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日齡:經常發生球蟲病。此時仔豬感染後出現典型的腹瀉癥狀,也有人稱之為“10日齡腹瀉”。主要臨床癥狀是腹瀉。腹瀉的顏色從白色到黃色,形狀可以從粥樣到水樣,但不會出現血便,仔豬逐漸消瘦,生長速度降低,同窩仔豬生長發育不均勻。防治:仔豬和成豬應分組飼養,保持圈舍清潔,病豬及時隔離治療。治療可口服或肌肉註射增效磺胺制劑25~30mg/kg,連用5~7天,療效較好。也可用撲爾敏、莫能菌素、馬杜黴素、球蟲散等藥物治療。
10~30日齡:仔豬患痢疾,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排出的灰白色糊狀稀薄糞便有惡臭,附著在肛門和後肢。病豬食欲差,脫水消瘦,體溫變化不大。防治方法可參照仔豬黃痢。
10~60日齡:輪狀病毒病常見,尤其在寒冷季節,常與仔豬痢疾混合。僅發生於2月齡以內的仔豬,大豬為隱性感染。病豬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經常嘔吐,腹瀉迅速。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黃白色或黑黑色。腹瀉時間越長,脫水越明顯。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發病後停止母乳餵養,立即口服或靜脈註射5%~10%葡萄糖生理鹽水和3%~10%碳酸氫鈉溶液,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防止繼發細菌感染,療效較好。
15~90日齡:類廣州管圓線蟲病多發,尤其是15~30日齡,濕熱季節發病較多。當大量線蟲寄生小腸時,小腸發生充血、出血和潰瘍,病豬變得消瘦、貧血和腹瀉,糞便中含有血液或粘液,最後因極度衰竭而死亡。預防要註意保持圈舍和運動場的幹燥清潔。治療可口服阿苯達唑20毫克/公斤或伊維菌素0.3 ~ 0.4毫克/公斤。
50~90日齡:仔豬痢疾(豬痢疾)多發,病原為豬密螺旋體。最急性的類型常常在幾個小時內死亡,看不到任何癥狀;急性病例開始排出黃色至灰色軟便,食欲不振,體溫升高至40~40.5℃,然後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液的糞便,駝背、懸腹、脫水、食欲增加、消瘦、無力和* * *共濟失調,為最常見病例;慢性型癥狀較輕,表現為反復腹瀉,偶有稀糞排出,帶灰白色粘液,混有黑血,貧血,消瘦,生長發育受阻,成為僵豬。治療:可按0.5ml/kg的重量肌註0.5%的史格凈溶液,或紅黴素1~3mg/kg,每日2次,連用2~3天。腹瀉嚴重的患者還應進行補液、強心等對癥治療。
60~120日齡:仔豬副傷寒多發,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臨床上常見慢性型,體溫升高或正常,周期性腹瀉,糞便呈淡黃色、黃褐色或綠色,惡臭,混有血和假膜,部分咳嗽,皮疹等。預防:0月齡以上仔豬用1 ml肌肉註射仔豬副傷寒減毒凍幹疫苗。治療:恩諾沙星以5mg/kg的重量肌肉註射,每日2次;慶大黴素1~1.5萬單位/公斤,肌肉註射或口服,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