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特點是起病急、證候多、變化快,與自然界有很大不同。風?善行的數量變得相似]因此而得名?中風?;也叫突然發病?中風?。由於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同,內臟(閉證、脫出)和經絡也有區別。
此病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腦出血、腦血栓、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病毒性腦炎、中樞性面神經麻痹等疾病。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中風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由於身體元素的缺乏和呼吸不當,肝、腎、心、脾的功能失調。肝腎陽虛導致肝陽上亢,心陰不足導致心火上亢,脾陽虛導致內生痰濁。如遇焦慮、憤怒、暴飲暴食、勞累過度、風寒發作等誘因,肝陽會驟然擴張,觸發肝風,心火大爆發。真元衰,則陰陽復蘇,證除;當痰濁流經經絡時,就會發生半身不遂。
辨證治療
(壹)內臟
1,封閉卡
主要癥狀:突然昏厥,神誌不清,雙手握拳,牙齒緊咬,面紅氣厚,咽喉有痰,大便不通,舌紅,苔黃厚或灰黑色,脈滑而強。
治療:督脈、足厥陰經、十二井穴為主。毫針瀉下,或刺血,可開竅、平肝、息風、清痰火。
處方:水溝、十二井、勞宮穴、豐隆穴、百會穴、太沖穴、湧泉穴。
配穴與證候:閉牙:下關、頰脈、會谷;強舌:啞門,練拳,李彤。
方毅:溝醒清腦;十二井開竅,清熱,刺絡放血可通十二經脈;營宮發泄內心;豐隆是胃的經絡穴位,針刺是為了促進脾胃的氣機,健脾和胃化濁;百會、太沖平肝熄風;湧泉滋養腎水平肝潛陽,各穴位起到開竅、平肝熄風、化痰瀉火的作用;下關、頰車、合谷,調節上下頜骨開合;啞門醒悟,開竅,與廉泉、李彤結合,助舌治寂。
2、脫卡
主要癥狀:突然昏厥,神誌不清,閉眼,輕微打鼾,手遺尿,四肢冰涼,如面紅如妝,脈微斷腸或浮無根。為真陽越界之危。
治療:以任脈經穴為主,再用艾灸回陽強身。
處方:神闕、關元、氣海、百會。
方毅:神闕位於臍中,是生命之根,屬於真氣功。關元、氣海為任脈,足三陰經的交點,位於小腹。關元是三焦之源,三焦是生命能量之源。因此,鹽灸神闕,灸關元、氣海,可大補元陽,回陽固脫,灸百會可疏通督脈。
(2)中天
風痰阻絡後臟腑功能逐漸恢復,但風痰仍阻絡。
主要癥狀:半身不遂,皮膚麻木,手腳麻木,口歪,語言不利,或頭痛,頭暈,手足抽搐,面紅目赤,咽幹,口渴,煩躁等癥狀,脈多弦滑。
治療:以手足陽明、手足少陽、太陽經穴為主。針灸是壹種平肝健脾,瀉下止瀉的方法,以祛風化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平定陰陽。
處方:
上肢:肩峰、曲池、手三裏、直溝、合谷、後溪。
下肢:腎俞、環跳、陽陵泉、足三裏、太沖。
頭:百匯、風馳、地下倉庫、口車、啞門、厲安全。
方毅:陽明是氣血充沛的經絡,疾病容易康復。故選用首建、曲池、手三裏、合谷、足三裏、臧棣、步車,調理上肢、下肢及頭面部氣血,祛風化痰;少陽為樞,主持全身運動,取枳溝、風池、環跳、陽陵泉等穴,舒筋活絡,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百會、風池、太沖,平肝熄風,標本兼治;地下倉和頰車用於治療嘴部歪斜;啞門,練拳要通舌;強刺激後溪可疏通督脈緩解痙攣狀態,是治療手不能開的上肢癱瘓的經驗穴。
其他療法
1,頭皮針
取穴:對側運動區、感覺區、足部運動區、舞蹈震顫控制區。
方法:常規消毒後,將針依次插入相關穴位,直至到達骨膜,然後扭轉2分鐘,每分鐘約140-160次。壹邊撚針,壹邊叫病人活動四肢,停針5分鐘,再撚針2分鐘。這樣,針保持30-40分鐘,每天壹次或隔天壹次。
2.耳針術
穴位:對應腦、中緣、肝、三焦、癱瘓的耳穴。失語癥加心脾;吞咽困難加上嘴,耳朵風扇根和喉嚨。
方法:隔日壹次,15-20次為壹療程。耳針適用於腦血管意外後遺癥(中脈),應在病情穩定、神誌清醒後進行。
3.電針刺
每次選65438+上下肢0-2點。針有感覺後,打開電療機,逐漸加大電流,使相關肌肉有節奏地收縮,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為準。每次通電20min,隔天壹次,10次為壹個療程。電針適用於風中經絡。
4.穴位註射
取穴:上肝:曲池;下肢:陽陵泉。
方法:選用5%當歸註射液,每穴註射約1ml,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此法適用於中脈。
5、皮針
微刺頭部督脈、膀胱經、膽經、後腰、骶骨、上肢內側手經、手三陽及手指穴、下肢膝下足經、足三陽及足趾穴。每天壹次,10次為壹個療程。適合中脈輕度患者。
附註
中風的預防:凡年老體衰、氣虛痰多、頭暈、心悸等肝陽上亢的患者,若有舌強、語言不利、嗜睡、腿軟、性格改變、手指麻木等。,這些都是中風的先兆癥狀,所以他要註意自己的飲食起居,避免疲勞,經常艾灸足三裏和吊鐘,預防中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