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肩痛往往會導致上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加重上肢勉強活動的疼痛。在中醫古籍中,以肩痛為主,但對正常功能活動影響不大者,稱為“肩痛”(針灸A-B經)、《肩背痛》(內經、《針灸A-B經》)、《肩臂痛》(針灸A-B經)、《前肩痛》(內經)。如果主要臨床表現為功能活動障礙,上肢不能擡起,稱為“肩不舉”。肩痛屬於《內經》以來的痹證,在針灸經典A、B中稱為“肩背痹”、“肩背痹”,在針灸經典《資生》中稱為“肩痹”、“肩痹”、“肩痹”。
風寒肩痛:肩痛,屬於輕度,病程短,疼痛程度較輕。疼痛性質為鈍痛或隱痛,不影響上肢功能活動。疼痛範圍限於肩部,或影響肩後牽拉刃背,或影響肩前上臂,常使頸背或上臂感到焦慮。肩膀感覺很冷,如果妳感到溫暖或觸摸它,疼痛就會減輕。
痰濕肩痛:肩周肌肉疼痛劇烈,病程長。肩關節功能活動雖正常,但由於疼痛劇烈而不敢活動,活動時疼痛更甚,長期可引起肩關節活動障礙。肩膀感覺又冷又冷,感覺很冷。雖然溫暖的時候疼痛可以暫時緩解,但是結束的時候疼痛和寒冷的感覺還會存在。由於疼痛劇烈,常影響患者的睡眠、飲食和正常工作。由於劇烈疼痛而經常出汗。由於病程較長,患者常出現自汗、氣短、乏力、易感冒等氣虛癥狀。
風寒肩痛、痰濕肩痛:風寒肩痛屬於輕度肩痛,可稱為“肩痛”,而痰濕肩痛屬於重度肩痛,疼痛範圍比風寒肩痛更廣。可稱為“肩痛外周關節痛”。兩者都是寒濕所致。前者主要感覺寒冷,後者主要感覺寒濕。這兩種疾病的發病機制不同。風寒肩痛是出汗引起的,或者是晚上躺著不小心受風寒侵襲,邪在皮膚,還在表面。而體虛的人,皮膚較弱,經常出汗,容易感受寒邪,肩痛。“蘇文。《五臟生成》說:“臥之時,風吹之,皮上有血塊為痹”。《金匱要略:治血淤虛勞之證》說“夫榮,骨弱,膚強,因勞多汗,臥時不時搖,乘清風加。”夙寒之邪襲膚,經絡氣血不通,產生痹痛。它的疼痛是輕微的,麻木的。如果身體虛弱,陽氣不堅,可以用當歸、姜黃、桑枝作湯劑。若因氣血不足而疼痛明顯,可用蠲痹湯。
痰濕肩痛雖然也會引起寒濕邪,但主要是寒濕邪引起的,寒濕邪長時間停留在筋骨之間,其疼痛癥狀明顯,病程長。常通過長時間躺在陰冷潮濕的地方或出汗後浸泡在冷水中而獲得。《靈周樹碧篇》雲:“寒濕使客在外分肉而急沫。泡沫涼了就聚,聚了就分肉裂,疼。”徐陵《胎記》雲:“內經無痰字,沫即痰。”泡沫是水濕的意思,叫痰。急則沫,即急則痰,痰濕聚於肉部之間,“分肉部而裂”,故疼痛劇烈,稱為痰濕肩痛。《內經》稱之為“周痹”,針灸滋生片稱之為“肩痛周痹”。痰濕久留肉中,不僅疼痛劇烈,而且氣血不足。所以治療以祛寒濕,補益氣血為主。烏頭湯用於治療蒼術、白術、茯苓和季芳。
肩痛壹直屬於痹證,是由風寒、痰濕或血瘀引起的。臨床表現多為寒證,起初多為實證,而慢性病多為正虛邪實,常伴有氣血肝腎虧虛。