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吳炳才運用當歸芍藥散的技巧

吳炳才運用當歸芍藥散的技巧

當歸芍藥散在《金匱要略》中出現過兩次,壹次在《婦孕病》中,壹次在《婦雜病》中。本方由當歸、白芍、川芎、澤瀉、茯苓、白術組成,具有調和肝脾、活血利濕的功效。本方同時治肝脾,但以治肝為主;也是氣血兼治,但以血為主。近年來關於該方應用的報道較多,如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癥、妊娠腹痛、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胎位異常、妊娠中毒、子宮異常出血、妊娠水腫、產後排尿困難、閉經、子宮炎、附件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征等婦科疾病。還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膽囊炎、慢性肝炎、尿路結石並發感染、腸梗阻、痛風、心力衰竭水腫、腎病水腫、創傷後綜合征(眩暈)、梅尼埃病、腦血栓、舞蹈病、冠心病心絞痛、坐骨神經痛、神經炎、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等多種疾病...........《藥鑒》說:“疾病是不可預測的。如何靈活運用此方,吳炳才教授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婦女妊娠綜合征證治》中說:“婦女妊娠腹痛,以當歸、芍藥為主。“《治婦人雜病脈證》雲:“凡婦人胃脘之疾痛,宜用當歸芍藥。“雖然這兩篇原文很簡單,壹篇是《妊娠腹痛》,壹篇是《各種疾病腹痛》,可見他們側重於“痛”字,痛的部位都在腹部。雖然疼痛的成因非常復雜,但其總的病機無非是虛實或虛實夾雜。其實是蓋的經絡不通,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所謂的“不通則痛”;虛則導致經絡不足,筋脈失養;虛實夾雜不暢,滋補不榮,經絡濡濕疼痛。所以前人有說“氣血運行更重要”,就是疼痛綜合征的意思。本方以白芍斂肝、和營止痛,以當歸、川芎調肝和血,以茯苓、白術、澤瀉健脾祛濕。縱觀全方,具有養血柔肝、健脾利濕之功,是壹個集通補為壹體的方劑。凡肝郁血虛,脾虛濕阻,肝脾不和,氣血失調所致的腹痛,均可用本方治療。據原文介紹,此方常用於治療先兆流產,此外,還可用於治療痛經等婦科疾病。

1.治療妊娠腹痛

羅某,女,25歲,5月1993初診。患者懷孕2個月,最近工作比較忙,所以腹部隱痛不適。癥狀有腹部隱痛,稍歇,腰酸,腹有墜感,口不渴,食後不脹,大便中等,小便略黃,苔白,脈滑。其癥狀正好符合“女子懷孕腹痛”的經文。加入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3g、茯苓雲浮10g、澤瀉10g、白術10g、杜仲。三劑,水煎。

1993 5月13第二次訪問。服藥後腹部隱痛停止,腰疼也減輕了,下腹感也減輕了。請從上面吃藥。服藥後,所有癥狀消失,足月產下壹男孩。

2.妊娠期出血的治療

蘭某,女,34歲,2月初診,1972。患者停止月經超過60天,並有壹周的陰道出血。出血量少,顏色暗紅,淋漓不盡,無血塊,伴有腰脹,腹脹疼痛少,食欲好,無嘔吐酸,口幹微苦,大便兩次正常。近半個月來心情壹直不好。使用黃體酮等止血藥後,血量稍少,但仍有陰道出血。脈弦,淡紅舌,薄白苔。妊娠試驗呈陽性。這是肝脾不和,濕滯則止。加入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5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阿膠9g、桑寄生15g、杜仲10g、火麻根654330。* * *服用10劑量,直到血止住。隨訪顯示足月產下壹名男嬰。

按:此方可用於胎動不安,但目前臨床醫生不敢用,常用壽泰丸。根據日本中田圭吾(Keigo Nakata)的研究,對27名在妊娠期間服用該處方的孕婦和兒童進行了隨訪。結果:27例患者服用該方未發現對母兒健康的不良影響。此外,沒有跡象表明對產後產婦恢復和兒童發育有任何有害影響。現代醫學認為,受精卵分裂旺盛的妊娠早期服藥,畸形發生率高;從本方的使用中觀察到,在胚胎形成前給藥,可以改善母體內環境,使形成胚胎的受精卵發育過程受到良好影響,未發現致畸性,對兒童健康起到積極作用。吳炳才教授每年都能碰到類似的病例,加味當歸芍藥散大多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可見經方療效可靠。

治療痛經

陳某,壹位30歲的女性,已經遭受了半年的痛經。她壹直用逍遙散和丹梔逍遙散治療,但無效。確診時面色蠟黃,令人滿意,月經期尚在適應期。經期腹部隱痛,大便稀,月經量少,色暗紅色,質薄,口微粘,苔略厚白,舌直,脈細。證屬肝血虧虛,脾虛濕盛。加味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烏藥10g、延胡索10g、川楝子6g。水煎服三劑。服藥後腹痛停止,下月月經期間再服三劑,鞏固療效。當歸芍藥散為調理肝脾之方,治肝為主,故可治療肝脾不和、肝經為主的疾病。闌尾炎、闌尾炎、慢性肝炎等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於肝經循環部分,可考慮用本方治療。

1.治療附件炎

李,女,35歲,2002年6月20日首次確診。他主訴腹脹腹痛和腰骶痛半年多。近幾個月感覺腹脹疼痛加重,並伴有白帶,經婦科檢查確診為慢性附件炎。舌淡,苔薄白,脈弦。證是肝脾不和,腹痛很少是濕邪引起的。治療方法是調理肝脾祛濕。加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杜仲。服用5劑減輕少腹痛,減少白帶,連續服用20劑消除少腹痛,大大減少白帶。

2.治療闌尾炎

李,女,20歲,初診1983 10 10月1。患者自覺腹部右側隱隱作痛和不適已有3天,過去曾有過類似發作。這個小插曲很戲劇性,他在壹家西方醫院被診斷為慢性闌尾炎。他建議手術。因為患者害怕手術,所以尋求其余的治療。除右下腹持續隱痛外,不舒服,尚可,大便粘稠、軟,小便黃,脈細。辨證為肝脾不和,濕邪內結,當歸芍藥散加敗醬草15g,紅藤20g,服5劑後完全止痛。我以後見過他爸爸很多次,雲多年未發。

3.治療慢性肝炎

黃,男,32歲,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他經常感到右側腹部隱隱作痛和不適,休息不好時會加重。他很滿足,吃完不脹氣,嘴巴微黏,精神很好。大黃薄,苔略厚,舌質紅,脈細。加味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姜黃10g。服用7劑後,患者多次前來就診。因為效果很明顯,所以效果並沒有更好。服用35劑後,疼痛停止,口黏,苔薄變白,脈微弦。我讓逍遙丸繼續調理。

此外,還可用於治療腹痛少的慢性結腸炎和慢性前列腺炎。此方對結石疼痛放射至輸尿管的患者也有效。肝脾關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血,是氣血生化之源。肝和脾在生理上是密切相關的。脾胃的升降取決於肝氣的釋放。如果肝臟功能正常,脾胃升降適度,運化健全;如果肝臟不能履行其職責,就會影響脾胃的波動和運輸,從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的證候。反過來,脾病也會影響肝臟。如果脾虛,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康,血液沒有生化來源,或者脾不統血,失血過多,可累及肝臟,形成肝血虧虛。脾失健運,水濕不退,日久積成熱,濕熱郁蒸,不利肝膽排泄,可形成黃疸。可見肝病傳脾,脾病傳肝,肝脾在病理變化上相互影響。如《俞素文集珍藏論》:“肝痹...由肝而治,脾由肝而傳。病名脾風帶癤,腹熱,煩黃。”這是肝臟疾病轉移到脾臟的壹個例子。《論蘇文與氣機交替》:“幾乎腹瀉,體重減輕,腸鳴,腹脹,甚至憤怒,頭暈和疾病”,這是壹個脾病蔓延到肝臟的例子。《金匱要略》第1條:臟腑經絡連病致力於肝病傳脾。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脾病可以從肝論治,反之亦然。當歸芍藥散是調理肝脾的方劑,主要從肝入手,入血,可利濕。根據臟腑關系,本方可用於臟腑下垂。內臟下垂,根據“困者舉之”的原則,以補氣舉之為主。教科書和新出版的專著普遍提倡使用補中益氣湯。吳炳才教授在臨床實踐中認識到,補中益氣湯並不能完全治愈此病,部分患者服用後感覺不適。這是因為病情千變萬化,單方面治療這種綜合征自然是無效的。這類運用益氣升氣方藥無效的患者,往往與肝病傳脾有關。所以從肝論治,可以用當歸芍藥散(當然也包括逍遙散)。

1.治療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雖與脈有關,但屬脾。如唐榮川《血證論》說:“脈下為子宮,束縛人體於中,屬脾經”,所以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虛氣滯型子宮脫垂更為有效。雖然子宮脫垂與脾關系密切,但脾的病變可從肝傳入,故不應考慮脾的治療。當歸芍藥散用於子宮脫垂,即源於此。這不是前人做的。俗話說“十女九帶”多與濕有關,所以逍遙散壹般無效,而當歸芍藥散比較有效。

梅,女,26歲,初診1989 10.5。她抱怨說她已經分娩兩個月了。分娩後,她感到子宮下垂。站立時,她在陰道口外約半英寸處。她以為滿月後就可以自動收起來了,但滿月後還是下垂,伴有小腹隱痛,壓迫感,面紅口渴,大便軟,小便短黃,有五彩白細,睡眠好,舌紅,苔黃,脈細。在某醫院,用補中益氣湯,5劑。吃了藥後感覺不舒服,口幹舌苦,子宮還下垂。腹痛,小便短,大便軟,面色紅,精神尚可,脈細等。都是肝脾不和,濕滯的癥狀。所以用當歸芍藥散加味:當歸10g,白芍12g,川芎5g,雲苓10g,澤瀉10g,白術65438。五劑水煎服。服用5劑後腹痛減輕,站立時子宮收縮至陰道口。原方有效,防禦方繼續服用5劑,癥狀逐漸消失。之後她服用了10劑量,癥狀全部消失。隨訪未見復發。今後,本方將有效治療幾例具有上述臨床表現的子宮下垂。

2.治療腎下垂

劉,男,44歲,幹部,2001 11 29首診。感覺左腰疼痛,左脅腹不適2年多,肝區不適,精神好,睡眠差,口幹口粘,咽部梗阻,畏寒,食欲尚可,大便中等,小便黃,夜尿壹次,舌紅有齒痕,苔薄黃厚,脈沈。某醫院b超顯示左腎下垂7.2cm,證屬肝脾不和,濕邪郁結。用當歸芍藥散加減:當歸10g,白芍15g,川芎5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金銀花10g,玄參65438+。上半部服用50劑後,2002年10月20日復查b超,左腎位置正常,癥狀大大減輕。於是病人停藥觀察。2002年7月,患者因血精前來就診,發現上半部疾病未復發。

3.治療肛門下垂

陳某,男,56歲,幹部,2002年3月7日首次確診。患者感覺肛門墜脹感4個多月。大便成形,無黏便,食量正常,睡眠差,口不苦,微黏,但疲倦,腰酸,夜尿頻繁。本人有腦梗病史,在某醫院肛腸科治療了壹個多月,但是感覺很苦,所以來就診。舌淡苔薄黃,脈深弦閉。關仙為肝病,擬加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5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枳殼10g。七劑水煎劑。單獨服用腎氣丸。

2002年3月16日第二次診斷,肛門墜脹感大減,夜尿仍多,脈象、舌象與以前相同。辯護人又吃了7劑。服藥後肛門墜脹感消失,右閉弦平,於是停用當歸芍藥散,腎氣丸繼續服用,因為夜尿仍多。7月,患者因偏頭痛來就診,詢問病情有無復發。

4.下腹痛的治療

謝建國,男,47歲,理發師,2002年4月10日首次確診。少腹墜壹個多月。五、1995有腰部損傷史,之後經常出現腰痛,按摩治療後略有好轉。目前腰酸腿腫怕冷,小腹腹部不舒服,怕冷,經常頭暈。服用藿香正氣散有用,口幹略粘,胸悶不悶,飲食睡眠正常。脈弦微浮,舌質紅,苔薄黃。處方如下:

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雲南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0g、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烏藥10克,枳殼65438。五劑水煎服。服藥有效,再繼續加減上述方子。服用32劑後,所有癥狀消失。

另外,如果肝胃下垂,見證以上,也是有效的。

醫生對上述古方的新用可能存疑,但只要辨證準確,確實能見效。中醫理論認為,生理上,水和血同源,互相幫助,互相依賴。病理上,《金匱要略:水氣病》說:“經絡為血,血不利則為水”,並指出:“此病難治,因水未通先破,後水有病。因為先叫水,再破水,所以很容易治病。指出了水和血的辯證關系。唐榮川根據“血淤日久”、“水虧為龍血”的病理基礎,強調了“血病離不開水”與“水病離不開血”的病理聯系。日本長尾治理認為“血瘀的形成不僅是血液循環的障礙,也是水代謝的障礙。“這些古今研究表明,血與水有壹種‘瘀血阻水,積水凝血’的病理關系,這種水與血相關的病理在妊娠疾病中較為常見。從活血利濕的關系來看,活血利濕,利濕活血。前者是大黃甘遂湯、當歸芍藥散,後者是桂枝茯苓丸。現代研究證明,利尿劑能消除水腫或腹水,減輕心臟負荷,幫助糾正心力衰竭,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血瘀的消除。活血藥物可以溶解血栓,將水解產物吸引到血液中,降低血液粘度。

當歸芍藥散由當歸、白芍、川芎、澤瀉、茯苓、白術六味藥組成。其中當歸、川芎、白芍為分血藥,澤瀉、茯苓、白術為分氣藥,具有健脾、燥濕、利水的功效。故《韓方口技》曰:“此方可治女子腹痛,有活血利濕之效”。本方具有活血利濕的作用,故可用於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肝腎囊腫、卵巢囊腫、血栓性靜脈炎等癥。

1.治療肝硬化腹水

熊,男,37歲,幹部,2002年6月26日首次確診。3月因肝硬化並發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行脾切除術。術後仍有腹水、腹瀉及腸鳴音、腹痛、下肢水腫,表現為抑郁、泛酸、噯氣、惡心、腹脹、低熱、無汗、怕冷、口幹、不粘不苦、尿短。用半夏瀉心湯先後加入厚樸和大腹皮。噯氣,厭食,腰酸,便溏,小便短而頻,舌紅苔薄黃,脈寬,準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雲苓10g,澤瀉10g,白術65438。

七劑水煎劑。服藥後水腫、噯氣、腹脹、食欲不振、輕度惡心、不反酸、大便不膩、舌質紅、苔薄黃、脈細而沈。加入山楂和10劑量。服藥後腹脹減輕,下肢腫脹,腹痛消失,大便稀薄,中度,嗜睡,小便長,口幹微粘,舌質紅,苔薄黃,脈微弦而強。以上白術改為12g,加太子參為10g。服藥後尿長,腹脹消除,b超腹水消除。原黨亦步亦趨。

2.治療慢性腎炎水腫

胡某某,女,45歲。1990 9月12初步診斷。我患腎炎多年,現在全身水腫半年多了。我的頭和臉先腫了,然後全身都腫了,但是腫的不是很厲害。早上臉腫,下午腳腫,面色蠟黃,精神壹般,大便軟,小便短,色黃,無灼熱,舌紅,舌苔薄白,脈細。尿蛋白++。他在別的醫院治療無效,來我這裏治療。經發汗、利尿治療近三個月,水腫、蛋白尿未見好轉。後來認為他臉色蠟黃,脈搏細,水腫不太好。懷疑是血虛水濕內停。當歸芍藥散原方為: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澤瀉10g,白術10g,茯苓。服用七劑後,水腫略有減輕,尿蛋白降至++。服用原方七劑後,水腫再次減輕,尿蛋白降至+。服用七劑後水腫完全消失,尿蛋白為陰性。為了鞏固療效,指示原方再服用壹個月,至今未復發。

3.治療血栓性靜脈炎

徐,女,46歲,幹部,2002年7月27日初診。左下肢腫脹,大約在左腳踝以上6寸,腳踝以下。局部顏色偏紅,有熱感。月經量少,但應該在意料之中。第二個凳子還是老樣子。西醫懷疑是血栓性靜脈炎。我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活血化瘀利水的藥物,但是無效。來到診所,舌紅苔黃,脈沈。桂枝茯苓湯給了當歸、連翹、赤小豆,吃了大黃蟲丸無效。改為加當歸芍藥散:當歸10g,白芍15g,川芎6g,澤瀉10g,白術10g,茯苓10g,益母草65438。七劑水煎劑。服藥後腫脹減輕,至9月22日左腳踝以上腫脹完全消失,腳背輕度腫脹,紅腫已消退。繼續從上面拿。

另外,懷孕後,胎體逐漸長大,阻礙了母氣的升降,影響了水和血的運行。水和血結合導致各種妊娠疾病,如胎位異常、妊娠中毒、妊娠水腫、排尿困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妊娠腹瀉等疾病,都可能導致當歸芍藥散綜合征,使用本方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在臨床上遇到上述疾病,要想到應用這個方子。當歸芍藥散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可謂疑難病奇方之壹。如何正確合理的使用這個方子,主要基於以上四點。

如果要按照八綱來分類,從表到裏屬於內證,從陰陽(足厥陰肝、足太陰脾)屬於陰證,從虛實夾雜,從寒熱屬於寒證。該病因肝郁脾虛,濕邪止於肝脾。癥狀可能是血虛(面色萎黃、頭暈、月經量少、舌淡等。)、脾虛夾濕(大便溏軟不適、小便不利、口粘)、脈弦。從氣血角度看,是濕邪入血的方劑。其應用集中於腹部疾病。此外,只要肝臟、肝經、肝臟主要臟器有異常,辨證屬於肝脾失調、濕邪郁結、血行分離,均可使用本方。至於文獻報道,用此方治療舞蹈病和眩暈也屬於治肝,因為肝動則抖,風則臟,如吳《大雲論》說:“肝為天之風,……其用則動”。至於妊娠,由於水與血相互作用的病理,此方可用於治療妊娠的各種疾病。

  • 上一篇:乳暈黑怎麽辦?
  • 下一篇:乙肝可以治療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