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慢性腸炎泡水吃什麽?

慢性腸炎泡水吃什麽?

慢性腸炎健脾是關鍵,栗子山藥粥常吃。

癥狀:慢性腸炎

很老的老偏方:取栗子(鮮)30g,粳米50g,山藥(幹)20g,大棗(幹)10g,生姜2片,放入鍋中,加水適量。

用文火煮粥,調味。每周服用3 ~ 5次,持續壹個月。腸道是用來排毒的,但是腸道在人體內的作用並沒有那麽簡單。其實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主要分為兩部分: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的小腸和包括盲腸、結腸、直腸的大腸。小腸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大腸負責將食物殘渣濃縮成糞便並排出體外。腸道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的攻擊,引起腸炎、結腸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壹系列癥狀。如果這些癥狀長期持續,就會發展成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可以發生在不同的腸段,最常見的是在結腸和直腸的末端。但是,無論病變發生在哪裏,我們都可以嘗試用中藥治療。慢性腸炎屬於中醫腹瀉的範疇。中醫認為其病機為脾胃虛弱、腎陽虛衰、肝氣犯脾、瘀血阻絡等。根本原因是脾胃肝腎虛弱,治療重在健脾補腎。

廚師的慢性腸炎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脾胃虛弱。

吃點栗子粥栗子,又名栗子,被譽為“幹果之王”。是壹種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幹果品種,能幫助脂肪代謝,具有補氣健脾、滋養腸胃的作用。中醫認為,栗子性味溫和,入脾、胃、腎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可治療惡心、腹瀉、腰腳無力等癥。明代李時珍曾說:“有些人內冷,發泄如註,使其吃二三十個栗子而好。”

栗子粥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如果搭配山藥、大棗,效果更好。具體做法是取栗子(鮮)30克、粳米50克、山藥(幹)20克、大棗(幹)10克、生姜2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煮成粥,調味即可。每周服用3 ~ 5次,持續壹個月。本方健脾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的慢性腸炎,癥見飲食減少、乏力、腹瀉。註意,濕熱泄瀉的人不宜吃陀螺。另外,要區分栗子和榛子。榛子又名山栗,形似栗子,外殼堅硬,有脂肪、白色和圓形的果仁,含大量油脂,而栗子澱粉含量較高,二者功效相似。中醫認為,榛子還具有調中、開胃、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飲食減少、疲勞、乏力、消瘦等疾病。不過榛子富含油脂,滑滑的。拉稀的人要少吃,尤其不能生吃。但若將榛子炒成焦黃,細細研磨,每次吃壹勺,早晚各壹次,空腹用棗湯送服,也可治療脾虛泄瀉,長期堅持健脾益氣,改善身體疲勞和乏力癥狀的功效。

  • 上一篇:為什麽腋下皮膚比較黑,不敢穿無袖的衣服?有什麽辦法可以讓它變白?
  • 下一篇:豬哮喘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