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間驗方及藥物收集)
用不同的名稱,臭常山(中國植物學繪本)、臭苗(中國藥用植物誌)、大山羊、考齊羊、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驗方藥集)、以及常山(中藥誌)、大騷羊(貴陽民間草藥)、白胡椒、大素藥(。
來源是日本常山的蕓香科植物的根。
植物形態學日本常山
落葉灌木,高達3米。枝條黃褐色,無毛,嫩綠色,有稀疏的白毛,立即脫落,或光滑無毛。單葉互生;有黃色半透明腺點,有臭味;葉柄具槽,稀疏白色或無毛;葉片菱形卵圓形至卵圓形橢圓形,長3 ~ 17厘米,寬2 ~ 9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具細鈍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雄花序為總狀花序,側生於新枝基部,花軸和花梗上散生有白色毛;花梗基部有1個卵形苞片;萼筒基部有2個對生卵形小苞片和4個萼片,卵形,基部愈合,邊緣有毛,花瓣4片,雄蕊4枚,與花瓣互生;雌花單生,退化雄蕊4枚,上位子房,心皮4枚,花柱短,柱頭4裂。蒴果,2瓣裂。種子黑色,近球形。三月開花。
出生在山野。也有種植者。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
9月到65438+10月收藏。
化學成分包括生物堿,如常山堿、香草醛、香草醛、青蒿素、降冰片寧和常山堿。果實含有香草醛和青蒿素。
葉子含有青蒿素、香草醛、臭山羊豆、香檸檬內酯、黃毒素、未成熟萜、異香檸檬萜醇、案樹腦、焦糖、α-松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γ-松油烯、檸檬烯和松油烯。
性味《貴陽民間草藥》:“硬,寒,無毒。”
功能:清熱解表,行氣止痛,祛風利濕。治療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牙痛、胃痛、風濕關節痛、痢疾、無名腫毒。
(1)李承祚《藥用植物學》:“解熱祛痰。”
②《貴州民間驗方集》:“有解熱、祛風、表寒、發汗、催吐之功效。”治擺,外治無名腫毒。"
(3)貴陽民間草藥:“清風熱。治咳嗽、咽喉腫痛、牙痛、濕熱痢疾、腎囊出汗、百日咳。”
④貴州草藥:“理氣止痛,清熱利濕,軟堅安神。”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還是磨吧。外用:最終應用。
方案壹:治風熱出汗:壹元末臭山羊。燒酒是吞咽的。拿完後蓋被子,讓它出汗。
②治胃痛:臭山羊五塊錢。煎服水。
③治療風濕關節腫痛:將爛山羊炕曬幹研末。壹次壹塊錢,和酒壹起吞。
4治瘰癧:臭羊脂粉,兌甜酒,敷於患處。(所選方劑為《貴州本草》)
提醒您:臭山羊本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