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區的蠶豆種植時間和方法都不壹樣。南方稻田冬蠶豆的種植時間應在水稻收獲時種植,長江沿岸種植時間在寒露至初霜之間,南方雙季稻區在小雪前後。壹般在北方,春天解凍後要抓緊播種。
蠶豆種植區:為我國蠶豆主產區,包括雲南、四川、湖北、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江西、陜西南部各省(市、自治區),10 ~ 11播種,4 ~ 5月采收。主要是水稻後茬,冬季與小麥、油菜輪作;。春播蠶豆種植區:包括甘肅、內蒙古、青海、山西、陜西北部、河北北部、寧夏、新疆、* * *和四川西北部省區,壹般3-4月播種,8月收獲,每年收獲壹次。
-
-
-
在河南,春播蠶豆在3、4月播種,解凍後即可種植,8月收獲。
問題2:我國蠶豆主產區,包括雲南、四川、湖北、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江西、陜西南部各省(市、自治區),蠶豆應該什麽時候播種?10 ~ 11播種,4 ~ 5月收獲。主要是水稻後茬,冬季與小麥、油菜輪作;。春播蠶豆種植區:包括甘肅、內蒙古、青海、山西、陜西北部、河北北部、寧夏、新疆、* * *和四川西北部省區,壹般3-4月播種,8月收獲,每年收獲壹次。
望采納!
問題3:蠶豆什麽時候種?什麽時候收獲?蠶豆是壹種固氮能力很強的作物,也是各種秋作物的良好前身,在種植結構和耕作制度的高速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蠶豆不適合連作。由於鐮刀菌菌根腐病的影響,連作往往使植株變矮,分枝減少,結莢率降低,產量降低。特別是連作後,土壤中部分養分得不到恢復和調節,磷、鉀含量顯著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噬菌體數量增多,根瘤減少,根瘤固氮能力降低,根系不發達,病蟲害加重。如根腐病、莖基腐病和赤星病,在連作中比輪作更重要。因此,蠶豆輪作和間作尤為重要。
1.輪作
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的廣大稻區,自然條件優越,人多地少,復種指數高。無論是雙季稻區還是單季稻區,都是以大麥、小麥、油菜、綠肥、蠶豆等冬季作物三年輪作為主。即第壹年:蠶豆(或綠肥如苜蓿)——早稻——晚稻(雙季稻區單季稻);第二年:大麥(小麥)-早稻-晚稻(或單季稻);第三年:油菜-早稻-晚稻(或單季稻)。
在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古、河北壩上等西部和北部壹年壹遇的高寒地區,或蠶豆或小麥或土豆或亞麻或玉米,所以輪作方式是蠶豆和小麥(或土豆或亞麻或玉米)。壹般是蠶豆-小麥-亞麻,蠶豆-小麥-馬鈴薯,蠶豆-小麥-玉米等。,三年壹次。
2.間作套種
間作套種是對復種輪作模式的改進和優化,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光、溫、水、土,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根據浙江、四川等省的試驗,蠶豆和小麥間作比單作小麥增產20%以上。在甘肅、青海兩省的春蠶豆產區,過去采用蠶豆和油菜混作。近年來寬窄行種植蠶豆,寬行中間種植油菜1行,實現了豆油雙豐收。
為了克服作物前後生育期的矛盾,蠶豆與玉米、棉花等作物間作比較常見,方式也很多,主要有蠶豆/棉花、蠶豆/玉米、蠶豆/馬鈴薯等。在江蘇、上海、浙江等省市,蠶棉套種比較廣泛。蠶豆播種時間為65438+10月下旬至11.2 ~ 1.5m的10月上旬,畦內種植2行蠶豆,行距80~100cm,株距15 ~。棉花和蠶豆的生育期約為40~60天。比如棉花移栽在五顏六色的營養缽裏,大豆棉花的生長期在40天左右。豆棉間作有利於棉花苗期的抗寒防凍,也可以克服蠶豆生長期長而導致的棉花種植延遲。蠶豆和玉米間作在長江流域和南方省份也廣泛應用。壹般畦寬1.7~2.0m,在畦兩邊種植各類1~2行蠶豆,或在畦中間種植2~3行蠶豆,次年4月上旬在寬行內種植或移栽玉米,兩者生育期50~60天。5月底蠶豆收獲後在玉米行間種植紅薯,形成蠶豆、玉米、紅薯三熟種植模式。此外,還可以在果園、桑園、田間間作。
問題四:蠶豆怎麽種蠶豆怎麽種蠶豆的種植方法如下:
(1)良種的選擇:蠶豆應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的品種,尤其是當地的大冬瓜豆。
(2)精細整地:蠶豆喜濕但不耐澇,應種植在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地塊,收割前翻耕平整,冬閑田應開好溝、廂,按廂寬1 ~ 1.5 m、廂高25 cm、廂寬35 cm的規格做成深溝高廂,使廂面平整。
(3)合理施肥:主要是農家肥和磷鉀肥。壹般每畝用1,000 ~ 1,500公斤豬牛糞、土壤雜肥或堆肥、30 ~ 35公斤過磷酸鈣、1,000公斤草木灰混合作為基肥,播種後將種子蓋在窩內;當幼苗長到5-6片真葉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糞尿5擔,加硫酸鉀或氯化鉀5-7.5公斤,用水澆;初花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2 ~ 0.5公斤與50公斤水混合後噴施在葉片上,防止落花落莢,影響產量。
問題五:蠶豆怎麽種?壹.土地選擇和準備
蠶豆喜歡溫暖、涼爽、濕潤的氣候,不耐熱耐澇,水分過多,土壤溫度低,通風不良,根系和根瘤發育不良,易引起根腐和銹病。因此,疏松、深厚、肥沃的粘土或粘壤土是適宜的土壤。
第二,施肥
1.基肥:耕前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斤,過磷酸鈣40-50斤,草木灰50-100斤,然後翻耕細耙。
2.田間施肥:全生育期兩次。第壹次種植後約壹個月,每畝用30公斤復合肥灌溉。開花前進行第二次追肥,促進花的發育和結莢,每畝施用大狀元牌復合肥30公斤。
第三,播種
1,選種
蠶豆有很多種。根據我們地區的種植習慣和鮮食習慣,選擇開元大莊蠶豆品種,屬於大粒種。
2.播種時間
水稻收獲後即可播種,最遲不晚於10的中後期。
3.種植密度
如果行距為15×20cm,用細糞肥或火土覆蓋種子。如果水田有免耕法,蠶豆種子可以直接壓在米堆旁邊,種植深度可以是2-3厘米。
4、種子使用量
每畝用種量20公斤左右。
四、種植方式
(1)常規種植方法:
1.水稻收割後,晴天翻耕耕地,翻耕深度25cm,曬兩天再耙。
2.結合翻耕,每畝施65,438+0,000-2,000公斤農家肥,40-50公斤普通過磷酸鈣,65,438+00-65,438+000公斤草木灰作基肥。
3.田間應設壹縱三橫溝,寬30厘米,深30厘米。
(2)免耕法
1.水稻收割後,每塊田要開壹條豎溝,三條橫溝。
2、草木灰50-100kg,普通過磷酸鈣40-50kg。
動詞 (verb的縮寫)田疃管理
(1)開溝覆土:經常開溝整理溝渠,保證溝渠系統暢通,不積水。開溝土放在蠶豆根系旁邊。
(2)施肥:把握施肥原則:再施基肥,每畝施30公斤復合肥作為種肥,肥料嚴禁接觸種子,防止肥害;薄施化肥。苗高7-10 cm時,每周噴施1‰尿素溶液2-3次,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增加蠟肥施用量,壹般在1月上旬施用,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巧施硼鉬肥,苗期和初花期噴施硼砂和鉬肥2-3次,可減少落花落莢,提高結實率;補施莢肥,由於結莢前期的田間制度,每畝應補施尿素5-8公斤。磷鉀肥不僅能滿足蠶豆的需要,減少落花落莢,防止倒伏,促進早熟,還能促進根瘤菌的發育。因此,在蠶豆開花結莢期,可連續噴施磷酸二氫鉀2 ~ 3次,每畝100克,水50公斤。
(3)及時修剪和打頂:除蠶豆莖基部的壹級分枝為有效分枝外,高節位的壹級分枝和二、三級分枝多為無效分枝,應盡早去除。無效枝的去除應在蕾期分階段進行。當植株的壹半開始形成第壹節時,即植株上出現由6-7片小葉組成的復葉時,應進行打頂,去掉1片葉和1顆心。能減少植株體內養分的無效消耗,促進生殖生長,增加有效角果數,增產效果明顯。壹定要註意以下三點:(1)嚴格控制打頂時間。過早或過晚都不利於增產,最好在不育花出現前進行。(2)晴天壹定要在上午9點到下午4點以後。(3)蠶豆長勢較差,預計最終高度不會超過60cm,不需要打頂。
(4)中耕除草:出苗後根據土壤墑情中耕除草1-2次。
動詞 (verb的縮寫)收獲
開花後25 ~ 30天,豆莢飽滿時,豆粒飽滿,種子淺綠色,嫩而不老,豆皮淺綠色,臍帶似壹條不顯眼的黑線,有細毛。應防止過早采摘,影響產量。收割應在下午豆莢含水量相對較低的時候進行。...& gt& gt
問題6:山東臨沂什麽時候播蠶豆?蠶豆將於5438年6月+10月在山東臨沂播種,時間根據海拔略有不同。
播種時間:
蠶豆的播種期應以開花結莢期能避開重霜凍的時間為準,確定不同生態區蠶豆的最佳播種期。
10月5日-6月5日在海拔1550-1700 m的豆類種植區播種。
在海拔1750-1900m 10+00-20的豆類種植區播種。
6月5438+10月65438+5月25日在海拔1950-2200m及以上地區播種。
臨沂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氣溫適宜,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所以在5438+10月的6月中旬播種。
培養要點:
為保證苗氣和苗壯,防止爛豆枯死,壹般在田間開2-2.5m的土墑,高壟頭的田間開2.5―3.5m,溝深18-20cm,寬30cm。
地下水位高的田塊應進行壟作,壟面寬50-50―55厘米,溝深30-40厘米,寬40厘米。
蠶豆的播種期應以開花結莢期能避開重霜凍的時間為準,確定不同生態區蠶豆的最佳播種期。
標準化條播:在海拔65438+1.5萬株/667m2的豆類種植區播種基本苗1.2-1550-1700m,行距15-18×750 px;在海拔1.750-1.900米的大豆種植區播種基本苗1.8-22000株/667平方米,行距1.3×650像素或1.6×500像素;在65,438+0,950-2,200米及以上的大豆種植面積中播種23,000-28,000株基本苗/667平方米,行距為65,438+0.3-65,438+0.5×450像素..播種方式采用條紋豆。
現場管理:
苗木管理措施:根據苗木情況,可采用控水或灌水的方式達到壯苗,從而達到整齊、均勻、苗壯的苗木。在粘泥的豆田裏,播種後及時蓋草保溫保濕。
中期管理措施: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蟲鼠,做好水分管理。在田間進行修枝疏苗,拔除瘦株和病株,保證種群健康生長。
後期管理措施:保證灌漿期對水的需求,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0-25%,且低於18-20%,必須立即灌溉;對於高產晚熟田塊,在終花期和吐尖期打頂取芯,有利於通風透光,增加粒重,促進早熟。
註意事項:
蠶豆應避免連作,連作使植株不育,根瘤菌數量少,活性低,豆莢少,病害多。蠶豆輪作至少要進行3年。
蠶豆適應微粘潮濕的土壤,但最好種植在深厚肥沃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上。
問題7:蠶豆怎麽種?蠶豆原產於裏海南部到非洲北部。它們在公元壹世紀從歐洲引入中國,現在在中國南方廣泛種植。用於食物的種子;莖葉含氮豐富,是良好的冬季綠肥。江蘇除徐州、淮陰外廣泛種植。花、莢、種殼、種子、葉均可入藥,有止血、利尿、解毒、消腫的作用。它是蜜源植物。蠶豆在中國各地都有種植,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和肥料作物。主要用於稻麥套種和中耕作物行間套種,采摘青莢作蔬菜或收獲種子,翻莖作綠肥。主要優良品種有四川綠豆、南翔白皮、興寧、莆田等。蠶豆適合較溫暖、微濕的氣候,需水較多,但不能沾色,抗寒、耐高溫、抗旱性差。最適生長溫度20℃左右,適合多種土壤栽培,以有機質含量高、排水性好的粘壤土或相對肥沃的砂壤土為最佳;它能在pH值為6-8的土壤上良好生長,因此能廣泛適應我國紅壤水稻土、紫色土和濱海鹽堿地的生長。播種可以通過例如鉆孔和按需播種的方法來完成。壹般行距33厘米左右,株距12 ~ 18厘米。在雨量大的地區,最好用深溝高壟。在中國南方的稻田裏種植冬季蠶豆時,應在水稻收獲時播種。播種期在長江沿岸寒露和初霜之間,南方雙季稻區小雪前後。壹般在北方,春天解凍後要抓緊播種。播種量為每畝8 ~ 10公斤。播前也要施磷肥和有機肥。
問題8:蠶豆種植技術大全1。選擇良種
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如興寧鐵角子。
第二,精細整地
選擇肥沃和陽光充足的地塊種植。播種前耙平土塊,整平地面,開深溝,溝寬1 ~ 2m,高625px,寬875px。蠶豆應該遠離酸性土壤。結合整地,每畝施生石灰30公斤,行施或點施腐熟牛、豬糞10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草木灰30公斤。科學布局,輪作。蠶豆是豆科作物,其中根瘤菌適合在中性或微堿性土壤環境中活動。如果在壹塊土地上種植多年,蠶豆根部分泌的有機酸會加重土壤酸性,影響根瘤菌和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活動。蠶豆長勢差,植株瘦弱,結莢減少,病害加重,減產20-30%。因此,蠶豆生產應堅持輪作。壹般可以采用蠶豆、小麥、油菜三年壹種的種植方式。
第三,適時播種
蠶豆的適宜播種期為“立冬”至“小雪”。早播產量低,晚播影響來年農作物春播。每畝用種量8 ~ 10 kg,播種前用根瘤菌拌種。壹般種植行距750px,株距12 ~ 450 px,播種深度5 ~ 5~150px,播種後覆土。播種時,要保證播種密度。壹般旱地種植耐旱性強、晚熟的大粒品種,每畝4000-5000粒,每畝2-3粒,每畝耗種7.5-9公斤;稻田種植早熟、耐濕性強的小粒種子,每畝5000-6000粒,每畝2-3粒,每畝種子量6-7.5公斤。播種後,種子應覆蓋潮濕的粘土灰,以促進幼苗的出現。
第四,科學管理
1,科學用水。蠶豆喜濕忌漬,要合理灌溉。生長初期保持土壤濕潤,讓種子發芽出芽,壹起生根發芽;生長中期土壤要幹燥,有利於根系深、側根多、莖葉粗;生長後期要註意防止色斑。
2.合理施肥。施肥以農家肥和磷鉀肥為主。種子發芽出土後,用腐熟的人糞便混合水10倍,3天1倍澆水。當幼苗長出5-6片真葉,高約6-225px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糞加水10倍和復合肥10公斤灌溉,蕾期和結莢期再施上述肥料壹次。開花結莢期前追肥應結合中耕除草和培土,開花結莢期後可省略中耕。此外,在蠶豆結莢初期,可在根外施磷鉀肥,以保花保果,提高產量。重視磷鉀,巧施氮肥。磷肥能促進根瘤菌的活性,形成更多的根瘤,增強固氮作用。鉀肥能使莖稈粗壯,增強抗病和抗倒伏能力。壹般每畝施鈣鎂磷肥20-30公斤,用濕火泥灰500公斤作蓋種肥。蠶豆幼苗根瘤處於萌發期,個體小,數量少,根瘤菌活性小,固氮能力差。因此,每畝應配合中耕施用200-300公斤人糞或7.5-10公斤碳酸氫銨,以促進幼苗的健壯生長和促進根瘤的形成。
五、及時修剪、修枝、取芯、防蟲、
(1)適時去除主莖,使營養物質供給分生組織的次莖,蠶豆才能開花結果。方法是用刀從地面10 cm處切下主莖。
(2)去除無效枝後的蠶豆枝條在開春時很少開花,與有效枝競爭榮、水、肥。在蠶豆開花初期,去掉壹些小分枝和嫩分枝,促進蠶豆集中用肥,增加產量。
(3)采摘心尖的蠶豆花為側生短總狀花序,花期長達20-30天。開花結莢時,營養物質不能供給開花結莢的需要,往往導致枝頂形成不育花。因此,後期及時去頂可以控制植株生長,保證開花結莢的營養生長需要,提高產值。除去主莖和無效枝時,應在晴天進行,動作要輕。打頂修剪預防病害。蠶豆打頂分兩次。第壹次是在冬季至日前後,去除主莖生長點,促進早期分枝,增加有效分枝數。第二次修剪,在30-40%植株開始形成第壹個莢果時,將幼枝剪去2-3 cm,可提高結莢率20%左右。蠶豆的主要病害是紅斑病和銹病。土壤濕度大,植物種群間滲透性差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開溝排水和降低水位> & gt
問題9:如何種植蠶豆1。選地整地。
蠶豆喜歡溫暖、涼爽、濕潤的氣候,不耐熱耐澇,水分過多,土壤溫度低,通風不良,根系和根瘤發育不良,易引起根腐和銹病。因此,疏松、深厚、肥沃的粘土或粘壤土是適宜的土壤。
第二,施肥
1.基肥:耕前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斤,過磷酸鈣40-50斤,草木灰50-100斤,然後翻耕細耙。
2.田間施肥:全生育期兩次。第壹次種植後約壹個月,每畝用30公斤復合肥灌溉。開花前進行第二次追肥,促進花的發育和結莢,每畝施用大狀元牌復合肥30公斤。
第三,播種
1,選種
蠶豆有很多種。根據我們地區的種植習慣和鮮食習慣,選擇開元大莊蠶豆品種,屬於大粒種。
2.播種時間
水稻收獲後即可播種,最遲不晚於10的中後期。
3.種植密度
如果行距為15×20cm,用細糞肥或火土覆蓋種子。如果水田有免耕法,蠶豆種子可以直接壓在米堆旁邊,種植深度可以是2-3厘米。
4、種子使用量
每畝用種量20公斤左右。
四、種植方式
(1)常規種植方法:
1.水稻收割後,晴天翻耕耕地,翻耕深度25cm,曬兩天再耙。
2.結合翻耕,每畝施65,438+0,000-2,000公斤農家肥,40-50公斤普通過磷酸鈣,65,438+00-65,438+000公斤草木灰作基肥。
3.田間應設壹縱三橫溝,寬30厘米,深30厘米。
(2)免耕法
1.水稻收割後,每塊田要開壹條豎溝,三條橫溝。
2、草木灰50-100kg,普通過磷酸鈣40-50kg。
動詞 (verb的縮寫)田疃管理
(1)開溝覆土:經常開溝整理溝渠,保證溝渠系統暢通,不積水。開溝土放在蠶豆根系旁邊。
(2)施肥:把握施肥原則:再施基肥,每畝施30公斤復合肥作為種肥,肥料嚴禁接觸種子,防止肥害;薄施化肥。苗高7-10 cm時,每周噴施1‰尿素溶液2-3次,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增加蠟肥施用量,壹般在1月上旬施用,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巧施硼鉬肥,苗期和初花期噴施硼砂和鉬肥2-3次,可減少落花落莢,提高結實率;補施莢肥,由於結莢前期的田間制度,每畝應補施尿素5-8公斤。磷鉀肥不僅能滿足蠶豆的需要,減少落花落莢,防止倒伏,促進早熟,還能促進根瘤菌的發育。因此,在蠶豆開花結莢期,可連續噴施磷酸二氫鉀2 ~ 3次,每畝100克,水50公斤。
(3)及時修剪和打頂:除蠶豆莖基部的壹級分枝為有效分枝外,高節位的壹級分枝和二、三級分枝多為無效分枝,應盡早去除。無效枝的去除應在蕾期分階段進行。當植株的壹半開始形成第壹節時,即植株上出現由6-7片小葉組成的復葉時,應進行打頂,去掉1片葉和1顆心。能減少植株體內養分的無效消耗,促進生殖生長,增加有效角果數,增產效果明顯。壹定要註意以下三點:(1)嚴格控制打頂時間。過早或過晚都不利於增產,最好在不育花出現前進行。(2)晴天壹定要在上午9點到下午4點以後。(3)蠶豆長勢較差,預計最終高度不會超過60cm,不需要打頂。
(4)中耕除草:出苗後根據土壤墑情中耕除草1-2次。
動詞 (verb的縮寫)收獲
開花後25 ~ 30天,豆莢飽滿時,豆粒飽滿,種子淺綠色,嫩而不老,豆皮淺綠色,臍帶似壹條不顯眼的黑線,有細毛。應防止過早采摘,影響產量。收割應在下午豆莢含水量相對較低的時候進行。...& gt& gt
問題10:蠶豆怎麽種?還沒到種蠶豆的時候,農歷九月就要種了。在種植之前,蠶豆會在溫水中浸泡三天,然後種植在肚臍上長出小芽的土地上。穴深3CM,將四種種子種在壹個穴內,覆土,在穴的土面澆壹些水和肥料。長到壹尺左右高的時候要施肥壹次,開花的時候施肥壹次,結莢的時候再施肥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