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有沒有去除濕熱的中藥方劑?我由於濕熱上沖,臉上長痘,舌苔重白。

有沒有去除濕熱的中藥方劑?我由於濕熱上沖,臉上長痘,舌苔重白。

很好解決,食療也可以。紅豆,大麥。每天堅持吃。這兩個東西對於去除濕熱是極好的。

推薦妳讀《不生病的智慧之壹》。具體作者名字不記得了。他的徒弟很棒。胡海牙大師和陳攖寧大師在修道和中醫,甚至在武術方面都很有名。

然後不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死了再吃蔬菜。不要以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那都是騙人的。只有蔬菜能代替水果,沒有水果能代替蔬菜。

我在讀大學,生活沒有規劃,沒有錢,天天吃菜,弄得我現在看到肉眼睛都綠了。結果我的臉沒有以前那麽熱了,痘痘也不復發了。我以自己的經驗向妳保證。記住蔬菜要吃到我這個地步,才能有明顯的效果,其他生活習慣也要做好。蔬菜不要吃太多,作息又不規律。

給妳看其中壹本書《無病的智慧》裏的壹段話。

沒辦法,這病這麽惡心,我們中醫都是通過觀察外在所見來想象體內之邪。當然,如果真的不想觀察大便,也可以看看舌頭。妳不妨在每天早上刷牙前抽出寶貴的兩秒鐘,把舌頭吐出來,看看是不是因為牙印和舌苔發黃而油膩——油膩是指舌頭上的液體感覺很黏。如果是,那也是妳身體濕了的標誌。越黃,或者越油膩,濕氣越重。

有壹次我們去郊區旅遊,郊區的條件比市區差,尤其是廁所,沒有沖水設備。我們壹進去,裏面臭氣熏天,坑裏全是人的糞便。大多數人覺得很惡心,但作為醫生,我覺得更惡心!為什麽?憑著職業習慣,我立刻判斷出這些大便不是正常大便。

什麽樣的大便是正常的?我們上生理解剖課的時候,書上有對人體排泄物包括大便的描述,是用醫學術語描述的。大家聽後都覺得很好笑,叫“金黃色,圓柱形;香蕉形,非常光滑。”但是我在這個公共廁所裏沒看到這樣的大便。都是青色和綠色,很少形成。有句罵人的話叫“人說話不做事,人吃了飯不拉屎”,現代人吃了飯不拉屎的也不少。

綠松石屎,說句不好聽的,不是人屎!是什麽原因導致這個人的大便變成深綠色?首先,我們吃了太多的肉。其次,我們吃的食物中有汙染。再加上現代人運動量少,身體陰陽兩虛,大便不正常。為什麽成型大便很少?中醫認為脾虛導致便溏,中國應該吃五谷雜糧。現在,肉是主要食物。很多人壹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久則傷脾胃,運化濕,傷脾。水和濕不能完全運輸和積累在體內。所以大便不規律說明脾虛,也說明體內有濕氣。

風、寒、暑、濕、燥、火諸邪中,中醫最怕濕。

濕的最容易滲透。濕邪從來不單打獨鬥,總是和其他邪靈勾結在壹起。濕氣遇到冷就變得又冷又濕,就像冬天,如果氣候幹燥,不管多冷,人還是能接受的,但是如果濕度大,人就會覺得很不舒服。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難受,因為南方的濕氣更重,寒濕襲人。濕氣壹熱就變得潮濕,就像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當空曬太陽,氣候幹燥的時候。濕氣遇風就成了風濕,容易驅風,但壹旦成了風濕,往往是壹時半會兒治不好的慢性病。濕氣在皮下,就會形成肥胖,這也是壹個很難處理的健康問題...

為什麽現代人的病這麽復雜,很難治療?因為體內潮濕,所以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交織在壹起!以前只流行於西南地區的川菜,現在已經風靡全國?就是因為川味辣。以前只有生活在西南地區濕邪重的人才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濕氣。現在全國各地人體都有濕氣,大家都需要辣才能化解,於是大家都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在生病的人體內,有壹種頑固的濕邪;在看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潛伏著濕邪,伺機行動。那麽,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呢?有壹個非常直觀方便的方法,那就是看大便:

1,如果大便不成形,稀便會在體內濕很久。

2、如果大便形成,但是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壹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來。這也是體內潮濕的壹種表現,因為濕氣是粘稠的。

3.如果不方便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衛生紙。大便正常的話壹張衛生紙就擦幹凈了。但是對於裏面濕漉漉的人來說,壹張衛生紙是不夠的,需要三到五張才能清洗幹凈。

4.如果出現便秘,解決的大便沒有形成,說明體內濕氣已經很重了。濕氣的粘性使大便粘在腸道上,被腸道吸收而不讓其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生起,而壹般的醫生往往嘴上說著病,卻不明白根本原因在於體內的濕氣,這就更可怕了。

5.有些人在每天早上7點該起床的時候仍然感到困倦。他們覺得頭上有東西纏著,讓人感覺很無力,或者是有東西纏著,讓人懶得動。然後,不用看他的舌頭或者大便,就可以判斷他的身體非常潮濕。中醫裏說“濕如裹重”,這種被裹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覺,就好像穿了壹件洗了又不幹燥的襯衫。

濕是現代人健康的克星,也是大多數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少了濕氣,壹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壹切惡心的慢性病都會失去存在的依賴。如何處理和祛除濕邪是我後來文章的核心內容之壹。把身體裏的濕氣去掉,壹切都不會那麽惡心了。

薏苡仁,中醫稱為“薏苡仁”,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能祛濕益胃,消除水腫,健脾益胃,長期服用能使人強身益氣。

紅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所以也能養心養血。古籍中記載“久服後瘦身”,意思是經常吃紅小豆有減肥的作用。還具有明顯的利尿消腫、健脾胃的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不足;飲食不好,運動少,脾虛濕盛。要祛濕養心,健脾胃,非薏米赤小豆莫屬。將其煮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被人體充分吸收,同時不會對脾胃造成太大負擔。夏天只是酷暑,裏濕外濕。用這兩種藥正好可以起到養血祛濕的作用。

去掉體內的濕氣,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兩種“藥物”。這兩種藥可以當茶吃,可以解決大問題。壹個是薏米,壹個是小豆。這兩種東西不用壹次抓到什麽比例,洗幹凈放在鍋裏和水壹起煮。煮熟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

糯米紅豆粥的烹飪有很多技巧和精湛的技藝。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壹直在鍋裏煮,壹個多小時也不會爛,浪費火或者電,甚至可能把水煮幹,造成糊底。

所以烹調方法是有講究的:先將薏米和紅小豆浸泡數小時,然後在鍋中加入足量的水,煮沸後關火,讓薏米和紅小豆在鍋中燉半小時,再加火,煮沸後再小火燉半小時,紅小豆粥就熟了。如果有高壓鍋,直接泡開煮壹會就好了。

糯米赤小豆粥的壹個好處就是不管怎麽煮都不會黏糊糊的。底下總有爛赤小豆和糯米,上面是微紅的湯。紅小豆和赤小豆的有效成分大部分都在湯裏。正是這種清而淡,不粘不稠的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濕的效果。

因為煮粥的時候有很多水,這些湯可能夠我們喝半天了,就當茶喝。如果是夏天,就得盡量上午完成,下午天熱就容易糟蹋了。那些沈到底的糯米紅豆還是可以吃的。如果覺得味道不好,可以摻點糖。這不能既是喝茶又是吃飯嗎?

薏苡仁和小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能認為腫脹就是水腫。周圍十個人至少有五六個是胖的,也是腫的,叫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或水腫就是身體潮濕,水不能隨氣血流動而停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水腫也是,肥胖也是,只是程度不同。除濕作用強的藥物或食物,可以將這些殘留在人體內的水狀液體排出,也可以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壹定要用紅小豆,而且實踐證明,薏米紅小豆粥減肥效果很好,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特別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特別好。

經常有人自以為聰明,對我說:“我煮糯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壹把米。結果粥變稠了,味道美極了!”

我說:“千萬不要再加米了!”為什麽?因為大米生長在水中,含有水分,又濕又粘,所以大米煮的時候會變厚。紅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不含水分,所以不濃,湯也很清。中醫正是利用了它的清性來祛除人體的燥濕。壹旦加了米,就相當於加了水分,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口感更好,但對於養生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因為那壹把米,所有的紅豆和薏米都白費了,效果沒用。

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喝薏米紅豆湯。有什麽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很好的保健品,沒有任何副作用,但是針對不同的人,可以適當做壹些加減。

有些人體質偏寒,可以加壹點溫性的食物,比如桂圓、大棗。有的人失眠,身體明顯濕膩,就加點蓮子百合;如果有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薏仁去掉,煮點紅豆湯,加些姜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能緩解疼痛。關節痛者,加些生白芍、生甘草,使其酸甜可口,滋陰除痹。

平日憂心忡忡、勞累過度、運動量少的人,往往面色無華,精力不夠,甚至心悸嗜睡,感覺沈重如捆,內心空虛。這是身體潮濕,心臟虛弱的表現。可以在青稞紅豆湯裏加壹些桂圓壹起煮。桂圓味甘,性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補心陽,暖心氣,使人精氣充沛。而且簡單的糯米紅豆湯味道很普通,加了桂圓後就變得清甜微甜。它不僅驅散了我們體內的濕氣,也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活力和溫暖。姑且稱之為糯米紅豆桂圓粥吧,特別適合體力勞動者和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都是因為心肺之火過盛,濕熱內擾所致。用薏仁紅豆湯洗臉有奇效,或者在薏仁紅豆湯裏加入百合、蓮子煮著喝。百合能潤肺、養顏,清心安神。蓮子能養心清火,同時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妳覺得湯沒有味道,可以加點冰糖。

如果感冒了,或者身體發冷,胃寒疼痛,胃口不好,可以在薏米紅豆湯裏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散寒、健脾和胃。註意,姜不要放太多,會讓粥變辣。如果想在湯裏加點調料,最好放紅糖,比較溫。需要註意的是,女性產後保養時,喝紅豆薏仁湯時要去掉薏仁,加些大棗進去。大棗非常適合溫中補中,健脾養血。

腎虛的人可以在糯米紅豆湯裏加壹些黑豆。因為黑入腎,豆的形狀和腎很像,是補腎的佳品。

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就是典型的濕熱下註。可以在青稞紅豆湯裏加壹些碎黃豆,用煮好的湯泡腳。這是治療腳氣的秘方。

如果咳嗽,也可以將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 ~ 2 cm見方的小塊。加入糯米紅豆湯壹起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

學會薏米赤小豆湯的加減,運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多數常見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上一篇:今年雨這麽大,雞容易死嗎?
  • 下一篇:釋迦牟尼可以降血糖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