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這段時間內,皮膚已經吸收了膏藥的有效成分,如果延遲壹段時間再撕掉,會增加皮膚的負擔,阻礙毛孔的通透,阻礙汗液的排出,甚至引起局部皮炎。
膏藥是中藥四大劑型之壹,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深受老百姓喜愛。尤其是隆冬時節,很多老年人會出現風濕疼痛和腰痛,經常求助於傳統膏藥來緩解疼痛。但是在膏藥的使用上,需要註意很多細節。
貼膏藥的時候,壹定要選對位置。很多人在貼膏藥的時候喜歡“猜”,可能會導致貼敷位置不準確,影響療效。其實貼之前先摸壹下痛點,讓止痛膏的中心貼在最疼的地方。粘貼時,先將膏藥的壹部分從膠墊上分離下來,貼在最疼的部位附近,順著痛點的方向撕下膠墊,這樣膏藥的中心就能準確地放在痛點上,膏藥就能貼得平整無褶皺。
另外,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膏藥貼的松散。冬天氣溫低,膏藥粘度降低,附著力差,不容易粘上。這時候要把膏藥用小火烤壹下再貼,或者貼好後用熱水袋敷。需要註意的是,加熱溫度不能太高,因為大部分膏藥中含有麝香、冰片、樟腦等香制品,高溫下容易揮發。粘的另壹個原因是粘的部分不幹凈或者頭發太多。所以貼膏藥前要先用熱毛巾或姜片擦拭患處或穴位的皮膚再貼。如果頭發比較多,就應該剃掉,這樣可以避免撕扯時頭發帶來的痛苦。
值得壹提的是,膏藥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很多人喜歡在扭傷腫脹時貼膏藥立即止痛。事實上,這將導致更嚴重的腫脹。因為大部分止痛膏都含有活血物質,其活血作用會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滲出大量液體,加重局部腫痛。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傷後24小時貼壹貼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