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記錄”)
白鱔有不同的名稱,蛇魚、風鱔(簡編)、黃鱔(本元)、白鱔、青鱔(中國動物圖冊魚類)。
來源是安圭拉的全部或肉。
動物形態的鰻魚(日用草藥)
身體細長,前部呈圓柱形,後部略扁。體長約40厘米。頭部長而尖。吻尖而扁平。小眼睛,位於頭部前方。兩眼間隔較寬,大約等於接吻的長度。每側有2個鼻孔,後鼻孔靠近眼睛前方,前鼻孔呈管狀,位於吻部兩側。嘴大而寬,口角達到眼睛的後邊緣。下頜骨比上頜骨略長,唇厚,上下頜骨和犁骨有細齒。鰓孔較小,位於胸鰭基部前方。側線完整,鱗片小而長,藏於表皮。體表有更多粘稠液體。背鰭長而低,起點離臀鰭比離鰓孔近。臀鰭長而低,起點緊接* * *。胸鰭近圓形,無腹鰭,尾鰭短,與背鰭、臀鰭相連。體背灰黑色,側上緣略綠,腹部白色。
生活在江河湖海中。到了壹定年齡,它們秋天在海裏產卵。食物主要是小魚、蟹、蝦、蚯蚓和水生昆蟲。分布於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和海南島。
這種動物的骨頭(鱔魚骨)、血(鱔魚血)、脂肪(鱔魚膏)也有入藥的作用,各有專文詳述。
每100g肉含水分76g,蛋白質14.5g,脂肪8g,灰分1.4g,鈣166mg,磷211mg,鐵1.8mg。維生素A3000國際單位。B1_10微克,B2_100微克,煙酸6.0毫克,C_15毫克。肌肽和鵝肌肽也從肌肉中分離出來。在18 ~ 22℃儲存1晝夜時,含有13.7 mg%的揮發性堿性氮、36.0 μ g/g的揮發性還原性物質、2.2 mg%的組胺和顯著量的丁酸。魚體的粘液中含有多糖;該多糖含有氨基葡萄糖0.65毫克、半乳糖膠6.5毫克和葡萄糖醛酸0.16毫克%。鰻魚肝的維生素特別豐富,如A15000國際單位,B1_300微克,B2_500微克每100克。
性是甜蜜而平淡的。
(1)《別錄》:“甘,有毒。”
②食用草藥的本草學;“冷。”
③《日華子本草》:“平,微毒。”
④大夫鏡:“甘,平,微寒。”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肝腎。”
②回春本草:“入脾腎。”
功能主要用於補虛、祛風除濕、殺蟲。治療體虛、骨蒸、風濕關節痛、腳氣、風疹、小兒疳積、崩漏、腸風、痔漏、潰瘍。
(1)《別錄》:“主五痔瘺,殺諸蟲。”
(2)食療本草:“治婦降百病,萬物如蟲。”
3孟偉:“熏痔瘡。患瘡、瘺、潰瘍,長期食用很有效。腰腎濕風痹,常如水洗,用五味和大米煮,空腹吃,十分有益。濕腳氣好讓人服。”
④《日華子本草》:“治勞補虛,殺蟲毒瘡,暖腰膝,升陽,治婦人產後瘡蟲癢。”
⑤《日用本草》:“補五寶。治諸風病,血從腸風流。”
⑥綱目:《治小兒疳積、蟲心痛》
用法用量口服:烤研成粉或煮。
病後忌脾腎虛弱為宜,痰多腹瀉者不宜服用。
(1)寇宗秋:“移風。”
②日用草藥:“腹下有黑斑者,毒性甚大。與銀杏葉同食,致柔風。”
⑧《草木靜姝》:“脾胃虛弱,易泄之人,不宜食之。”
④求本草原:“脾腎兩虛,痰多者不宜食。”
⑤趣味生活的飲食譜:“多吃有助於發熱的發作,孕婦應及時避免。”
方案壹:治骨蒸、勞腸風蟲:鱔魚2斤,按吃法處理,切成塊,放在鍋裏,用兩杯酒煮熟,用鹽和醋腌著吃。(《盛慧芳》)
⑦治療男女壹切疲勞虛弱:將大鱔魚用清水洗凈,在蒸籠中鋪上荷葉,將鱔魚放在蒸籠上撈起,去頭、去尾、去骨,搗碎,加入炒山藥粉,藥丸大如五子,曬幹,加入薄荷,用瓷收集,不要留藥氣。中空的薄荷湯或葡萄酒要三四美元。(《經驗集》鱔魚丸)
(3)治痔瘡痔瘡,殺蟲:黃鱔魚壹條,處理如同食用,切成薄片,用胡椒粉、鹽、醬食用。(《醫生的心鏡》)
④治鼠瘺:黃鱔魚四兩塊(烤至焦黃)、野豬皮四兩塊(烤至焦黃)、滇麥壹兩塊、蟾蜍壹只(烤至黃色)、虎斑貓三十只(去頭、去腳、去翅,用糯米炒至黃色)、十二月豬脂五塊(煉)巴豆十五塊(去皮、心膜)除豬脂、巴豆外,將藥搗成粉末,藥丸大如梧桐樹用豬脂、巴豆、杵每天服兩粒,米粥送服。感覺忽冷忽熱,沒感覺的話,以後吃三片,稍微加大。吃飯小心,無聊。(“盛慧芳”鰻魚魚丸)
⑤心痛的治療:鱔魚輕烤熟,壹兩塊與患者同食。(孟瑋《良方》)
著名專家論述:(1)《本草經》:“鱔魚性味甘寒,善殺蟲,常食對蒸骨及五痔瘺管者大有裨益。”
(2)《本草》:“鱔魚是壹種除病治病,殺蟲的藥物。如潰瘍、瘺管、痔瘡,還有風濕、腳氣、關節痛,人們常吃,漸漸有了效果。”性雖有毒,但五味藥,蔥、姜、椒、韭適當烹煮,可滋腎,使之強而弱。"
提醒妳:鱔魚這種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