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指導閱讀
“甲減”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缺陷而引起的壹種全身性代謝低下綜合征,是目前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多見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為1: 4 ~ 6。這種疾病對嬰兒和孕婦的影響最大,可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和生長,顯著增加女性不孕、流產和死產的風險。絕大多數甲減患者需要終身治療。這些患者平時應該怎麽吃飯吃藥?如何監測病情?平時要註意什麽?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可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那麽,是不是所有甲減患者都需要補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甲減”都與碘缺乏有關。是否需要補碘取決於甲減的病因,切忌盲目補碘。
如果甲減是由“單純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狀腺腫引起的甲減),則需要適當補碘。但隨著我國碘鹽的普及,現在這類患者已經很少了。當今臨床上的“甲減”多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病)引起,其病因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這類患者不宜額外補充碘,但應適量。
除了上面提到的碘的攝入,甲減患者在飲食上還要註意以下幾點。
(1)少吃能引起甲狀腺腫大的食物。
白菜、西蘭花、菜花、蘿蔔、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硫氰酸鹽,可與甲狀腺細胞的碘泵結合,抑制甲狀腺內碘的積累,幹擾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導致甲狀腺腫大。因此,甲減患者應盡量少吃這類蔬菜,尤其不能生吃。
(2)低脂肪、高纖維素、高蛋白的飲食。
甲減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癥,因此患者應低脂飲食,少吃脂肪、奶油、動物內臟、油炸食品、堅果等高脂食物。食用油最好控制在每天20克(約2勺)以內;甲減患者常因胃腸蠕動緩慢而出現腹脹、便秘等癥狀,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雜糧、韭菜、山藥等。)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甲減患者由於胃腸功能下降,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能力差。患者可以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蛋、魚、奶、豆制品等。)來維持蛋白質的平衡。
(3)低鹽飲食
很多甲減患者會出現“黏液性水腫”,吃鹽過多會加重。因此,甲減患者不宜吃太鹹。
(4)其他
部分甲減患者會因甲狀腺激素缺乏(註意:甲狀腺激素可刺激造血功能)、胃腸吸收不良、月經量增加而出現貧血。因此,應適當補充富含鐵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豬肝、鴨血、瘦肉、黑木耳、綠葉蔬菜等。
甲減患者由於新陳代謝慢,產熱少,畏寒乏力明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如果治療不及時,它們還可能誘發粘液性水腫昏迷。因此,甲減患者不宜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冬季,尤其要註意保暖,預防感冒。
與甲亢相比,甲減的治療相對簡單,只要每日補充適量的甲狀腺激素(如衛矛)即可,但使用過程中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早餐前30 ~ 60分鐘服用。
您最好早上空腹服用,避免與鐵、鈣、復合維生素、豆制品同時服用,間隔時間超過4小時,因為上述藥物會影響甲狀腺素的吸收。最好每天同壹時間服用澤蘭,這樣可以保持血藥濃度穩定。壹般不建議晚上服用,因為它是壹種興奮性性激素,晚上服用可能會導致失眠。
(2)初始劑量應因人而異。
老年人和甲狀腺功能減退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從小劑量(12.5 ~ 50μ g/d)開始,緩慢增加劑量,以免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對於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年輕甲減患者,尤其是孕婦,也可以從壹開始就給予充分的(壹步到位)替代治療。
(3)劑量應隨季節變化適當增減。
甲狀腺激素的劑量不僅取決於疾病的嚴重程度,還取決於季節的變化。冬天冷,身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抵禦寒冷。甲減患者由於新陳代謝下降,產熱不足,冬季需要增加甲狀腺激素的替代劑量。很多甲減患者正是忽略了這壹點,導致冬季病情反復或加重,甚至出現粘液性水腫昏迷。同理,由於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減少,所以甲狀腺激素的用量要適當降低。
甲減患者能否停藥主要取決於甲減的病因。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的甲減,放射性碘131,甲亢手術,先天性甲減或發育不全是永久性的,需要終身服藥。但藥源性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引起的甲減壹般是暫時的(少數患者除外),大部分是可以停藥的。具體到每個患者,能不能停藥,不要自作主張,壹定要遵醫囑。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澤蘭(甲狀腺激素)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就安全性而言,澤蘭在美國FDA的藥物安全級別中屬於最高安全級別A。孕婦不必擔心服用佩蘭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前提是劑量壹定要合適,劑量不足不能糾正甲減,劑量過大會導致“藥物性甲亢”。
育齡女性在計劃懷孕前壹定要檢查甲狀腺功能。如果發現甲減或亞臨床甲減,壹定要及時補充佩蘭,將甲狀腺功能調整到標準(TSH < 2.5 MIU/L)後才能懷孕,避免甲減對胎兒生長發育的不利影響。
懷孕後不僅停不下來,還經常需要加大量。懷孕期間需要每月檢查壹次(FT3、FT4、TSH),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優加洛的用量。妊娠結束後,佩蘭的劑量應調整回孕前水平,建議產後6周復查TSH水平,以便進壹步調整劑量。
產後可以放心哺乳。即使服用大劑量的澤蘭,哺乳期分泌到乳液中的甲狀腺激素量也不足以引起寶寶甲狀腺功能亢進。
總之,只要把甲狀腺功能調整到正常範圍,甲減患者就可以放心懷孕和哺乳。
妊娠和非妊娠TSH的正常參考值是不同的。美國甲狀腺協會(ATA)2011指南首次提出了妊娠期TSH的具體參考值:孕早期TSH為0.1 ~ 2.5 MLU/L;孕中期TSH為0.2 ~ 3.0 MLU/升;妊娠晚期TSH為0.3~3.0 MLU/升。懷孕期間,孕婦的甲狀腺功能應控制在妊娠特異性參考區間內。
對於成年人來說,指甲油控制達標後所需用量基本穩定,每6 ~ 12個月復查壹次指甲油就夠了,不需要經常復查。因為生長發育、體重變化等的影響。,未成年人應該更頻繁地復習A-level技能。至於甲減孕婦,最好每個月復查壹次甲狀腺功能,有問題及時調整劑量,保證孕期甲狀腺功能正常。
甲減報告上的兩種甲狀腺自身抗體(TPOAb和TGAb)大多偏高。這兩項抗體指標主要用於判斷甲減的原因,不是治療和隨訪的主要觀察指標。壹般來說,沒有必要每次都檢查它們。如果成績比以前高,甚至更高,也不要緊張。目前多數觀點持不幹預態度,實際上也沒有這方面的特效藥。
甲狀腺激素缺乏可影響全身所有系統,因此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癥狀往往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有的甲減被誤診為抑郁癥、更年期綜合征、老年癡呆癥等。,而另壹些則被認為是生理變性和漏診。所以,壹定要警惕。當患者出現乏力、畏寒、腹脹、厭食、便秘、嗜睡、反應遲鈍、抑郁、浮腫、貧血等癥狀時。,壹定要想到及時檢查甲減。
甲減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住院:1)並發嚴重急性感染;2)並發胸腔積液、腹水和心包積液;3)有嚴重的精神癥狀;4)頑固性心絞痛和心力衰竭;5)粘液水腫昏迷。
“亞臨床甲減”是指血清甲狀腺激素(FT3、FT4)正常,促甲狀腺激素(TSH)升高的情況,是壹種介於正常和甲減之間的過渡狀態。有大量證據表明,“亞臨床甲減”與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疾病、妊娠概率、孕期和分娩期安全性及後代精神異常有關。如果不進行幹預,每年約有5% ~ 15%的亞臨床甲減發展為臨床甲減。
亞臨床甲減是否需要治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區別對待。壹般認為符合以下條件之壹的亞臨床甲減患者需要治療:1)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女性;2)合並甲狀腺腫;3)TSH > 10 mIU/L;4)膽固醇明顯升高。對於亞臨床甲減和冠心病患者,不提倡替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