)和白細胞介素1和8的分泌增加,這可能是感冒臨床癥狀的部分原因。組胺的作用尚不清楚。雖然鼻腔滴註組胺會引起感冒癥狀,但抗組胺藥的治療效果並不確定。副交感神經阻斷劑能有效緩解感冒癥狀,提示神經反射機制也在感冒的發病機制中發揮作用。免疫反應(IgA,幹擾素產生)通常是短暫的,再加上病毒抗原的多樣性和漂移性,所以在生活中反復感染。
病理變化與病毒毒力和感染範圍有關。呼吸道粘膜水腫充血,有滲出物(滲漏或滲出),但細胞群無重要變化,可迅速修復,壹般不引起組織損傷。不同的病毒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細胞增殖和退化。鼻粘膜纖毛破壞可持續2 ~ 10周。感染嚴重時,竇道、咽鼓管、中耳道可能堵塞,造成繼發感染。
急性鼻咽炎的臨床表現12急性鼻咽炎的潛伏期從1到3天不等,視病毒而定。腸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較長。突然發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鼻子和喉嚨有燒灼感,然後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全身不適和肌肉疼痛。48小時出現癥狀高峰(病毒脫殼),急性鼻咽炎通常無發熱或僅低熱,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狀病毒感染時。可能有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眼瞼腫脹、咽喉黏膜水腫。咽喉和氣管炎的出現因人而異,因病毒而異。鼻腔分泌物最初是水樣的、清澈的,然後變成粘液或膿性的。粘液分泌物不壹定表明繼發細菌感染。咳嗽通常是輕微的,持續時間長達2周。膿痰或嚴重下呼吸道癥狀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並或繼發於細菌感染。兒童感冒時癥狀較成人嚴重,常出現下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嘔吐、腹瀉等。).大多數感冒是自限性的。如果沒有並發癥,病程為4 ~ 10天。
急性鼻咽炎的並發癥13急性鼻咽炎的並發癥包括化膿性咽炎、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急性加重和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礙的惡化。在兒童中,偶爾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癥,如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
14實驗室檢查14.1外周血象受病毒感染時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增加。細菌感染時,白細胞比例增加,細胞核向左移動。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核左移現象。
14.2病原學檢查壹般不做。必要時,可通過免疫熒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血清學診斷或病毒分離鑒定等方法確定病毒類型;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有助於細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15輔助檢查胸片檢查,未發現異常。
16急性鼻咽炎的診斷根據臨床癥狀特點,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全身癥狀相對較輕,可排除過敏性鼻炎等非感染性上呼吸道炎癥。由於病毒培養和免疫血清學診斷需要壹定的設備,費時費力,而且除了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應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外,對於大多數病毒感染的具體病原學診斷沒有實際意義。
17鑒別診斷17.1急性鼻咽炎與流行性感冒的鑒別診斷(1)流行性感冒是壹種廣泛流行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急性鼻咽炎壹年四季均有發生,尤其是秋、冬、春季。
(2)臨床表現:流感中毒壹般癥狀明顯,通常高熱,39 ~ 40℃,持續3 ~ 5天,頭痛和全身疼痛常見且嚴重,早期出現乏力、乏力,持續2 ~ 3周,可伴有鼻塞、打噴嚏、咽痛、胸部不適和咳嗽,常見且嚴重,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甚至危及生命。支氣管炎和軟腭粘膜的顆粒狀改變是流感的典型卡他癥狀。急性鼻咽炎主要表現為鼻塞、打噴嚏、咽痛,全身癥狀較輕,頭痛、全身疼痛、乏力、乏力,發熱較少,部分可有輕至中度的胸部不適和咳嗽,並發癥少見。
(3)輔助檢查
①X線檢查:流感比急性鼻咽炎更容易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肺部並發癥,因此胸部X線檢查有助於臨床診斷。
②實驗室檢查:a .病毒分離培養:采集鼻分泌物、鼻咽拭子、咽拭子進行癤病毒分離培養,確定病原,病毒培養約3 ~ 10天。b .快速流感測定,靈敏度> 70%,特異性> 90%,需要約24小時。c .血清抗體檢測,需要測定急性期和恢復期的抗體滴度。d .下鼻甲黏膜印片檢查顯示,流行性感冒患者從發病第壹天起常出現大量變性柱狀上皮細胞,胞漿或胞核內有苯胺藍包涵體,而急性鼻咽炎以膿細胞為主,包涵體少見。
17.2急性鼻咽炎與鼻部疾病的鑒別(1)過敏性鼻炎:過敏史、季節性(花粉熱)或常年性打噴嚏、流鼻涕、鼻塞伴瘙癢。癥狀和鼻分泌物中的嗜酸性粒細胞有助於該病的診斷。
(2)血管地爾鼻炎:無過敏史,表現為鼻粘膜間歇性血管充盈、打噴嚏、流鼻涕。幹燥的空氣會加重癥狀。根據病史,無膿痂,可與病毒或細菌感染相鑒別。
(3)萎縮性鼻炎:鼻腔異常通暢,黏膜固有層變薄,血管減少,嗅覺減退伴有結痂,有異味,易分辨。
(4)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可通過鼻內窺鏡確診。
17.3與艾滋病病毒感染前驅期的壹些急性傳染病和上呼吸道炎癥相鑒別,與艾滋病病毒感染前驅期的壹些急性傳染病(如麻疹、腦炎、流腦、脊髓灰質炎、傷寒、斑疹傷寒)和上呼吸道炎癥相鑒別。根據癥狀史、動態觀察和相關實驗室檢查,不難區分。
18治療急性鼻咽炎18.1常用對癥藥物18.1.1(1)異丙托溴銨(異丙托溴銨)噴霧劑安慰劑對照試驗證明異丙托溴銨(異丙托溴銨)噴霧劑能緩解癥狀。主要不良反應為15% ~ 20%的患者出現血絲樣黏液。
18.1.2 (2)偽麻黃堿作用於呼吸道粘膜的α腎上腺素能受體,緩解鼻塞,但對心臟和其他外周血管的α受體影響不大。緩解鼻塞,改善睡眠。不適合長期應用,限3 ~ 5天。
18.1.3 (3)抗組胺藥第壹代抗組胺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有效減少噴嚏和流鼻涕,前列腺肥大的老年人慎用。非鎮靜類抗組胺藥缺乏抗膽堿作用,效果不確定。
18.1.4 (4)發熱、肌肉酸痛、頭痛者可選用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是最常用的。應避免與抗艾滋病毒藥物zifuddin壹起使用。反復使用阿司匹林會增加病毒輸出量,但改善癥狀的作用輕微,不建議使用。
18.1.5 (5)壹般不建議使用鎮咳藥保護咳嗽反射,但劇烈咳嗽影響休息時可酌情使用,尤其是右美沙芬。
18.2可能的藥物或療法(1)維生素C:效果不確定。據報道,從感染第1天開始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8.0g/d),可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減輕病情。但大多數作者對此持否定態度。
(2)葡萄糖酸鋅:體外實驗顯示其對鼻病毒的抑制作用,臨床對照實驗顯示癥狀持續時間縮短,但結果不壹致,不良反應多。
(3)呼吸加熱濕化氣體:由於鼻病毒復制最適宜的溫度是33℃,建議呼吸加熱濕化氣體治療感冒。
18.3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病毒唑)對流感、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壹定的抑制作用,臨床應用僅限於兒童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對於鼻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
18.4抗生素的應用壹般不應該也不需要使用。壹項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在壹個亞組(20%)中,使用鼻和喉灌洗培養的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或卡他莫拉菌進行抗生素治療後,癥狀評分有所改善。因此,對於細菌定植、呼吸道分泌物粒細胞增多、鼻竇炎、中耳炎等並發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基礎疾病、病程超過1周的感冒患者,可適當使用抗生素。
19對急性鼻咽炎預後較好。
預防急性鼻咽炎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尤其是手接觸。有實驗研究報道,使用殺毒紙巾,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減少鼻病毒感冒的傳播。維生素C經常被提倡用來預防感冒,但是設計良好的對照試驗並沒有獲得支持證據。幹擾素α2α2b暴露後有預防作用,但有鼻塞等不良反應,故停止研究。
21相關藥物:組胺、幹擾素、異丙托溴銨、偽麻黃堿、麻黃堿、腎上腺素、撲爾敏、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右美沙芬、維生素C、葡萄糖、葡萄糖酸鋅、利巴韋林。
天津感冒片,治療急性鼻咽炎的中成藥,四肢酸痛,口幹舌燥,咽喉腫痛,臉頰浮腫。還可用於急性鼻咽炎(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
白前鼻炎片是大家熟悉的。用於治療風熱犯肺、內火郁結、氣血凝滯所致的急性鼻咽炎(感冒),鼻塞輕重,鼻癢熱氣,流涕黃稠。...
脂肝佳膠囊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解表。用於首次發病的溫病、急性鼻咽炎、發熱和頭痛。適用於風寒感冒,特點是惡寒明顯,不感冒...
細辛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